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刘骜
姓名:刘骜
别名:无
父母:
父亲:汉元帝刘奭
母亲:王政君
生卒年:公元前 51 年 - 公元前 7 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 33 年 - 公元前 7 年
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谥号:孝成皇帝
庙号:统宗
陵寝:延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严家沟村
汉成帝刘骜:从期望之巅到帝国深渊
在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成帝刘骜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在位期间,他的统治举措、个人生活都对西汉王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刘骜的人生,去探寻他背后的故事。
一、幼年受宠,初显不凡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刘骜出生,当时在位的汉宣帝刘询很是欣喜,亲自为这个嫡长皇孙其取名刘骜。“骜”意为骏马,这个名字饱含着汉宣帝对他的殷切期望。此后,汉宣帝常将刘骜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小刘骜确实聪慧过人,读书勤奋,小小年纪便能诵读经典,而且稳重谨慎,汉宣帝更是对他宠爱有加。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即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刘骜凭借着嫡长子的身份和自身的优秀,被立为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也被立为皇后,外祖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二、误入歧途?,立储波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骜的生活作风逐渐发生转变。他不再像年少时那般专注于儒家经典,而是沉湎于酒色玩乐之中无法自拔,这让汉元帝的期望逐渐落空,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疏远。与此同时,汉元帝的宠妃傅昭仪生下了皇子刘康,刘康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汉元帝很喜爱,常常将他带在身边,对刘骜的太子之位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王政君背后的王氏家族在朝中很有势力,大臣史丹等人也极力支持刘骜,他们多次在汉元帝面前为刘骜说好话。汉元帝本就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就这样,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博弈后,终于还是保住了刘骜的太子之位。
三、权力制衡,沦为傀儡
竟宁元年(公元前 33 年),汉元帝驾崩,刘骜顺利登上皇位,成为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即汉成帝。
在即位之初,刘骜也曾心怀壮志,想要有所作为。他深知西汉在汉元帝时期,宦官弄权,吏治腐败,国力己经开始出现衰退。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整顿朝纲,改革弊政,实现汉室中兴。
刘骜先大力提拔王氏外戚,制衡以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只是这一制衡政策运用的并不成功,宦官集团虽然覆灭,却也导致王氏外戚集团迅速崛起。王政君的兄长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他的其他兄弟也纷纷封侯拜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
刘骜虽然是皇帝,但在很多事情上却处处受到王氏家族的掣肘。为了削弱王氏外戚的势力,他又大力起用一些非王氏家族的大臣,期望他们能在朝堂上发挥作用。然而,王氏家族己在朝中经营多年,根基稳固,人脉广泛,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王氏专权的局面。
京兆尹王章对王凤的专权行为极为愤慨,他向刘骜上书,首言政事大小皆由王凤决断,天子毫无实权,王凤不仅不自我反省,反而归咎于他人,同时举荐冯野王辅政。这一举动自然触动了王氏家族的利益,王政君得知后,以绝食的方式向刘骜施压,刘骜最终屈服于母亲,将王章下狱处死,将冯野王罢官。
此后,朝中再无人能与王凤抗衡。王凤更是肆无忌惮地排斥异己,安插亲信,将大权牢牢掌握在王氏家族手中。刘骜的制衡政策彻底失败,也逐渐沦为王氏外戚的傀儡,西汉的朝政也变得愈发腐败黑暗。
西、荒淫无道,燕啄皇孙
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刘骜,却在后宫中掀起一场又一场的精彩大戏。他生性好色,后宫佳丽众多,其中最受宠的当属许皇后、班婕妤以及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许皇后出身名门,是汉元帝刘奭为刘骜挑选的太子妃,她聪慧过人,擅长史书,在刘骜即位初期,深得刘骜的宠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因色衰爱弛,逐渐失宠。后被赵氏姐妹诬陷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后宫有身孕的妃子,被刘骜废黜皇后之位。
班婕妤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她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曾为刘骜生下一个皇子,可惜数月后夭折。班婕妤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还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得幸后被封为卫婕妤。然而,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入宫,班婕妤也逐渐失宠。赵飞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诬告班婕妤参与了许皇后的巫蛊之事,班婕妤对宫廷生活感到心灰意冷,主动请求前往长信宫侍奉皇太后,从此远离宫廷的纷争。
赵氏姐妹恃宠而骄,在后宫中横行霸道。她们为了巩固地位,不择手段地打压其他妃嫔。她们甚至不允许其他妃嫔生子,一旦发现宫中有妃嫔有孕,就会想尽办法让其流产,甚至残害刚出生的婴儿。
女史曹宫被刘骜宠幸后生下皇子,赵氏姐妹得知后,逼迫刘骜下令将曹宫毒死,并将刚出生的婴儿残忍杀害。许美人也为刘骜生下了男婴,赵氏姐妹得知后,哭闹撒泼,威胁刘骜。最终,刘骜竟然为讨好两人,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一系列恶行在历史上被称为 “燕啄皇孙”。
五、昏庸无道,社会动荡
在刘骜统治后期,昏庸无道愈发明显,更是对朝政失去了兴趣,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与赵氏姐妹的玩乐之中,导致大权旁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随着刘骜对朝政的日益懈怠,王氏外戚势力迅速膨胀,这些王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却凭借着家族的权势,在朝中飞扬跋扈,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无恶不做。在王氏外戚的专权下,政治黑暗,腐败丛生,官场风气日益败坏。
与此同时,土地兼并问题也日益严重。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官僚手中,众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沦为流民,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西汉的统治根基。
面对农民起义,刘骜毫无应对之策,依旧沉迷于酒色之中,为了讨好赵氏姐妹,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她们修建了豪华的宫殿,最终导致起义军发展壮大,使得社会局势越来越动荡。
六、暴毙身亡,死得其所
绥和二年(公元前 7 年),刘骜在与赵合德共度春宵时,突然中风,驾崩于未央宫。
他曾在与赵合德欢好时,感叹:“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将赵合德比作温柔乡,说自己甘愿在此沉沦,也不愿像汉武帝那般寻觅仙境,追求长生不老。最终他确实倒在了赵合德的温柔乡中,也算是得偿所愿,“死得其所”。
七、惨重教训,反面教材
汉成帝刘骜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在即位初期,他也曾颁布过一系列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汉王朝做出过些许贡献。
在政治上,在大臣何武的建议下,改革官制,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又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由银印青绶升级为金印紫绶,两者与丞相平起平坐,合称“三公”,正式确立了三公平行的政治体制。
在经济上,提拔农学家氾胜之担任议郎,后任命为“劝农使者”,负责“教田三辅”。氾胜之所撰的《氾胜之书》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在当时被各地广泛采用,享有很高的声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上,下诏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又委任光禄大夫刘向总领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命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校完一书,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论其指归,辩其谬误,连同定本送交,由他亲自观览后定夺。这一时期的图书征集和编校文献活动,对后世的目录学、校雠学、藏书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然而,刘骜的过失更为突出。他沉迷女色,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风流韵事,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素材。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阳春歌》中写道:“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生动地描绘了刘骜沉迷于后宫享乐的场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荒废朝政,导致外戚专权现象愈发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西汉王朝的统治根基受到了严重的动摇。他的昏庸统治是西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他加速了西汉的衰落进程,让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正式走上了飞速灭亡的不归路。
刘骜的一生,是西汉历史上的一个惨重的教训,也是中国帝王史上的典型反面教材,他的故事给后世的君主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