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9章 会议前夕

这两个月,整个大乾国仿若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之中,全国上下闹腾得极为厉害。上至朝堂官员,下至市井百姓,无人不在议论着朝廷即将召开的军事会议,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里,人们交头接耳,各种猜测和传言甚嚣尘上。

此次军事会议的消息使得整个军队体系都掀起了惊涛骇浪,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波动之中。

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手握重兵的武官们,此刻内心的非常惶恐。

敢于公然造反的,倒是未曾出现,然而,向京城发电表明会来参会的武官,仅仅只有一半左右,而另外那一半人,则陷入了无尽的沉默与恐惧之中,不敢发电回应,只是在各自的驻地惶惶不安地度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弃官逃跑的现象愈发严重起来,这股风气不再仅仅局限于三品以上的武官群体。

一些三品以下的武官,甚至是普通的士兵,也被这股恐慌的浪潮所席卷,纷纷选择逃离军队。

内阁在接到了好几个武官逃跑的案例报告后,顿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为了遏制这股逃跑之风,迅速发布了一道严厉的命令:若有三品以上武官逃跑的,任何人均可以对其进行捉拿,凡捉拿者,若是无罪之人,将给予丰厚的奖赏;若是本身有罪之人,罪行也可减一等论处。

此命令一经发布,瞬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三品以上的武官,刹那间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香馍馍”。

在利益与自保的双重驱使下,平日里老实巴交的百姓们开始留意起身边是否有逃跑的武官踪迹,就连那些平日里伺候武官的下人,也打起了自已的小算盘。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与逃跑武官有着罪恶勾连的同党们,为了减轻自已的罪责,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叛,纷纷将罪恶的矛头指向自已的同伙。

相比之下,三品以下的武官则显得有些无人问津,他们没有像三品以上武官那样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一些聪明的武官和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四处托人写了言辞恳切的辞职信,而后也不管上级是否批准,便将信交了上去,随后带着自已简单的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军营。

而还有一些更为“有见识”的武官,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带着自已的心腹手下,直接奔赴国外。在那里可以凭借自已的武力肆意横行,欺负那些外国人,摇身一变成为威风八面的“大爷”。

很快,大乾国的边境线上便出现了一大群精壮的汉子,此时的边境管理本就不够严谨,在这混乱的局势下,更是漏洞百出。这些人轻而易举地便偷偷越过了边境线,涌入了周边的藩属国境内。

沈炼在得到沈大的详细回报后,静静地坐在书房之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良久。

最终,缓缓开口说道:“让内阁不要管了,由着他们去吧,让这些不安分的人去祸害外国人也好。”

时间很快流逝,已经来到了12月初了。一些武官已经来到了京城。

现在还没有到会议召开的世界,大家到兵部报道后,就开始了三三两两的聚会,讨论。特别是一些军方大佬,更是很多人拜访的重点。

李鸿章作为大佬,很多军人都来拜访了。

李鸿章非常聪明,知道这些拜访是免不了的,如果一个人都不见,反而会给人疑惑。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大白天见面,把一切都摆在明面上。

李鸿章约了一个时间,大白天在京城的府邸见了大家。

府邸内,李鸿章身着一件深灰色的长袍,略显疲惫地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虽面色憔悴,但眼神依旧透着几分犀利与沉稳。

这时,几位武官前来求见,他们恭敬地向李鸿章行礼。

袁世凯行礼后率先开口:“中堂,如今这局面,朝廷上下对军事方面极为重视,此次军事会议,想必会有诸多变革,我等该如何应对?”

接着是武卫右军统领姜桂题,他身材粗壮,满脸风霜之色,声音洪亮地说道:“是啊,中堂。外面人心惶惶,兄弟们都有些不知所措。”

李鸿章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缓缓说道:“诸位,现今形势严峻,朝廷欲对军队进行整顿,乃是为了我大乾之未来。我们需顺应时势,积极作为。”

毅军军统宋庆,这位老将面色凝重,问道:“中堂,听闻有些武官害怕被惩处,纷纷逃窜,此事该如何看待?”

李鸿章脸色一沉,严肃地说道:“这些人临阵脱逃,实在是丢尽了军人的颜面!身为大乾军人,当在此时奋勇向前,为国家分忧,怎能做这等怯懦之事!”

淮军将领张树声接着说:“中堂,这次的全国军事会议,我们主要谈什么内容?”

李鸿章沉思片刻,目光依次扫过众人,说道:“在会议中,我们要将军队现存的问题毫无保留地陈述出来,无论是训练的不足,还是装备的欠缺,都要如实禀报。同时,对于军队的编制调整、纪律整肃以及与地方的协同等方面,都需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但切记,发言要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不可盲目附和,也不可肆意推诿责任。”

袁世凯微微点头,拱手道:“中堂所言极是,我等定会铭记于心。回去之后定当仔细梳理所部情况,在会议上提出切实可行之策,为朝廷为陛下分忧解难。”

大家又聊了一些,李鸿章就遣散了众人。

袁世凯随着众人刚刚离开大门,就有一个李府仆人拦住了他。

随后袁世凯随着仆人,来到了李鸿章的书房。此时里面已经有了两个人。

袁世凯走进去一看,竟然是内阁首辅沈大和李鸿章。

袁世凯心中一惊,连忙行礼道:“袁某见过首辅大人,见过中堂大人。”

李鸿章微微点头,抬手示意他起身,说道:“慰亭,今日找你来,是有要事相商。”

沈大坐在一旁,面容冷峻,眼神深邃,也开口说道:“袁将军,朝廷对此次军事会议寄予厚望,你对此有何见解?”

袁世凯略作思索,恭敬地答道:“二位大人,袁某以为,当务之急是要重振军队士气。如今武官们人心惶惶,军队纪律松散,若不加以整顿,恐难应对内忧外患。”

沈大微微皱眉,追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整顿?”

袁世凯挺直身子,眼神坚定地说:“首先,应加强军事训练,引进西方先进的练兵之法,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其次,对于军官的选拔和任用,需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杜绝任人唯亲。再者,要改善军队的装备,购置新式枪炮,增强我军的战斗力。”

沈大听后,微微点头,接着又询问了袁世凯关于新建陆军的情况,袁世凯详细地汇报了军队的编制、训练进度以及装备情况。

沈大听后非常满意,提醒道:“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要进行军事改革,要把全国军队统一整编,统一指挥。”

李鸿章也语重心长地对袁世凯说:“慰亭,此次军事会议至关重要,你年轻有为,又有军事才能。在会议上,你要大胆发言,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但也要注意言辞和分寸,不可得罪太多人。”

袁世凯连忙应道:“中堂放心,袁某定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