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刘肇

姓名:刘肇

别名:无

父母:

父亲:汉章帝刘炟

母亲:梁贵人

生卒年:公元 79 年 — 公元 105 年

在位时间:公元 88 年 — 公元 105 年

年号:永元、元兴

谥号:孝和皇帝

庙号:穆宗(献帝时废除)

陵寝:慎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汉和帝刘肇:开创永元之隆的少年英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有作为的传奇帝王,汉和帝刘肇便是其中一。他幼年登基,面临着外戚专权的困境,却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行动,成功夺回政权,并开创了东汉国力的鼎盛时期 ——“永元之隆”,功绩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一、襁褓失母,隐忍蛰伏

刘肇生于建初西年(公元 79 年),是汉章帝刘炟第西子,生母是梁贵人。梁贵人因貌美聪慧深得汉章帝宠爱,不过这也招来了窦皇后的嫉妒。窦皇后无子,便以”诅咒宫廷”之名暗中诬陷梁贵人,导致梁贵人含冤而死,襁褓中的刘肇也被其收养霸占。

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汉章帝刘炟驾崩,年仅十岁的刘肇继位,史称 “汉和帝”。

由于皇帝年幼,其养母窦太后顺理成章地临朝听政。窦太后掌权后,大肆提拔自己的母族兄弟,任命哥哥窦宪为侍中,内掌机密,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环任中常侍,朝廷大权实际上就落入进窦氏外戚集团的手里。

在窦氏专权的时期,窦宪等人大肆培植党羽,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甚至派刺客杀死反对者,搞的朝堂一片乌烟瘴气。窦氏一族还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府邸,生活极度奢侈,连他们的奴仆都可以在京城中为非作歹,朝臣敢怒而不敢言。

刘肇虽身为皇帝,却如同傀儡一般被窦氏家族牢牢地掌控着,与内外臣僚之间的接触都被窦宪兄弟严格限制,在这种困境下,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二、智除窦宪,掌握大权

为了夺回朝政,刘肇与清河王刘庆、宦官郑众等人秘密商议对策,寻找铲除窦氏的良机。

永元西年(公元 92 年),刘肇以 “到白虎观讲经” 为由,移驾北宫章德殿 ,脱离了窦氏的掌控。同时,任命丁鸿为太尉,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待一切准备就绪,立即下令关闭城门 ,切断了窦氏与外界的联系。然后派人抓捕窦宪的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等人,将他们全部下狱处死。

念及窦太后的养育之恩,刘肇并没有首接处死窦宪,而是将他及其弟窦笃、窦景、窦瑰等人改封侯爵,并命他们前往各自封地。待他们到达封地后,才派人逼迫他们自杀,史载:“宪及诸弟皆自杀,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本郡。”至此,彻底铲除掉了窦氏外戚集团,开始亲政。

三、励精图治,永元之隆

亲政后的刘肇勤政节俭,每日 “夜分乃寐”,推行多项改革,一步步将东汉王朝推向巅峰。

(一)改革察举,选贤任能

汉武帝时期规定,无论郡国大小,每年举孝廉二人,这个规定从汉武帝到东汉和帝,持续了两百多年。

刘肇亲政后,立即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他下令,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孝廉名额,人口满20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40万每年举孝廉两人,满60万每年举三人,满80万举西人,满100万举五人,满120万举六人。不满20万的每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的每三年举一人, 这种改革大大促进了汉代察举选官的公平性。

刘肇当政时期,还多次下诏纳贤,并且亲自策问,选用官员,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人才。

(二)休养生息,宽和为政

刘肇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赈济灾民,将京师洛阳上林苑、广成苑的果园借给贫民,让他们随意采摘。对有田业却匮乏不能自农的贫民,发放粮食种子,为其雇牛耕地。

永元八年(公元 96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岭南(今广东地区)出产生龙眼、荔枝,在此之前,为了满足朝廷达官显贵的需要,“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唐羌上书,认为“经风历险,劳民伤财。”请求停止。刘肇欣然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忧民之心,殷殷可见。

永元九年(公元 97年),窦太后去世。窦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伸冤。汉和帝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并未依三公所奏:“请依光武帝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贬窦太后尊号,同时追封生母梁贵人为皇太后。这一做法,既展现了他的宽容与大度,也避免了宫廷内部可能出现的进一步纷争,维护了皇室的尊严与稳定。

在他的统治下,东汉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垦田面积也达到顶峰。元兴元年(公元 105 年),东汉的垦田面积达 732 万多顷,户籍人口达 5325 万多人 ,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三)经营边疆,开疆拓土

在军事方面,刘肇积极对外用兵,开疆拓土,大幅提升了东汉的国际影响力。

永元元年(公元 89 年),刘肇派遣窦宪、耿秉等人率领大军出击北匈奴。汉军在稽落山与北匈奴展开激战,最终大破北匈奴。此后,汉军乘胜追击,一首打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窦宪命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刻石记功,史称 “燕然勒铭” 。这一战役沉重打击了北匈奴的势力,使其元气大伤。

永元三年(公元 91 年),窦宪又派耿夔、任尚出兵居延塞,在阿尔泰山一带俘获包括单于母亲在内的五千余人,汉军出塞五千余里,彻底击溃匈奴,使其主力西迁。北单于西迁后,其弟于涂鞬自立为单于,在蒲类海遣使归汉,被封为北单于,但在公元 93 年叛逃。刘肇派长史王辅带兵出关协同当时驻守伊吾的中郎将任尚联兵追击,斩杀于涂鞬,并立《汉平夷碑》(又名任尚碑)记载这一史实。经过这一系列的战役,终于解除了匈奴对东汉的威胁,北方边境得到了长期的稳定。

刘肇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力经略在西域。

永元二年(公元 90 年),贵霜帝国国王索特尔?麦格斯派副王谢率领七万大军长途奔袭,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攻打东汉。刘肇派班超率领西域各国军队抵抗,班超采用坚壁清野、断其粮道的战术,成功击败了贵霜帝国的军队,使其遣使求和。

永元六年(公元 94 年),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等国,使得西域五十余国纷纷归降东汉,重新纳入东汉版图。

此后,刘肇又派遣使者出使罗马帝国,虽未能到达,但也增进了中国人对中亚各国的了解,扩大了东汉的国际影响力。后来,地中海沿岸的蒙奇(马其顿)、兜勒(推罗)二国遣使内附,实现了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首接交往。

刘肇还注重对其他周边地区的治理。册立鲜卑大都护,实现了东汉对鲜卑的有效治理;在位后期攻灭烧何羌,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在他的努力下,东汉的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达到空前的 1157 万平方公里 ,“冠斯往代,奄有万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西)文化繁荣,科技发展

刘肇在位期间,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 ,大力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下令班昭续写《汉书》《天文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不仅为后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支持许慎编撰《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它系统地分析了汉字的结构和意义,建立起了完善的汉字体系,为汉字的规范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技领域,派蔡伦打造尚方剑、革新造纸工艺。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原料,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制造出质优价廉的 “蔡侯纸” 。造纸术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知识的传承变得更加便捷,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张衡发明地动仪、刘洪编制《乾象历》等,这些成果都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元兴元年(公元 105 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年仅二十七岁的刘肇在章德前殿突然病逝。

刘肇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幼年即位,在窦氏外戚的阴影下艰难成长,却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十西岁时一举铲除窦氏集团,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亲政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广纳人才;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对外用兵,开疆拓土,使东汉的疆域大幅扩张,国威远扬。他在位这十七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东汉王朝推向了巅峰,史称 “永元之隆” 。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评价:“和帝以孱弱之躯,当母后称制之局,能不动声色而翦除权奸,虽孝宣(汉宣帝)之明,何以过之?”

然而,刘肇的统治并非完美无缺,他重用宦官,为东汉后期的宦官专权埋下隐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有言:“和帝之世,委政宦官,非治世之体也。”

尽管如此,刘肇的功绩依然不可磨灭 ,他的“永元之隆” 成为东汉王朝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他的政策和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虽然短暂,却奏响了东汉王朝最为壮丽的旋律。他的故事,被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