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章 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

姓名:刘衎(kàn )

别名:箕子

父母:

父亲:中山孝王刘兴

母亲:卫姬

生卒年:公元前9年 - 公元6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1年 - 公元6年

年号:元始

谥号:孝平皇帝

庙号:元宗(东汉光武帝时废除)

陵寝:康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大寨村

汉平帝刘衎:西汉末路的傀儡帝王

汉平帝刘衎,西汉第十西位皇帝,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浓缩的悲剧,九岁即位,十西岁暴毙,短暂的帝王生涯始终笼罩在外戚王莽的阴影之下,最终成为西汉王朝的末代君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短暂而又悲惨的一生,一起探秘他的人生故事。

一、宗室血脉,继承大统

刘衎出生于中山国(今河北定州),其父为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卫姬。三岁时,刘兴病逝,年幼的刘衎继承中山王位。

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刘欣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赐死刘欣男宠董贤,收缴玉玺,并招王莽入宫,封大司马,主持大局。为了方便掌控朝政,王莽力排众议,将年仅九岁的刘衎迎入长安,拥立为帝,是为汉平帝,改元元始。

二、王莽专政,沦为傀儡

由于年幼,刘衎登基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总揽大权。刘衎虽贵为皇帝,但是满朝文武皆唯王莽马首是瞻,他只不过是王莽手中的牵线木偶而己。为了控制刘衎,王莽采取了各种措施,最终成功地将刘衎牢牢地攥在手里,令其只能当起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一)严密控制,孤立无援

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王莽用封侯封官的方式将刘衎母亲卫姬及其家族全部留在了中山国封地。同时挑选五十名儒生组成 “侍讲团”,每日向刘衎灌输《周礼》《尚书》,强调“君臣纲纪”等禁锢思想。刘衎十二岁时曾试图召见卫氏旧部,王莽党羽立即以“违礼越制”为由激烈弹劾,最终不了了之。

(二)政治表演,巩固地位

元始元年正月,益州塞外僰族进献白雉,王莽指使群臣联名奏请:“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宜赐号安汉公。”刘衎被迫下诏:“其以莽为太傅,号安汉公,位在诸侯王上。”此举开创了权臣加九锡的先例。

元始三年,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外戚地位,王莽将女儿王嬿立为皇后,聘礼黄金二万斤,合钱二万万,相当于西汉年赋税收入的五分之一。成婚当日,刘衎被迫写下“皇后之尊,与朕同体”的诏书。

(三)思想禁锢,舆论操控

王莽授意刘歆等学者编订《三统历》,将汉朝火德运数与王莽土德相联系,宣称“汉家历运己终,新室当兴。”同时在太学设立“乐经博士”,将《乐经》与五经并列,实则通过音乐教化强化皇权神授观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元始年间共整理出“古文经”十二种,其中《周礼》被定为“治国大典”,为王莽改制提供理论依据。

三、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元始五年(公元5年)腊日,刘衎在未央宫突然发病。王莽紧急召集太医会诊,开出 “附子理中汤”等温补药剂,但病情持续恶化,留下遗诏:“朕以眇身奉承圣业,兢兢焉惧弗克任。”后驾崩。随后,王莽以“诊治不力”为由,将参与诊治的太医全部处死。

对于刘衎之死,正史的记载为“崩于未央宫”,但民间盛传其是被王莽毒杀而死。《汉书?元后传》记载:“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现代学者推测其死因与砷中毒症状相符。

西、悲惨人生,令人唏嘘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在《史通》中评价:“平帝之世,政在王莽,郊祀天地,皆莽所定。”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则认为:“平帝之死,实为中国帝制时代首次系统性弑君事件,标志着外戚政治的极端化。”

刘衎的统治时期,正是西汉王朝走向终结的转折点。他虽名义上颁布过“赦免旧过”“释放女囚”“救济灾民”等仁政,但实质皆是王莽巩固权力的工具。其短暂的帝王生涯,折射出西汉末年外戚专权、皇权旁落的残酷现实。这位少年皇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西汉王朝积弊丛生、大厦将倾的历史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