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墨痕里的血咒

洛阳龙门石窟的阴风冷得刺骨,启亘的手指抚过佛像衣袂上斑驳的朱砂,那抹红突然如鲜血般流淌下来。三天前,他还是现代的历史系学生,此刻却跪在北魏的雕凿现场,看着工匠们被铁链锁住,用自己的肋骨雕刻佛像的轮廓——那些被史书赞美的“艺术瑰宝”,原来都是用活人献祭堆砌的暗黑图腾。

倒叙回到现代,启亘在图书馆翻阅古籍时,一本残破的《齐民要术》突然渗出黑血。再睁眼时,他己置身于北朝的农田里,贾思勰正指挥着农夫将战俘埋进土地,口中念念有词:“以血灌土,方得丰年。”他在农舍的地窖里发现,所谓“生产经验”的竹简上,每一条记录都伴随着活祭的日期与人数,那些家畜家禽的饲养方法,竟是用奴隶的血肉喂养出来的秘术。

祖冲之的成就背后,藏着更骇人的真相。启亘潜入南朝的观星台,看见祖冲之将孩童的眼睛剜出,放入青铜浑天仪中,以此观测星象。当祖冲之算出精确的圆周率时,启亘在草稿纸的背面发现,那组数字竟是用一百零八名死囚的生辰八字推演而成。《大明历》的每一个节气,都对应着一场活人祭祀,那些精密的机械制造,齿轮间流淌的不是润滑油,而是少女的脑髓。

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殿堂,实则是灵魂的囚笼。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时,启亘在会稽山阴的曲水流觞处,看见宾客们饮下的不是酒,而是掺着人血的墨汁。每一笔遒美的字迹,都需要用活人心脏的跳动来保持韵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的眼神,是用孩童的瞳孔镶嵌而成,那些优美的线条,都是画师用自己的筋脉绘制。

最令人胆寒的是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现场,启亘看到工匠们被强制服下“石药”,身体逐渐石化,成为永久的雕刻工具。佛像的慈悲面容下,藏着无数冤魂的诅咒,那些吸收了外来艺术特点的造型,实则是用异国战俘的血肉重塑的邪像。每一尊佛像的落成,都伴随着一场惨绝人寰的血祭。

“你以为这些成就是智慧的结晶?”一位神秘老者突然出现在启亘面前,手中握着他从现代带来的学生证,“从贾思勰到王羲之,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场与魔鬼的交易。”启亘握紧沾满朱砂的手,突然想起课本里那些赞美的语句,心中涌起无尽的悲凉。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崩中,启亘将记载着真相的竹简塞进佛像的裂缝。当石块崩塌的瞬间,他看见无数冤魂从石窟中涌出,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生的渴望,也有对命运的不甘。或许历史的车轮仍会裹挟着黑暗前行,但只要有人记得揭开这被诅咒的黑幕,那些被掩埋的灵魂,终将等到破晓的曙光。

文章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果,涉及农学、数学、天文、书法、绘画、雕塑等领域,具体如下:

1.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人物简介: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曾任高阳郡太守,重视农业生产,著成《齐民要术》。

- 著作内容:系统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涵盖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包括农作物栽培技术、家畜家禽饲养方法、农产品加工等。

- 历史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 科学家祖冲之

- 人物简介:南朝杰出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方面成就重大。

- 主要成就:数学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天文历法方面制定最先进的《大明历》;设计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机械。

3. 灿烂的文化

- 书法艺术: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 绘画艺术: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雕塑艺术:南北朝佛教盛行,统治者开凿石窟雕佛像,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继承秦汉雕塑优良传统,吸收外来佛教造型特点,是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