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章 汉质帝,刘缵

汉质帝,刘缵

姓名:刘缵(zuǎn)

别名:刘续

父母:

父亲:勃海王刘鸿

母亲:陈夫人

生卒年:公元 138 年 — 公元 146 年

在位时间:公元 145 年 — 公元 146 年

年号:本初

谥号:孝质皇帝

庙号:无

陵寝:静陵,位于今河南洛阳偃师高龙镇。

汉质帝刘缵:九载人生写尽东汉外戚专权之痛

在东汉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汉质帝刘缵在位时间极其短暂,犹如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不过,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印记。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悲哀,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苦苦挣扎,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一、皇室血脉,幼而聪慧

公元 138 年,刘缵在渤海郡(今河北南皮)降生。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勃海王刘鸿之子。他虽非帝室近支,却也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汉书》记载:“少而聪慧,好学,师事甘陵周福。”他对儒家经典颇有兴趣,待人接物谦谨有礼,在地方颇有声望。

若留在渤海郡,刘缵或许可以安稳平静地过完一生,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悄然转动,最终他推上政治舞台,卷入外戚与宦官交织的权力漩涡。

二、朝堂动荡,意外登基

永嘉元年(公元 145 年),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夭折,让东汉王朝再次面临皇位继承的难题。

当时,以清河王刘蒜和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与汉冲帝血缘关系最为亲近。刘蒜为人稳重严肃,举止有度,文武大臣对他十分欣赏。太尉李固主张 “立长君”,建议选择年长的刘蒜继承皇位,以稳定政局。然而,为了能继续把持朝政,大将军梁冀与太后梁妠商议后,力排众议,决定拥立年仅八岁的刘缵为帝。

永嘉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公元 145 年 3 月 6 日),八岁的刘缵被封为建平侯,当日便登基为帝,成为东汉第十位皇帝。

三、权臣当道,受制于人

刘缵即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她采纳李固的建议,将宦官全部驱逐出宫。派兵剿灭“黄帝”马勉与“黑帝”华孟等江淮大盗,使得“海内肃然,宗庙安宁”。 同时兴办教育,督促百官遣子入学,使得洛阳太学达到三万余生,创下了两汉最高记录。

然而,当时的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梁太后的兄长梁冀手里。梁冀专横跋扈,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大肆安插亲信,掌控了朝廷的各个重要职位,让东汉朝堂陷入一片混乱,同时陷害忠良,常以邪说误导梁太后。这引起了一些正首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但是,都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刘缵虽然年幼,也对颐指气使、气势凌人的梁冀深感不满。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称呼梁冀“此跋扈将军也。”表示自己的义愤。

刘缵此举自然惹得梁冀衔恨在心,他觉得刘缵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成年后必难以支配,于是便动了杀心。

西、惨遭毒害,悲惨早逝

本初元年闰六月初一(公元 146 年 7 月 26 日),梁冀指使亲信在刘缵的食物中下毒。刘缵误食有毒的煮饼后,痛苦难忍,急忙派人召太尉李固入宫。李固进宫后,询问刘缵患病缘由,刘缵尚有一丝气息,称自己吃了煮饼后胸腹憋闷,若能喝水或许还能活命。然而,梁冀就在一旁,他担心刘缵获救后自己的罪行败露,连忙劝阻称:“喝水会导致呕吐,不可喝水。”就这样,在梁冀的阻挠下,刘缵在玉堂前殿毒发身亡,时年仅九岁。

五、朝堂动荡,王朝衰落

刘缵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虽贵为天子,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虽有聪慧和勇气,但不擅韬光养晦,不仅未能改变东汉王朝的政治格局,反而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令人唏嘘。

东汉学者刘珍称其 “幼而岐嶷(聪慧),早有令闻”,痛惜其 “未究厥终”;汉桓帝刘志继位后,亦承认 “质帝聪敏早茂,冀心怀忌畏,私行杀毒”;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叹其 “少而聪慧,知冀之横”,却 “不知隐而待之”;康熙帝则评:“质帝虽幼,知冀之跋扈,而不能容,遂为所害,亦由无辅弼之臣故也。”

刘缵的悲剧,既是个人性格与命运的冲突,更是东汉中后期 “主少国疑,外戚专权” 政治格局的缩影。他以短暂的生命,为后世留下了对权力斗争与幼主生存的深刻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