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2章 军队大整编

养心殿内,静谧中透着几分凝重的气氛。太监们脚步匆匆,将一摞摞武官道的卷子小心翼翼地呈送进来,整齐地码放在御案之上。

沈炼端坐在案前,示意身旁的侍从取来花名册,目光落在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名字上,先将30岁以下经验尚浅的人名字,以及60岁以上精力不济、暮气沉沉的名字逐一划去。片刻间,原本厚厚的花名册便薄了许多,此时剩下的大约还有一千人左右。

紧接着,又命人将那些不识字的人挑拣出去。太监们仔细翻阅着每一份卷子,但凡发现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甚至全然不通文墨者,便将其单独放置一旁。经过一番甄别,最终剩下的人仅仅只有700多人了。

沈炼目光落在了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这几个名字上,心中不禁一动,他抬手拿起这三人的卷子。

只见这三人的文章写得文采飞扬,洋洋洒洒一大篇幅,旁征博引,用词精妙,从宏大的题目切入,深入分析了当下军队的利弊得失,提出的措施也是林林总总,面面俱到。

然而,沈炼看着看着,就觉得写得太有文采了,看来是提前就准备好了的。写得一点也不直白,沈炼自已看不懂。

“来人!”沈炼提高了声调,打破了殿内的沉静,“去将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三人唤来!”

三人来到养心殿,袁世凯率先伏地叩首,口中高呼:“臣袁世凯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声音微微颤抖,额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却极力保持着镇定。冯国璋和段祺瑞见状,也赶忙跟着行礼,齐声说道:“臣等叩见陛下!”

沈炼坐在龙椅之上,拿起案上他们的卷子,猛地往地上一扔,厉声道:“瞧瞧你们写的这些文章,倒是文采斐然,可这是选拔武官,不是考状元!你们写的什么东西,是想糊弄朕吗?”

三人见状,吓得浑身一颤,冷汗如雨而下。冯国璋慌忙辩解道:“陛下息怒!臣等深知武官之责重大,只是想在文章中尽显臣等之见识,却未曾考虑周全,望陛下恕罪!”

段祺瑞也紧接着说道:“陛下,臣等虽行文有误,但对军事之热忱和忠诚日月可鉴。臣等在平日练兵、研习兵法上从未有过懈怠,恳请陛下给臣等一个机会证明自身。”

沈炼看着三人,缓了缓口气,“你们三人的才能,朕也有听首辅和李鸿章说过,既然你们有这个心,也自认有这个能力。那朕就给你们一个证明的机会。”

三人大喜,连忙跪倒在地。

“袁世凯,你为兵部尚书,冯国璋、段祺瑞为兵部侍郎。以后全国所有军队都由兵部统一管理。兵部只向朕负责,日常事务向内阁汇报请示。”

“臣等遵旨。”

"你们三人上任后,立即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军队里面的士兵要进行重新选择,把那些老幼吸鸦片的都去掉。以后全国的军队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国防军,主要是为帝国开疆拓土。另外一个是城防军,负责驻守各地。第三部分是仆从军,从各个番薯国征收士兵。"

“现在八国的钱都在赔付,但是他们占领的地盘还没有还回来。朕给你们半年的时间,袁世凯,有没有信心带领国防军去收回所有土地。”

袁世凯连忙大喜,跪在地上,挺直了腰杆,大声说道:“请陛下放心,臣愿以人头担保,半年后国防军一定能收回所有土地。”

“还有什么问题,你们都说说吧。”沈炼重新坐回龙椅,微微后仰,目光扫视着三人。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袁世凯说道:“陛下,军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所谓的革命党人,有旗人,也有蒙族回族等等各个民族的人,如果在整编过程中,他们闹事,该如何处置。”

沈炼把花名册递了过去:“这些化了名字的,全部免去武官职务。剩下的人你们自已掌握,还有凡是敢闹事的,都抓起来,按照谋反处理。”

“臣,遵旨。”三人再次叩首。

很快,等在广场上的武官们都迎接来了最后的命运。

随着圣旨的宣读,被免去职务的人在地,有些人内心惶恐不安,眼神游离,以前仗着官身,干了多少犯法的事情,没有人追究,如今一朝失势,没了官身的庇护,连保命都困难。

而李鸿章之类的军方大佬,超过了 60 岁,被免去武官职务后,还有文官职务,仍然有官身,而且他们的门人弟子众多,人脉盘根错节,倒也不怕,只是站在一旁,神色各异,或惋惜或庆幸。

在留下的人中,最多的就是洋务运动时候出过国,留过洋,有见识的人。

很快,军方大整编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了洋人的赔款作为后盾,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军队建设的各个环节,退伍费丰厚得超乎想象,那些因整编而退役的老兵们,手捧着沉甸甸的银锭,虽有离营的不舍,却也为往后的生计有了保障而稍感慰藉。

武器装备采购研发更是一日千里。军工厂内,炉火昼夜不熄,工匠们忙碌穿梭。从西洋购入的先进机床旁,技师们潜心钻研,依葫芦画瓢。国内的能工巧匠们则发挥奇思妙想,结合实战所需改良武器。

新式火枪、火炮都在研究制造。国内著名的军事院校也得到了充足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天津北洋武备堂、北洋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浙江武备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等等,教师们参考国外最新军事理论,探索适合本土军队的战术体系,新的作战方略逐渐成型。

百姓们听到军队的新气象,参军意愿非常强烈。

现在有了洋人的赔款,大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最新的进展。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口号响彻大街小巷,孩童们扮作士兵嬉戏,口中喊着刚学来的军号,模仿着正步走。很多百姓都积极参军。

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三人,每日在兵部衙门内忙得脚不沾地。

袁世凯坐镇中枢,统筹全局,主要管理的就是国防军。

冯国璋亲赴各地军营,监督训练,同时将国防军淘汰的部分士兵,精中选精,组建成城防军,驻守各地。

而段祺瑞则是最轻松的一个,要重新组建番薯国仆从军。但是此时的番薯国体系已经瓦解,到1900年,已经没有番薯国了,曾经的番薯国都被西方洋人和倭寇给控制了。前段时间才从倭寇那里收回来CX,还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驻防CX。段祺瑞和袁世凯商量了一下,从CX那里招收了10万青壮,组成了CX仆从军。这些人非常听话,只要给吃的,不要军饷都行。而且一个个都饿怕了,为了吃饱饭,啥都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