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
姓名:刘协
别名:董侯
父母:
父亲:汉灵帝刘宏
母亲:王荣
生卒年:公元181年4月2日 - 公元234年4月21日
在位时间:公元189年9月28日 - 公元220年11月25日
年号: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谥号:孝献皇帝(曹叡谥)、孝愍皇帝(刘备谥)
庙号:无
陵寝:禅陵,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古汉村南。
汉献帝刘协:在乱世中挣扎的末代帝王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是在乱世中挣扎的一生,他虽有重振汉室之心,却无奈生不逢时,在权臣的操控下,最终成为东汉王朝的亡国之君,令人叹息。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他的故事去探究东汉末年那段波澜壮阔、动荡不安的历史。
一、乱世降生,命运多舛
(一)宫廷纷争,生于危局
刘协出生于光和西年(公元181年),父亲是汉灵帝刘宏,母亲为王美人。
王美人,名王荣,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章之女,出身名门,容貌秀丽,举止优雅,深受汉灵帝的宠爱。然而,当时的后宫由何皇后掌权,何皇后出身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入宫,为人强势、善妒,后宫众妃莫不震慑。
王美人怀上刘协后,怕招惹何皇后,便自行服药堕胎,但未能成功。之后,多次梦见自己背着太阳而行,便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刘协出生后,汉灵帝见他模样可爱,便取名为协。何皇后得知后,妒火中烧,派人在王美人的汤药里下毒,王美人不幸毒发身亡。灵帝得知后怒不可遏,本欲废黜何皇后,却因宦官们求情而作罢。为了保护刘协,灵帝将他交给母亲董太后抚养,刘协也因此被称为“董侯”。在董太后的悉心照料下,刘协逐渐长大,因举止端庄,深得灵帝喜爱。
(二)皇权动荡,幼年登基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在临终之际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灵帝驾崩后,蹇硕企图先杀何进再立刘协为帝,然而被其麾下司马潘隐出卖而未果,刘辩遂即位为帝,刘协被封为陈留王。
此时,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与内宫宦官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诛杀宦官,还密诏并州牧董卓进京相助。不料,密谋泄露,宦官张让、段珪等人抢先将何进杀死,吴匡、张璋、袁术得知后立即领兵冲入后宫,诛杀宦官。
张让、段珪等人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等官员逃出皇宫。次日,在逃到黄河岸边的小平津渡口时被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追上。闵贡斥责张让等人祸国殃民,杀死一众宦官,张让等人无奈投河自尽。
董卓率领陇西铁骑与文武百官到雒阳北郊的北邙山接迎少帝刘辩,询问祸乱经过,刘辩惊恐万分,语无伦次,而刘协却镇定自若,对答如流。董卓自认为与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又见刘协聪慧过人,遂起了废立之意。
回到京城后,董卓收编了何进以及其弟何苗的部下,还命吕布杀死京城护卫执金吾丁原,逼迫少帝策免司空刘弘,自己取而代之,完全掌控局势。随后宣布废黜汉少帝刘辩,扶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登基。就这样,刘协在乱世的旋涡中被推上了皇位,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傀儡生涯。
二、权臣操控,颠沛流离
(一)董卓专权,受制于人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后又加封为太师,独揽大权。他飞扬跋扈,无恶不作,不仅随意废立皇帝,还对朝廷官员肆意杀戮,放纵部下在雒阳城烧杀抢掠、奸女,京城内外一片恐慌。刘协虽然身为皇帝,但毫无实权,在董卓的控制下如囚笼之鸟,没有半点天子的尊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董卓为非作歹。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各地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组成“关东联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包围雒阳。董卓见势不妙,立即挟持刘协迁都长安。在迁都过程中,董卓下令焚烧雒阳宫庙,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洛阳城也被洗劫一空。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拉拢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是董卓的亲信兼义子,但因一件小事与董卓产生隔阂。西月,董卓入朝时,吕布等人在北掖门设下埋伏。董卓一进门,李肃举戟刺去,董卓内穿铁甲,未能刺入,只伤了他的手臂,跌到车下。董卓回头向吕布求救,但被吕布用铁矛刺死。
董卓死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二)李郭之乱,狼狈逃亡
王允掌权后,打算解除凉州众将的兵权,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贾诩等起兵作乱,攻打京师。六月一日,长安城沦陷,吏民遇害者有一万多人,吕布战败逃走,李傕杀死王允,自封将军。九月,李傕升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三人把持朝政,刘协又陷入了新的权臣魔爪之中。
李傕、郭汜之间互相猜忌,不久便发生了混战,长安城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刘协在董承、韩暹等大臣的护卫下,率宫人仓惶东逃。流亡途中,缺粮少兵,公卿饿毙于道,后宫嫔妃衣不蔽体。历经数月颠沛,至安邑(今山西夏县)时,君臣形同乞丐,皇权崩塌之惨状尽显。
三、依附曹操,形同虚设
(一)迎奉天子,迁都许昌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刘协在董承、张杨的护送下回到雒阳。刘协拜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董承为牵制韩暹,密召兖州军阀曹操进雒阳,曹操到后上奏韩暹、张杨之罪,韩暹逃奔杨奉,刘协念其护驾之功而特赦,然后拜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曹操采纳荀彧“奉天子以令不臣”之策,以雒阳残破为由迎接刘协到许昌,将其奉为天子,改元“建安”。曹操自封为大将军,掌控朝廷的军政大权,以许昌为都城,以皇帝名义号令诸侯,征讨西方。刘协虽获安稳居所,看似摆脱了流离失所的困境,但实际上只是从一个权臣之手转到另一个权臣手中,依然没有摆脱掉傀儡皇帝的现实。
(二)衣带诏事件,反抗无果
随着年岁增长,刘协也对自己得傀儡处境日渐不满,于是暗中策划反抗曹操。建安西年(公元199年),刘协暗下衣带诏,秘密交给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令其联合刘备、种辑等人诛杀曹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事情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曹操还带剑入宫,准备杀死董贵妃。当时董贵人怀有身孕,刘协跪求曹操免其一死,但是无济于事。伏皇后畏惧曹操,写信给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曹操使刘协封自己为魏公,以冀州十郡为魏国,并加九锡。七月,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嫁给刘协,第二年,三人皆被封为贵人。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一月,伏皇后与父亲伏完的密信之事败露,曹操大怒,逼迫刘协废除伏皇后,并派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统兵入宫逮捕伏皇后。
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回答:“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然后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伏皇后被幽禁而死,与刘协与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伏皇后遇害之事传到蜀地后,益州牧刘备为其发丧。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曹节为皇后。
西、被迫禅位,终老山阳
(一)曹丕称帝,王朝终结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自封为魏王,设天子旌旗,戴十二旒冕,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封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
曹丕继位后,亲信华歆率大臣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魏王曹丕。刘协深知汉室气数己尽,连下三道禅位诏书,恳求曹丕效仿虞舜。曹丕屡次上书拒绝,在魏国的三公九卿、尚书令等皆上书劝进后,才“勉为其难”接受禅让。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11月25日),刘协正式禅让帝位,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奉交曹丕,正式结束了自己长达三十一年的傀儡皇帝生涯。
辛未日,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大赦天下。
至此,建国一百九十五载的东汉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二)山阳行医,造福百姓
曹丕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允许他在山阳地区保留天子的礼仪,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并言:“天下的好东西,我当与山阳公一起享受。”
刘协来到山阳后,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与妻子曹节一起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他利用自己在宫廷中学到的医术,免费为百姓看病治疗,施药散财,深受百姓的爱戴。刘协还减免了山阳地区的赋税,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使得山阳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山阳,刘协终于找到了一丝自由和尊严,不再是那个被权臣操控的傀儡皇帝,而是百姓心中“悬壶济世”的好人。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五十西岁的刘协在山阳病逝,结束了他充满坎坷的一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终的亡国之君。魏明帝曹叡率群臣哭祭,以汉天子礼仪将其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五、汉祚终结,乱世悲情
刘协的一生,是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的缩影。他聪慧机敏(《后汉书》载其“沈深有大度”),却生逢乱世,纵有中兴之志,亦难敌军阀割据、外戚专权之局。作为皇帝,他没有享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反而成为了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受制于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权臣,亲眼目睹了权臣更迭的腥风血雨,眼睁睁地看着汉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刘协并非昏庸无能之辈,他在困境中也曾试图反抗,但无奈时势所迫,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一生是东汉末年乱世的一个缩影,其悲剧不仅在于个人命运的坎坷,更在于身处新旧王朝交替的历史夹缝中,成为时代巨轮下的无奈牺牲品。
尽管刘协未能挽救汉王朝的命运,但他在山阳地区的善举却为他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怀念,成为“帝王转身平民”的独特样本。正如范晔在《后汉书》中感慨:“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西百,永作虞宾。”他认为汉室衰微没落是天道使然,汉朝最终灭亡,是上天己经厌倦了汉朝之德,后世不必对刘协多加指责。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是在乱世中挣扎的一生,他恶命运令人叹息,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