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章 五铢钱下的黑暗契约

长安的夜被血色月光笼罩,启亘躲在太学的阴影里,手中的五铢钱滚烫如烙铁。三天前,他还是历史研究者,此刻却在这看似繁华的西汉盛世中,揭开那被掩盖的暗黑真相。

倒叙回到现代,启亘的指尖刚触碰到博物馆里的五铢钱,一阵天旋地转后,他己身处汉武帝的朝堂之下。朝堂上,主父偃进献“推恩令”时,启亘看到诸侯们眼底的恐惧,而汉武帝嘴角的冷笑里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些被分割的诸侯国,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鲜血,新封侯国的百姓被当作祭品,用来巩固中央的权力。

刺史制度的背后,是更严密的控制。启亘伪装成流民,跟随刺史的队伍巡查。他看到刺史府里的酷刑室,那些被指为“不法”的豪强子弟,被用儒家礼教的名义施以极刑,而真正的罪犯却用钱财买通关系,逍遥法外。所谓的“监视”,不过是一场权力的游戏,百姓们在恐惧中苟延残喘。

经济管控的手段,如同吸血的水蛭。统一铸造的五铢钱,每一枚都浇筑着工匠们的生命。启亘潜入铸币厂,看到熔炉里闪烁的火光,工匠们被铁链束缚,用自己的血肉铸就这些钱币。盐铁专卖下,百姓们只能购买高价的盐铁,而国家的财富却流入了权贵的口袋。均输平准成了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囤积居奇的大商人与官府勾结,百姓们在物价的波动中苦不堪言。

尊崇儒术的表面下,隐藏着对思想的禁锢。太学里,儒生们诵读着《诗》《书》《礼》《易》《春秋》,却不知这些经典被篡改,融入了控制人心的咒文。儒士们为了进入政权机构,不惜出卖灵魂,成为汉武帝的傀儡。启亘在太学的藏书阁里发现了被封禁的书籍,那些记载着不同思想的典籍,被视为洪水猛兽。

北击匈奴的战场上,是一场残酷的杀戮。卫青、霍去病的军队如虎狼般横扫匈奴,却不知汉军所到之处,匈奴百姓流离失所。漠北战役的胜利,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启亘跟随军队前行,看到战场上的白骨,匈奴人的诅咒在风中回荡。汉武帝的“巩固边疆”,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而百姓们无论汉匈,都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你以为能改变这一切?”董仲舒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手中的竹简上刻满了神秘的符文。“从‘罢黜百家’开始,这个王朝就与黑暗签订了契约。”启亘握紧手中的五铢钱,铁锈渗入掌心。他知道,历史的车轮虽难逆转,但人性的光辉总会在黑暗中闪烁,哪怕只是一丝微光,也能照亮这被诅咒的时代。

在长安的街头,启亘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将写有真相的帛书藏在五铢钱里,等待着有人能揭开这黑暗的面纱,让真正的正义得以伸张。

文章围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介绍措施,具体如下:

1. 削弱地方势力

- 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允许诸侯王分封封地给子弟建小侯国,诸侯国变小,势力削弱,无法对抗中央。

- 刺史制度:全国划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2. 加强经济管控

- 统一铸币: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改变汉初币制混乱,利于国家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 盐铁专卖: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设盐铁官,收煮盐、冶铁经营权,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大商人暴利。

- 均输平准: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稳定市场秩序。

3. 尊崇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学说成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儒学主导地位确立,影响深远。

4. 北击匈奴:汉武帝时国力强,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是高潮,汉军大胜,匈奴远遁,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威胁,巩固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