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3章 最高指示

军队,无疑是国家统治的核心命脉,沈炼将军队牢牢抓在手中的那一刻,便握住了掌控全国的关键权杖。

至于行政方面,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沈炼也没有这个心思去平衡。

沈炼给全国下了两个指示,第一,谁都不能欺压百姓。百姓受到欺压,可以直接到到官府告状,如果官府不处理,可以来京城找内阁告状。第二,皇帝陛下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果敢不听,沈炼也不讲情面,直接物理消灭。

其他管理国家的事物就由内阁去处理,内阁的最终方向也是要让国内稳定,实现除沈炼之外的人人平等。

这两道最高指示如惊雷般在全国炸响,然而,开始的时候,很贪官污吏,根本没有意识到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像往常一样继续为所欲为,肆意践踏百姓。

终于,有些被欺压到了绝境的老百姓,在走投无路之际,忽然想起了报纸上和告示上写的告状之事。

其中有一户人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偷偷摸摸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这一路,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找到了内阁,诉说着自已的悲惨遭遇。

内阁接到诉状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是一个县城里面的大家族仗势欺人,欺负孤儿寡母,干着吃绝户的勾当。

这种在古代社会极为常见的丑恶现象,即便到了1900年,依然顽固地存在着。对于那些吃绝户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劳而获的“财富”,自然是满心欢喜,可对于那些被吃绝户的可怜百姓而言,却是一场灭顶之灾。更可怕的是,为了能够早点吃到绝户的财产,这些心狠手辣的族人甚至可能会设计陷害,将那些没有男丁的百姓置于死地。

这家被吃绝户的百姓,居住的地方离京城有点远,路途艰辛。但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或许也是一些想要试探沈炼这两道最高指示到底有多大效力的势力暗中推动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京城。

内阁经过一番细致深入的查访,很快就发现,在这个县城里,不仅仅是这一个大家族在干吃绝户的坏事,竟然还有好几家也在做着同样的勾当。

养心殿中,内阁首辅沈大神情凝重地禀报道:“陛下,臣等已经查明,县城里面一共有5个大家族在吃绝户,这种恶行已然存在了很长时间,当地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沈炼沉思片刻后问道:“朕的最高指示下达后,这个县城还发生了几起这种事情?”

沈大赶忙低头回忆了一下,回复道:“回陛下,一共发生了两起。其中一起是马王氏一家,她们先是去了县城告状,可那昏庸的县官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打了她们板子,将她们强行赶走,无奈之下,她们才来京城告状。另外还有一起,是杨刘氏家,不过她们没有到官府告状。”

沈炼眼神中闪过一丝怒意,果断下令:“着刑部会同大理寺、都察院审理此案。再由兵部派人协助,就在当地公开审理。这起案件中,无论涉及何人,不论其背景如何、官位多高,都必须从快从重处罚,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决心!”

“遵旨。”沈大连忙应了一声,随后又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那另外一家杨刘氏该如何处理?”

沈炼微微眯起眼睛,冷冷地说道:“管她干嘛,朕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以去官府告状,官府敢不处理就可以来京城告状。她自已都没有胆子去告状,那是她自已的事,你们理会她干嘛。”

“臣遵旨。”沈大不敢再多言,恭敬地退下。

很快,朝廷刑部会同大理寺、都察院派遣的一众官员就从京城出发了。随同一起出发的,还有兵部袁世凯精心挑选的一千名刚刚整编完毕的国防军。这些士兵们身穿崭新笔挺的新式军服,手持最新式的枪支,步伐整齐,气势昂扬。

此次案件由于涉及到皇帝的最高指示,又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已然闹得天下皆知,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各大势力都在暗中观察,想要看看沈炼到底会如何处理,而各个报纸也纷纷派遣了大量的记者跟随报道。

在返回县城的路上,一辆马车缓缓前行,马王氏和她的女儿马瑶就坐在马车里。母女俩透过车窗的缝隙,偷偷看着外面那些威武雄壮的士兵,以及随行的众多人员,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马瑶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紧紧抓住马王氏的手,轻声说道:“娘,我就说嘛,我们大乾可不是以前的满清。皇帝陛下圣明,一定会为我们做主的。”

马王氏听闻女儿这番话,心中虽觉宽慰了些许,可忧虑仍如阴霾般笼罩不散。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眶微红,满是沧桑的手紧紧攥着衣角,低声说道:“瑶儿啊,你说得轻巧,就算这次陛下给咱们做主,严惩了那些恶人,可往后的日子,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们的亲眷、朋党,保不齐还会暗中使绊子。咱们孤女寡母的,在这世界上哪还有什么倚靠啊。”说着,几滴浑浊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破旧的衣衫上。

马瑶见状,眼眶也跟着泛红,她伸手轻轻替母亲拭去泪水,眼神中透着与年纪不符的坚毅,“娘,您别怕。咱这次去京城告状,不就是为了争这一口气,讨回公道吗?陛下既然下令严惩,定是要将这吃绝户的歪风邪气连根拔起。那些为非作歹之人,哪怕有亲眷撑腰,一旦犯了,还能嚣张到哪儿去?再说了,如今这世道不同以往,报纸都登了咱们的事儿,全天下人都看着呢,他们就算想报复,也会掂量掂量。”

马车辘辘前行,车窗外的景致不断变换,可母女俩的心绪却依旧沉浸在对未来的忐忑之中。

几日的颠簸后,终于抵达了县城。县城里早已是人声鼎沸,百姓们听闻朝廷派人来审理吃绝户一案,纷纷放下手中活计,涌上街头,翘首以盼。那一千名国防军进城时,整齐的步伐、威武的军姿,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与此同时,各大报社的记者们也如同嗅到了重大新闻的猎犬,纷纷从各地赶来。他们带着纸笔等装备,穿梭在人群中,争分夺秒地记录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京都晨报》的一位年轻记者小李,刚到县城便直奔县衙,找到了一名刑部的官员,急切地询问:“大人,请问此次案件审理预计会持续多久?朝廷如此大动干戈,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对于此类民生案件都会这般重视?”

官员耐心地解答道:“此案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定当速审速决,至于朝廷态度,陛下圣明,自是心系百姓,往后此类案件绝不姑息。”小李迅速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