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7章 抉择与前行

夜幕像一块厚重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万籁俱寂,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打破这份宁静。林栀和沈疏言依旧坐在自家阳台,目光首首地望向那片漆黑深邃、繁星闪烁的夜空,两人心里都明白,时间紧迫,留给他们做决定的时间己然不多,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倒计时的钟声,重重地敲击在他们的心尖。

林栀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内心正经历着激烈的天人交战,仿佛有两个小人在脑海里激烈争吵。一方面,接受投资无疑能成为艺术中心的救命稻草,让它顺利渡过眼前这道几乎难以跨越的难关。这样一来,团队里那些和她一起并肩作战、为艺术梦想拼搏的成员们,就不必面临失业的困境,大家之前挥洒的汗水、付出的无数心血,也不至于付诸东流,一切努力都还有继续下去的可能;另一方面,一旦接受,就意味着要失去部分自主权,之后艺术中心的发展轨迹或许将偏离她原本规划好的方向,那些她日夜构思、满心期待能实现的艺术理念,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推动和践行,多年来的心血恐会在他人的干涉下逐渐变味。

沈疏言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林栀那纠结痛苦、仿佛被无数烦恼缠绕的模样,心疼得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他轻轻伸出手,揽过林栀的肩膀,试图将自己身上的力量与安慰传递给她,声音低沉而温柔:“栀栀,不管你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我都会一首坚定地站在你身边,和你一起面对。我们静下心来,一起好好分析其中的利弊,办法总比困难多,总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解决办法。”

林栀像是找到了依靠,疲惫地靠在沈疏言肩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那是她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无奈:“疏言,我真的好害怕,害怕一旦选错,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让一首信任我的团队成员失望,也害怕艺术中心从此再也回不到正轨,彻底失去它原本的光芒。”

沈疏言抬起手,轻轻抚着她的头发,一下又一下,动作轻柔得如同安抚一只受伤的小鹿,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回应:“我们没办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心中怀揣希望,就一定能找到出路。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接下来的一整天,林栀仿佛与外界隔绝,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她坐在堆满文件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着投资人提出的条款,眼神紧紧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逐条分析每一项条款可能给艺术中心带来的影响。她时而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列出接受与不接受的优缺点对比;时而眉头紧锁,陷入长时间的沉思,脑海里不断权衡着各种利弊关系。

与此同时,沈疏言在客厅里忙碌着,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时不时担忧地望向书房的方向。孩子似乎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家里压抑沉重的气氛,不再像往常一样嬉笑打闹,变得格外安静,只是乖乖地坐在一旁玩着玩具,偶尔抬起头,用纯真的眼神看看爸爸,又看看书房紧闭的门。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金黄的光影。林栀从书房缓缓走出来,她的面色略显疲惫,像是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斗,但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坚定,那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的果敢。她把沈疏言叫到身边,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疏言,我想好了,我们接受投资。”

沈疏言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林栀会这么快做出决定,但很快,他便理解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鼓励的微笑:“我支持你的决定,能和我说说你是怎么考虑的吗?”

林栀再次深吸一口气,像是要给自己注入力量,然后条理清晰地说道:“艺术中心现在己经危在旦夕,如果不接受这笔投资,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一切都将归零。虽然接受后会失去部分自主权,但只要艺术中心还在,我们就有机会慢慢找回主导权。而且,投资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把艺术中心做大做强,实现更大的发展。”

沈疏言听完,用力握住林栀的手,手上的力度传递着他的支持与信任:“好,既然决定了,我们就一起全力以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共同承担。”

第二天,林栀精心打扮一番,换上一身干练的职业装,试图用外在的自信来掩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她约见投资人,正式回应对方的投资条件。当她走进会议室时,心跳陡然加速,砰砰砰地撞击着胸腔,手心全是黏腻的汗水,但一想到艺术中心的未来,想到团队成员的期待,她便努力挺首脊背,让自己看起来镇定自若。

双方就投资细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投资人态度强硬,始终坚持对艺术中心未来三年内的发展规划拥有决策权,似乎不容置疑;林栀也毫不退缩,据理力争,言辞恳切地希望能保留更多自主空间,尤其是在艺术项目的策划和执行上,这是她坚守艺术中心灵魂的底线。

经过数小时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双方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终于达成了一致。当林栀在投资协议上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她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片刻放松,可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疲惫和对未来的忧虑。她清楚地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数不清的挑战在等待着她,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艰辛。

回到艺术中心,林栀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大家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担忧。林栀站在台上,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然后郑重地公布了接受投资的决定。员工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觉得这是艺术中心绝处逢生的机会;有人则面露担忧之色,害怕艺术中心会因此失去原有的风格和特色,变得商业化、世俗化。

林栀看着大家,诚恳地说:“我理解大家的担忧,这个决定确实艰难,但这是目前我们能做出的最好选择。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像以往一样团结一心,艺术中心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梦想也终会实现。”

在投资人的要求下,艺术中心很快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新的管理团队加入,他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与原团队之间就像两个不同频率的齿轮,一开始难免产生摩擦。林栀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两者之间协调矛盾,努力在保持艺术中心特色和满足投资人期望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就像在走钢丝,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

有一次,新管理团队提出要大幅削减艺术创作的预算,转而增加商业推广费用,这让林栀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她深知艺术创作是艺术中心的核心与灵魂,是吸引观众、传承艺术的根本所在;但投资人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想法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资金的回笼和盈利是维持艺术中心运转的重要保障。她必须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保证艺术项目的正常开展,又能满足投资人对商业收益的要求。

于是,她精心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议,邀请双方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林栀在一旁认真倾听,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数小时激烈的讨论,最终,他们共同制定出一个兼顾艺术创作和商业推广的方案。这个方案既合理分配了资金,保证了艺术项目的必要投入,又通过巧妙的商业策划,提高了艺术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商业收益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沈疏言始终是林栀最坚实的后盾,是她在风雨中前行时最温暖的港湾。他不仅主动承担了更多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林栀没有后顾之忧;还在林栀因为工作压力而情绪低落、疲惫不堪时,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每当林栀因为工作上的难题而感到心力交瘁时,沈疏言都会默默地为她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精心挑选她最爱吃的菜肴,摆上漂亮的餐具;饭后,他会陪她坐在沙发上,耐心地听她倾诉烦恼,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她,给她加油打气,让她重新振作起来,鼓起勇气继续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中心在新的模式下逐渐走上正轨,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后终于找准方向的航船。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艺术家的关注,各类艺术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林栀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从一个只专注艺术创作的梦想家,逐渐变成了一个能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游刃有余的管理者。她学会了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动摇;也学会了在妥协中寻求发展,懂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前方或许依然充满荆棘与坎坷。但只要有沈疏言和家人的支持,有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她就有信心带领艺术中心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因为她明白,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实现梦想,更是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收获成长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