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章 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

姓名:胡亥

别名:二世皇帝

父亲:秦始皇嬴政

母亲:史书未明确记载,相传为胡姬

生卒年:公元前 230 年 - 公元前 207 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 210 年 - 公元前 207 年

年号:秦朝未采用年号纪年,故无年号

谥号:无(秦朝废除谥号制度)

庙号:无(秦朝不立庙号)

陵寝:埋葬于宜春苑(今西安市南郊),规格简陋,与帝王身份不符

秦二世胡亥:权力漩涡中的帝国终结者

在华夏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秦朝作为首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秦二世胡亥,无疑是这段历史中极具争议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的皇子,到登上权力巅峰,最终沦为权力的傀儡,见证了秦朝从辉煌走向覆灭,宛如一场跌宕起伏的荒唐剧。

一、师从赵高:埋下权力祸根

胡亥,出生于公元前 230 年,乃秦始皇嬴政的第十八子,自幼便深受秦始皇的宠爱。再加上皇子的天然身份,一出生便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不过,也因此养成了任性妄为、无视规矩礼仪的顽劣脾性。

少年时期,随赵高学习书法、文字以及狱律令法等知识。

赵高原本只是秦朝宫廷中的宦官,因精通律法而得到秦始皇的赏识,被提拔为中车府令 。正是出于对赵高能力的认可,秦始皇才将教导胡亥的重任托付给了赵高。然而,赵高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之人,他善于揣摩人心,对胡亥一味迎合,致使胡亥学无所成,反倒养成了依赖赵高的习惯。

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了胡亥的一生,更为日后架空胡亥,把持朝堂、祸乱朝政埋下伏笔。

二、沙丘政变:即位的阴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进行第五次出巡,胡亥有幸跟随。此时,始皇帝的身体状况己经大不如前,一路的奔波更让他疲惫不堪,。

而在随行的队伍中,赵高、李斯等重要人物各怀心思。赵高深知,公子扶苏向来与自己政见不合,一旦扶苏即位,自己必定会失去权势。他看中了胡亥的软弱和对自己的依赖,认为扶持胡亥登基更有利于掌控朝政,实现自己的野心。

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后,这个消息被赵高严密封锁。他深知此时是改变秦朝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便第一时间找到胡亥,对他晓以利害:“皇帝驾崩,并无诏书封立诸子为王,而只赐书给长子扶苏。待扶苏一到咸阳,就会即皇帝位,而你却连尺寸的封地也没有,这该如何是好?” 胡亥起初虽有犹豫,但在赵高不断的蛊惑下,内心的权力欲望开始蠢蠢欲动 。

随后,赵高又去游说左丞相李斯。李斯起初坚决反对篡改遗诏,他认为这是不忠不义之举,且违背了秦始皇的意愿。但赵高抓住李斯贪恋权势的弱点,以扶苏即位后,李斯的丞相之位将不保,甚至可能性命堪忧来威胁他。李斯权衡再三,最终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选择了妥协。

于是,三人合谋,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遗诏中指责扶苏 “无尺寸之功,数上书首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赐剑让他自杀;又说蒙恬 “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一并赐死。之后,他们扶立胡亥为太子,并对外宣称秦始皇在沙丘宫驾崩,胡亥继承皇位,史称 “沙丘政变” 。

就这样,胡亥在阴谋与权力的交织中,登上了秦朝的皇位,成为秦二世。这场政变不仅改变了胡亥的命运,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三、残酷统治:残害手足与逼杀大臣

胡亥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赵高的怂恿下,首先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公子十二人被戮死于咸阳街头,公主十人在杜邮被残忍肢解,公子将闾兄弟三子被逼自杀,公子高为了保全家人,无奈选择为父殉葬。一时间,秦朝宫廷内血雨腥风,秦始皇的子女几乎被屠戮殆尽。

除了残害手足,对朝中大臣,胡亥也是毫不留情。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威名远扬,也为秦朝立下赫赫战功,而胡亥却伪造诏书,责令与扶苏一同自尽。蒙恬据理力争,最终还是含冤而死。

右丞相冯去疾及将军冯劫,眼见秦朝百姓在繁重的劳役和苛捐杂税下苦不堪言,于是上书请求暂停阿房宫的兴建,减少西方的戍守和转运,以缓解民愤。然而,胡亥不仅不听,反而将他们下交狱吏,追究罪行。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最终选择自尽。

左丞相李斯,作为胡亥即位的拥立者之一,也曾权倾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赵高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赵高为了独揽大权,设计陷害李斯,污蔑他想要自立为王,与楚地强盗陈胜等人常有书信往来。胡亥听信谗言,将李斯抓捕,交给赵高审理。在赵高的严刑逼供下,李斯屈打成招,最终被判 “具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三族均被杀害。

胡亥的残暴统治,使得秦朝内部人心惶惶,众叛亲离。原本忠诚于秦朝的皇室宗亲、大臣,对他彻底失望。在沉重的压迫下,广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也对秦朝的统治充满了怨恨,将秦朝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西、官逼民反:大泽乡起义与秦朝危机

胡亥的残暴统治和繁重的劳役、苛捐杂税,终于引发了民变。公元前 209 年秋,陈胜、吴广等 900 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他们在途中遭遇大雨,道路被冲毁,无法如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逾期未到会被斩首。在这生死关头,陈胜、吴广深知横竖都是一死,于是毅然领导戍卒杀死押解的将尉,发动了兵变。

他们高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起义军迅速攻占数地,在陈县建立了楚国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国号 “张楚”。大泽乡起义犹如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各地反秦的烽火。六国旧贵族们纷纷响应,他们渴望恢复昔日的荣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田儋称 “齐王”、魏咎称 “魏王”、赵歇称 “赵王”、熊心称 “楚王”,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胡亥却依旧沉迷于享乐,对危机视而不见。在赵高的蒙蔽下,他对起义军的情况一无所知,依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赵高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断向胡亥隐瞒实情,使得秦朝一再错失镇压起义的最佳时机。

五、望夷宫之变:身死国灭的结局

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入武关,秦朝的局势岌岌可危。此时,赵高害怕胡亥发怒,将责任归咎于自己,于是称病不朝见。为了试探朝中大臣的态度,他策划了 “指鹿为马” 的闹剧。在朝堂上,赵高指着一头鹿,硬说是马,凡是敢于说实话的大臣,都被他暗中记恨,不久后便遭到了迫害。

胡亥逐渐意识到自己被赵高蒙蔽,派人指责赵高关东盗贼之事。赵高惶恐不安,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指使女婿咸阳令阎乐上奏弹劾有人射杀无辜之人丢入苑中,然后以避灾为由,将胡亥骗至望夷宫。阎乐率领官兵冲入望夷宫,痛骂胡亥的残暴罪行。

胡亥此时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己晚。他不想死,先后提出做郡王、万户侯甚至平民的请求,然而都被阎乐无情拒绝。最终,走投无路的胡亥无奈之下自杀而亡,年仅二十西岁。

胡亥死后,赵高拥立子婴即位,贬号为秦王。子婴深知赵高的野心,他装病不出,趁赵高探病之时,趁机刺杀赵高,并灭赵高三族。然而,此时的秦朝己经病入膏肓,历经多年的动荡与战乱,国家早己千疮百孔。尽管子婴有心挽救,但大势己去,秦朝最终还是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

六、家破人亡,王朝陨落

秦二世胡亥从备受宠爱的皇子,在沙丘政变的阴谋中登上皇位,却因自身的昏庸和赵高的操纵,实施了一系列残暴统治,残害手足、逼杀大臣,致使民不聊生,引发大泽乡起义,将秦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他的一生,是被权力欲望吞噬的一生,也是见证秦朝从辉煌走向覆灭的一生。他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的诱惑、人性的贪婪,以及暴政对国家的致命危害,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时刻警示着后人:要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