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章 雪域血经里的诅咒图腾

长安大明宫的铜漏滴着暗红液体时,嬴渊的指尖按在吐蕃进献的唐卡上。褪色的佛像瞳孔突然渗出黑血,在丝绸上晕染出文成公主的面容——三天前他还是历史系研究生,此刻却跪在641年的送亲队伍中,看着文成公主的嫁衣内衬,密密麻麻绣满用活人血绘制的镇魔符咒。

倒叙回到现代,嬴渊在修复敦煌文书时,泛黄的纸页突然浮现血色藏文。再睁眼,他己置身松赞干布的布达拉宫,目睹吐蕃大相禄东赞将唐朝使者的心脏挖出,供奉给刻满邪纹的苯教图腾柱:“以中原魂魄为祭,方可迎娶天女。”而那些所谓的“谷物种子、药材”,实则是用战俘的骨灰培育的诅咒作物。

突厥的草原上弥漫着暗黑巫术。贞观年间的阴山之战,嬴渊藏在唐军营帐,看见李靖的帅旗上缠绕着突厥巫医的人皮,每一道褶皱都渗着黑血。当颉利可汗被俘,他在东突厥的祭坛下发现,被唐军摧毁的“长生天”神像内部,塞满了被剜去双眼的中原孩童尸体——这些“人柱”曾是维系突厥国运的祭品。西突厥覆灭时,唐高宗的军队将敌方巫祝的舌头割下,制成控制西域的符咒,镶嵌在安西都护府的门楣上。

回纥的毡帐里飘荡着血腥秘仪。骨力裴罗受封怀仁可汗那日,嬴渊看见唐玄宗赏赐的金册上,用回纥勇士的鲜血书写着契约符文。安史之乱的战场上,回纥骑兵的弯刀淬着用中原孕妇胎儿炼制的毒药,他们每砍下一颗叛军首级,都会在伤口处涂抹活人脂肪,以祭祀草原上的战争之神。当回纥改名为回鹘,嬴渊在其商队的货物中发现,所谓的“文化交流”,实则是用中原书生的魂魄交换西域黑魔法。

渤海国的宫殿地基下,埋着数不清的“人桩”。大祚荣受封渤海郡王时,他的臣民被迫将自己的子女献祭给唐朝使者。嬴渊潜入渤海工坊,看见工匠们用高句丽战俘的骸骨雕刻“海东盛国”的图腾,每一尊雕像的瞳孔里,都封印着一个被吞噬的灵魂。南诏的崇圣寺中,皮罗阁接受云南王册封的金印,竟是用洱海渔民的心脏熔铸而成,印文里流淌的不是朱砂,而是永不干涸的人血。

“你以为这些和亲与册封是和平的象征?”戴着文成公主面具的老者突然现身,手中唐卡渗出的血在地上汇成隋唐疆域图,“从雪域高原到草原大漠,每个民族交融的表象下,都是一场与幽冥签订的血契。”嬴渊握紧渗血的文书,终于明白博物馆里那些“民族友好”的文物,玻璃展柜下深埋着多少冤魂的诅咒。

在安史之乱的烽火中,嬴渊将记载真相的帛书塞进大雁塔砖缝。当火焰吞噬那些用血书写的文字,他看见无数苍白的手臂从历史长河中伸出——或许民族交融的道路仍会裹挟着黑暗前行,但只要有人记得在文明的裂痕里,寻找被血咒封印的人性之光,真正的和平终将刺破这血色的苍穹。

文章讲述了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情况,涵盖了文成公主入藏、突厥、回纥、渤海和南诏等方面,具体如下:

1. 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

2. 突厥:突厥是活跃于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贞观年间,东突厥被唐朝击败,首领颉利可汗被俘,唐朝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理;唐高宗时,西突厥被征服,唐朝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3. 回纥: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生活在色楞格河流域,以游牧为生。唐朝时,回纥与唐朝关系密切,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后回纥改名为回鹘,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 渤海和南诏:靺鞨族粟末部在东北地区建立渤海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学习唐朝政治制度、文化和生产技术,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有“海东盛国”之称;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在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政权,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学习唐朝文化,促进了本民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