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6章 危机与转机

破晓时分,日光熹微,几缕阳光轻柔地穿过艺术中心那高大明亮的落地窗,洒落在林栀的办公桌上。林栀迈着匆忙的步伐走进办公室,一夜未眠的她面容略显憔悴,浓重的黑眼圈诉说着她的疲惫。她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咖啡提提神,一阵尖锐急促的电话铃声便骤然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林栀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拿起电话。电话那头,合作方的声音冷若冰霜,不带一丝温度:“经过公司高层的慎重考虑,我们决定终止和你们的合作。三天后,我们就会撤回全部资金,具体原因随后会以邮件形式通知你们。”

“咔哒”一声,电话挂断了,可林栀还保持着接听的姿势,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立在原地。握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震惊与茫然,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大脑瞬间一片空白。艺术中心目前正在推进的多个大型项目,从筹备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紧密依赖这笔资金,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将艺术中心推向了深渊边缘。

林栀的心中不断涌起绝望与无助的情绪,各种负面想法如潮水般涌来,将她彻底淹没。“怎么会这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和哽咽。无数念头在脑海中疯狂闪过,她拼命回忆着与合作方合作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可思绪却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此时,她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沈疏言的身影,那个总是在她最脆弱、最无助时给予她坚实支持的男人。他温暖的怀抱、鼓励的眼神,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总能给她力量和勇气。可一想到他平日里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每天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操心家里的大小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她又实在不忍拿工作上的难题去打扰他,让他为自己分担这份沉重的压力。

林栀努力深呼吸,试图平复内心翻涌的情绪,让自己镇定下来。她深知,此刻慌乱无济于事,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才能挽救艺术中心于危难之中。于是,她强打起精神,迅速召集核心团队成员开会。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空气都变得黏稠沉重。林栀努力挺首脊背,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而坚定:“合作方突然撤资,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危机。大家冷静一下,一起想想办法,我们该怎么应对?”

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担忧和迷茫,一时都没了主意。有人小声抱怨着合作方的不讲情面,有人无奈地摇头叹息,还有人低头沉默不语,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林栀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焦急万分,但她明白,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冷静,为团队指明方向。她强压着内心的焦虑,提高音量说道:“大家先别急,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现有的资源和项目进度,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然后全力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说着,她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要点,试图为团队理清思路,重新燃起大家的信心。

与此同时,沈疏言正在幼儿园陪孩子参加亲子活动。孩子在一旁开心地玩耍,笑声清脆悦耳,像银铃般回荡在校园里。可沈疏言却总感觉心神不宁,一种强烈的不安在心底蔓延,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他时不时地看一眼手机,心中惦记着林栀和艺术中心的情况。

亲子活动一结束,沈疏言便迫不及待地给林栀打电话。电话一接通,就听到林栀疲惫不堪的声音,他的心猛地一紧,焦急地问道:“栀栀,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你的声音听起来很不对劲。”林栀犹豫了片刻,内心挣扎着是否要告诉沈疏言这个坏消息,但最终还是把撤资的事情如实告诉了他。沈疏言沉默了几秒,那短暂的沉默却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随后,他坚定地说:“别慌,栀栀,我马上回家,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挂了电话,沈疏言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次危机对艺术中心的打击是致命的,也明白林栀此刻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他一边快步走向停车场,一边在脑海中飞速思索可能的解决办法,仔细回忆着自己人脉中有没有能帮上忙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

回到家,沈疏言顾不上休息,连外套都没来得及脱,就和林栀坐在沙发上,仔细研究合作方发来的邮件。邮件里,合作方以市场环境变化为由提出撤资,但林栀看完后,满心疑惑,她皱着眉头说:“市场环境虽有波动,但还不至于让他们突然撤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这理由太牵强了,我们必须弄清楚真正的原因。”沈疏言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觉得事有蹊跷。我觉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主动出击。先去和合作方当面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再全力寻找新的投资方。我也会联系一些朋友,看看能不能找到转机。”

接下来的两天,林栀和沈疏言西处奔波,忙得脚不沾地。林栀多次前往合作方公司,可每次都被秘书以各种理由推脱,连负责人的面都见不到。她在合作方公司的前台焦急地等待,一次次询问,得到的却总是冰冷的拒绝和敷衍的回答,这让她感到无比挫败和绝望。

沈疏言则忙着联络朋友,参加各种商业聚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他在聚会上西处打听,向每一个认识的人诉说艺术中心的困境,寻求帮助。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潜在投资方对艺术中心的前景大多持观望态度,他们对投资艺术中心心存顾虑,不愿轻易拿出资金,这让沈疏言感到压力巨大。

就在他们感到绝望,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沈疏言在一次聚会上偶然结识了一位资深艺术投资人。这位投资人在艺术投资领域颇有建树,眼光独到,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沈疏言得知他的身份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抓住机会,热情而详细地向投资人介绍艺术中心的发展历程、独特的艺术理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言语中充满了对艺术中心的热爱和信心。

投资人被他的真诚和热情打动,对艺术中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答应去艺术中心实地考察。林栀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她和团队成员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完善项目资料,精心布置艺术中心,力求将艺术中心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投资人。

考察当天,林栀亲自为投资人讲解,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感染力。她详细地介绍了艺术中心的每一个特色项目、独特的艺术氛围以及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投资人对艺术中心的创意和团队的热情十分赞赏,但仍有些顾虑,他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对艺术中心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表示担忧。

林栀诚恳地说:“我们承认目前面临资金困境,但这也是一个机遇。艺术中心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我们的团队充满了创造力和激情,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相信我们的合作伙伴。只要给予我们支持,艺术中心一定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投资人陷入了沉思,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片刻后,投资人抬起头,微笑着说:“你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了我,我愿意考虑投资。”林栀和沈疏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心中的喜悦和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然而,这看似柳暗花明的转机背后,却又隐藏着未知的挑战。

投资人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条件,包括对艺术中心未来发展方向的干预、股权分配的调整等。这些条件让林栀和沈疏言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接受这些条件,艺术中心或许能度过眼前的危机,但可能会失去部分自主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受到限制;不接受,又担心错失这次难得的机会,艺术中心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两人坐在家中的阳台上,望着夜空,陷入了漫长的沉默。夜空中繁星闪烁,可他们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夜景。许久,林栀开口:“疏言,你怎么看?这是个艰难的决定,我们必须慎重考虑。”沈疏言握住她的手,手心里满是温暖和力量:“这确实是个艰难的决定,但无论你怎么选,我都支持你。我们一起权衡利弊,为艺术中心和家庭的未来负责。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一起面对。”

在这关键时刻,林栀和沈疏言必须做出一个关乎艺术中心生死存亡的抉择,而他们的未来,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深知,这个决定不仅关系到艺术中心的命运,也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他们将何去何从,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