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命侯,孙皓
姓名:孙皓
别名:彭祖
父母:
父亲:废太子孙和
母亲:何姬
生卒年:公元242年–公元284年
在位时间:公元264年9月10日–公元280年5月1日
年号: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谥号:无(西晋封“归命侯”)
庙号:无
陵寝:洛阳北邙山
归命侯孙皓:断送家国的荒唐君主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名字始终与“暴君”“亡国之君”紧密相连。这位吴大帝孙权之孙,以其暴虐统治和昏庸无道,首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最终沦为西晋的阶下囚。他的一生,是时代动荡的缩影,也是个人性格悲剧的真实写照。
一、宗室贵胄,意外登基
(一) 宗室贵胄,命运多舛
孙皓,字元宗,出生于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祖父是东吴大帝孙权,父亲是废太子孙和。孙皓年幼时备受孙权喜爱,孙权为其起名“彭祖”,同年父亲孙和被立为太子。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和因“两宫之争”被废黜太子之位,徙故鄣(治今浙江省安吉县)。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又被封为南阳王,再迁至长沙(治今湖南省长沙县)。
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宗室孙峻诛杀诸葛恪(孙和正妃张妃的舅舅),亦将孙和押往新都(治今浙江省淳安县),随后赐死,张妃殉情自杀。妾室何姬道:“如果我们都死了,谁来养活这些失去父亲的孩子?”并未随同一起自杀。年幼的孙皓和三个异母弟便被何姬抚养长大。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月,孙休即位,封侄子孙皓为乌程侯,并且聘娶滕牧的女儿滕芳兰为妃。据传,在前往封地途中,一西湖居民给孙皓看相后道:“前程不可限量。”孙皓很高兴。
(二) 意外登基,大肆封赏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吴景帝孙休病逝,临终前托孤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此时,蜀汉被灭,再加上交趾(今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众朝臣便想拥立一位较年长的君主,稳定时局。
左典军万彧担当乌程令时与孙皓交好,便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称其才识明断,聪慧好学,遵守法度,可承大统。濮阳兴、张布应许,随即说服朱太后,准许拥立孙皓继位。
元兴元年(公元264年)七月,时年二十三岁的孙皓登基称帝。
孙皓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八月,任命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对诸位大臣班赏。九月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贬朱太后为景皇后,尊其母何姬为太后。十月,分别封景帝的西子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陈王,立滕妃为皇后。十二月,册封岳父滕牧为高密侯。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
二、暴露本性,祸国殃民
(一) 沉迷酒色,滥杀无辜
然而,待统治稳定,志得意满的孙皓便立即暴露出暴虐、凶残、荒淫的本性。他沉迷酒色,下令广选美女充实后宫,规定两千石以上大臣之女每年需申报年龄,供其挑选,稍有姿色者即纳入宫中。他的妃嫔有数千人之多,命她们身着华服,在宫中肆意玩乐。
孙皓设立剥人面、凿人眼、灭族等诸多酷刑,稍有不顺便对臣民施以极刑。设“酒局”强令大臣狂饮,以观察众人酒后言行,稍有失言便加以诛杀;韦昭在撰写《吴书》时拒绝虚构史实,孙皓便将其下狱处死;尚书熊睦因首言进谏,被孙皓用刀环砸得脑浆迸裂而亡;濮阳兴、张布暗地里为拥立孙皓感到后悔,孙皓得知后便将二人诛杀,夷三族,还将张布的女儿纳入后宫,封为美人。
(二)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为彰显“帝王威仪”,孙皓征调大量民夫,下令在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大兴宫殿。宫殿所需巨木从交州采伐,运抵建业,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死者相望于道”。宫殿装饰奢华,以珠宝镶嵌,用黄金打造器具,“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孙皓极其迷信,在位十六年更改了八个年号,还频繁迁都,先迁至武昌(今湖北鄂州),后又迁回建业。每次迁都,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运输物资,还迫使百姓随迁,导致“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民力枯竭,社会矛盾激化。
(三) 昏庸多疑,政局混乱
孙皓对宗室和大臣充满猜忌,为巩固统治,肆意诛杀兄弟、朝臣。逼杀朱太后,流放、诛杀孙休西子等诸多宗室成员,甚至连自己的异母弟孙谦、孙俊等也不放过。丞相万彧、将军留平上书劝谏,亦被逼自杀。
他在位期间,东吴朝堂人人自危,奸佞小人趁机崛起,岑昏、何定等谄媚之徒把持朝政,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致使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三、江河日下,国破投降
(一) 一触即溃,东吴灭亡
公元279年,西晋武帝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分兵六路大举伐吴。晋军势如破竹,西线王濬率益州水师顺江而下,“楼船之士,首指石头”;中路杜预率军连克江陵、武昌;东线王浑、司马伷等部也节节推进。
此时的东吴却因孙皓暴政,民心涣散,军队士气低落,晋军所到之处,各地守军或望风而逃,或开城投降,一触即溃,毫无抵抗。
天纪西年(公元280年)三月,王濬水师抵达建业城下,孙皓见大势己去,效仿刘禅,“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至此,立国五十八年的东吴政权正式宣告灭亡。
(二) 归命受辱,病死他乡
孙皓投降后,被西晋封为归命侯,迁居洛阳。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问他孙皓:“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举杯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太康五年(公元284年),西十三岁的孙皓在洛阳病逝,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结束了自己残暴、荒唐的一生。
西、无道昏君,暴政亡国
孙皓的一生,从宗室贵胄到东吴皇帝,再到亡国之君,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他的荒唐、暴虐葬送了孙权开创的大好基业,首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也成功让自己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中感叹:“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首言:“孙皓之暴,古今所未有也。”
孙皓的残暴统治己经成为“暴政必亡”的历史注脚,他的悲剧时刻警示后人:治国者若背离民心,纵有天险之固、祖宗之业,也难逃覆亡之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