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瘟疫?

【一日前】

南苏州路

多名英国士兵在执勤时吐血昏厥,手臂上起了红疹。

数名各国民众发起了高热,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脸颊泛红,西肢疼痛时有抽搐。

南苏州路163号,住着万国商团的经理克拉克。他的额头上正盖着一条冷毛巾,不断呓语着。短短一分钟这毛巾就被额头的高温捂热了。

边上的金色的水盆里正放着好多条毛巾,戴着口罩的管家正指挥着人不停为克拉克换毛巾。

即使他脸颊潮红,后背被汗水浸湿,却还是裹在厚厚的棉被里瑟瑟发抖。

屋子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戴着口罩的医生躲在远处交头接耳,神色惊恐。

留下几支安黄和阿司匹林后就迫不及待地跑了。

工部局迅速封锁了消息,也封锁了南苏州路及周围的房屋店铺,只许进不许出。

南苏州路的中间空出了一条大道,街上的外国面孔逐渐消失了,他们都回到了自己在南苏州路的住宅里,其他的外籍人士也由工部局安排了临时住所。

消毒车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在街道上喷洒含氯消毒剂,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一个事实……

【两日前】

林原知道在政治家的沙盘上,西行仓库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点;在光复路的纪念馆里,那些鲜活的生命只不过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和军衔。

积贫积弱的中国无力改变列强们的决定,但猖狂的日本人若是严重触及他们的利益呢?

若是列强意识到日军无所不用其极在上海散播细菌,碍于利益和舆论压力,还没有那么外强中干的他们定会插手干涉。

李雪娟上次装病带回来的药材有了用武之地,但这远远不够。

由中药引起的红疹变化只能导致症状,而无法应对试剂检测,以列强对上海的重视程度,若是虚惊一场恐怕虽会让他们对日本产生反感,却不至于偏帮中国。

此外,偏见和歧视可能会让洋人将南苏州河的百姓赶出租界。若是如此,他们将面对日本人的炮火。所以瘟疫的规模、社会的舆论、突发的意外……

度,很难把握。

难,却必须要做。

士兵的命,百姓的命,都悬于钢丝之上……

由于三年疫情,林原研读了大量有关传染病的文献,当然也包括瘟疫。制作能骗过试剂检测的病毒自然不在话下,至于人员,自然是欧洲各国的外侨。

视国人如蝼蚁的工部局董事不可能将试剂用在国人身上;造出来的假象没必要也无法骗过日本人。

那事情就简单了,林原将何首乌、连翘等药材碾成粉末,体质虚弱的难民自然会因药量过大或过敏等原因发起红疹。

百姓看到报纸,哪怕没什么感觉也会装出有问题的样子,即使自己想不到租界里也不乏聪明人。

白思年或者说二阶堂悠真的住所也在南苏州路,就在西行仓库北偏西75°方向。如此优良的地理位置,进可观察日军在闸北的行动,传递消息或示警,退可打探情报存放枪支电台,吴良材认证的优秀人才自然不会放过。

林原只负责配药,人员选择和散播药粉的事都交给其他人了。

……

目标其实很好找,除了刚开战的一个月,租界里舞照跳,歌照唱,甚至娱乐业更加繁荣。

“丽花宫”是南苏州路上的一家舞厅,日军基于国际压力不敢重火力攻打西行仓库让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又抖了起来。

束缚之后的放纵,自认绅士的英国人、流亡他乡的犹太人、带着情妇的青帮大佬……

霓虹灯闪烁,各种语言在这里汇集。

音符跳跃,自由而热烈。

冷气喷发,给炎炎夏日带来清凉。

其实他们不一定想要跳舞,只静静地坐着就感受到心的安宁。纸醉金迷,放浪形骸,这两个月来的压抑一朝尽放。

踢踢踏踏,舞步交错。

言笑晏晏,推杯换盏。

白思远很容易就将药粉撒到目标的身上。

万国商团 克拉克 美国人

德和洋行 亨利 英国人

德和洋行 乔治 英国人

祥泰木行 路易斯 英国人

哈德来洋行 莫里斯 法国人

……

一夜后,各国的富商巨贾先后高热出现红疹,试剂检测后确认——阳性。

————————————————

红疹的原因很多:

1.药物过敏,部分人都会对某味中药起反应,理论上只要药粉中中药种类越多,越容易引起过敏症状,其反应多为红疹,当然也可能有呕吐、发热等症状

2.药物剂量过大或药不对症:1937的难民身体素质都没有很好,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3.虱子:逃进租界的过程中很可能携带有大量虱子,但这个真的会引发瘟疫,工部局注重防护对租界内部地区定期消杀,可能会有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