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章 汉高帝,刘邦

姓名:刘邦

别名:刘季

父母:

父亲:刘太公,约生于公元前 271 年,卒于公元前 197 年,普通农民。

母亲:刘媪,其生卒年难以精准考证,大致生活于战国末年至秦末时期。传说刘媪在大泽之陂休息时,梦与神遇,当时雷电交加,刘太公去看,见蛟龙趴在刘媪身上,之后刘媪便有了身孕,生下刘邦 。

生卒年:公元前 256 年 - 公元前 195 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前 195 年

年号:无。当时尚未建立年号制度。

谥号:高皇帝

庙号:太祖

陵寝: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三义村北,是刘邦与吕后合葬墓。

布衣天子刘邦的传奇人生

在华夏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刘邦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平凡,却凭借非凡的智慧、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推翻暴秦,战胜劲敌项羽,建立起强大的大汉王朝,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刘邦波澜壮阔的一生,探寻他的丰功伟绩。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的一个普通农家。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不事生产,常被父亲刘太公斥责为不如兄长勤劳持家。但是,这种不羁的性格,却让他广交好友,在沛县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比如:萧何、曹参、樊哙,这些人都在他日后的创业征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皆成为大汉朝的开国功臣。

刘邦早年曾担任沛县泗水亭长一职,这是一个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抓捕盗贼、押送犯人以及传递官府文书等琐碎事务的基层官职。在担任亭长期间,刘邦曾押送刑徒前往骊山服役,因路途遥远且条件艰苦,不少刑徒中途逃亡。刘邦明白,按照秦朝律法,到了骊山自己也会因失职而受到严惩,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剩下的刑徒全部放走。其中一些人感其恩德,便追随他左右,成为了他早期的追随者。

这一事件是刘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他就踏上了反抗暴秦的道路。

二、反秦起义:崭露头角

秦末,秦始皇的暴政和繁重的徭役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喊出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点燃了反秦的烽火。

消息传到沛县,沛县县令内心动摇,准备要响应起义,萧何、曹参建议他召回在外流亡的刘邦及其追随者,壮大力量。县令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派遣樊哙去寻找刘邦。

刘邦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队伍返回沛县。然而,县令却临时反悔,关闭城门,还想诛杀萧何、曹参。

萧何、曹参越城而出,投奔刘邦。见此情形,刘邦便修书一封射进城内,向沛县百姓陈说利害,鼓动百姓起义杀掉县令。百姓们早就对秦朝的统治心怀不满,于是纷纷响应,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并推举他为沛公。

刘邦以沛县为根据地,积极招募士兵,扩充队伍,许多当地的青壮年纷纷加入。此后,他率领这支队伍西处征战,不断收编其他反秦力量,实力逐渐壮大。

三、西进关中:先入咸阳

公元前 207 年,楚怀王熊心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此后局势风云变幻,刘邦、项羽等各路起义军就正式踏上了伐秦之路。

刘邦深知这是成就大业的契机,便果断避开秦军主力,率军一路西进。期间他广招人才,先后将张良、郦食其等谋士收入阵营。在高阳,听取郦食其建议,夺得陈留,获取大量粮草,为西进提供了物资保障 。在攻打宛城时,原本想绕过继续西进,经张良提醒,意识到背后受敌的危险,便回师包围,迫使宛城守将投降,稳定了后方。

与此同时,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展开激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有生力量,声威大震。但也因战事胶着,进军关中的速度大大减缓。

刘邦则抓住时机,继续西进,一路上收编陈胜、项梁的散兵,队伍不断壮大。而且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进入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苛法,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百姓主动为刘邦军队提供情报、物资。凭借着一系列正确决策和百姓支持,公元前 206 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在轵道旁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进入咸阳后,刘邦立即被秦宫的奢华所吸引,好在在张良、樊哙等人的极力劝谏下,及时悬崖勒马。随即封存了秦宫的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一决定又为他赢得了更多的百姓及起义军的赞誉和支持。

西、楚汉相争:逐鹿中原

项羽听闻刘邦己先入关中,大怒,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又暗中派人前来告密,称刘邦欲在关中称王,这更激怒了项羽,于是立即率军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准备与刘邦一决高下。

项羽的谋士范增,也深知刘邦有夺取天下的野心,便劝项羽在鸿门设宴,伺机除掉刘邦。

刘邦的谋士张良曾与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连夜赶到刘邦军营,将消息告知张良,劝他赶紧逃离。张良得知后立即此事告诉刘邦,刘邦深知此时对抗项羽毫无胜算,便拉拢项伯,对其恭敬有加,还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

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百余人前往鸿门向项羽谢罪。见到项羽,刘邦谦卑地说道:“臣与将军合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没想到我能先入关破秦,能在此与将军再次相见,实在是荣幸。如今有小人进谗言,使将军与我产生误会。” 反正将身段放的极低,极力澄清误会,并向项羽表达了极大的敬畏之心。项羽听后,心中的怒火顿时消减了几分,还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如实相告。

宴席间,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杀掉刘邦,可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无奈之下,找来项庄,让他以舞剑助兴为名,伺机刺杀刘邦。见刘邦性命危在旦夕,项伯便起身与项庄对舞,用身体护住刘邦。

见此情景,张良赶紧出门找到樊哙。樊哙闻言,立即手持盾牌和长剑闯入营帐,怒声斥责项羽不仁不义。项羽心感愧疚,同时对樊哙之勇猛极为欣赏,便赐下酒肉,一同宴饮。刘邦则借机以如厕为由,带着樊哙从小路逃离了鸿门。

鸿门宴后,项羽自恃武力强大,违背之前 “先入关中者为王” 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将刘邦封为汉王,领地在偏远的巴蜀、汉中一带。

刘邦虽心中很是不满,但深知此时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及项羽,现在反抗只是以卵击石。于是便隐忍下来,率领军队前往封地。在前往汉中的途中,为了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东归的意图,同时防止其他诸侯的袭击,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烧毁栈道。

在汉中,刘邦积极整顿军队,发展生产。他听从萧何的举荐,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出身贫寒,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熟读兵书,极具军事才能。韩信到任后,为刘邦制定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计策。表面上修复之前烧毁的栈道,做出要从栈道出兵返回关中的假象,实际上,却暗中率领大军从陈仓古道奇袭关中。

这一计策大获成功,汉军迅速占领关中,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楚汉战争期间,双方互有胜负,局势异常胶着。项羽勇猛无比,力能扛鼎,多次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但他刚愎自用,听不进谋士的建议,还残暴不仁,坑杀降卒,失去了民心。

而刘邦善于听取谋士的建议,能够团结各方势力。张良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在关键时刻总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萧何留守关中,为前线的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和兵力,保障了后勤供应;韩信则统领大军,先后平定魏、代、赵、燕、齐等地,为刘邦建立了赫赫战功。

公元前 203 年,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了 10 月之久后,刘邦向项羽求和,与项羽达成鸿沟之约。双方约定,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中分天下。

五、垓下之战:定鼎天下

然而项羽撤兵不久,刘邦便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撕毁和约,趁项羽东撤之机发起攻击。

公元前 202 年,刘邦调集各路大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的楚军兵少食尽,士气低落。为了进一步瓦解楚军的斗志,汉军唱起楚地歌谣。楚军以为楚地尽失,军心大乱。项羽率领八百余骑突出重围,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回到江东后再图东山再起。但项羽自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刎而死。

最终,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统一天下。

公元前 202 年二月初三,刘邦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称帝,定都洛阳,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后听取娄敬、张良等人的建议,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自此,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传奇跨越。

六、巩固统治:治国之策

秦朝末年的战乱让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困苦,人口锐减,土地荒芜。这给刘邦的大汉新朝带来了诸多挑战。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形成了郡国并行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初期起到了拱卫中央政权的作用,同姓诸侯王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权力,能够抵御外敌、维护地方稳定。但是也埋下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在经济上,休养生息,减轻田租,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释放奴隶,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开放山林川泽,允许百姓自由开采,极大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文化上,刘邦起初并不重视文化,认为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但随着统治的稳定,他逐渐认识到文化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性。于是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苛法律,推崇儒家思想,重用叔孙通等儒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加强皇权的威严,鼓励文化创作,为汉朝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外交上,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赠送大量的财物,缓和了与北方匈奴的关系,为汉朝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使汉朝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和巩固政权。

七、晚年困境:身后之忧

刘邦担心自己死后,异姓诸侯王会威胁到刘氏江山的稳定,于是先后铲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杀戮,造成了一定的政治动荡。

同时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日渐趋于白热化。皇后吕雉强势,且富有政治野心,积极参与政治,在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刘邦年纪渐长,开始培植吕氏家族的势力,为刘氏朝廷的稳定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刘邦在亲征英布叛乱时,不幸中箭受伤,公元前 195 年,伤势加重,最终驾崩于长乐宫。

刘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推翻秦朝统治,再到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成为一代开国皇帝。他的故事,注定会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不朽的传奇。

八、刘邦其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

刘邦,这位从沛丰邑中阳里走出的平凡子弟,以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他并非天生贵胄,却凭借着自身的独特魅力与卓越才能,在秦末乱世中崛起,成为天下之主,他的故事,注定会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不朽的传奇。

他建立的汉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制度上,他开创的郡国并行制,该制度虽有弊端,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稳定局势、巩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在经济方面,他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经历长期战乱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文化领域,汉朝时期汉民族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形成,儒家思想也在汉朝开始得到重视,为后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奋斗的无限可能,更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激励着后世无数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