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夕阳给古镇的屋檐镀上一层金边。
他们路过一家老茶馆,门口竹椅上坐着几位下象棋的老人.
紫砂壶里的茶香飘散在空气中。
“老洛家丫头,带男朋友回来啦?”
一位蓄着白胡子的老人招呼道,他面前的棋盘上战况正酣。
“李爷爷好!”洛笙甜甜地回应,拉着柯景澄走过去。
“您老身体还是这么硬朗。”
李爷爷打量柯景澄,“小伙子,会下象棋不?”
柯景澄谦虚地说,“会一点。”
“来来来,陪我下一盘。”李爷爷热情地让出位置。
第一局柯景澄还试图认真应对,第二局就开始手忙脚乱,第三局首接被杀得片甲不留。
观战的老人们笑得胡子首颤,洛笙在一旁捂嘴偷笑。
“年轻人,棋艺还得练练啊!”李爷爷拍拍柯景澄的肩膀,给他倒了杯茶。
“明天再来,我教你几招。”
柯景澄双手接过茶杯,虚心请教,“您那个马后炮是怎么想到的?太绝了!”
“这可是我研究了三十年的绝招!”
回家的路上,古镇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炊烟在暮色中袅袅升起。
“怎么了?”
“我好像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里了。”
柯景澄目光扫过斑驳的老墙和蜿蜒的石板路。
“这里的一切都很有温度。”
“人也好,食物也好,连石头缝里都藏着故事。”
“所以我才想带你来看看我的童年啊。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的记忆。”
远处传来外婆呼唤他们吃饭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温暖。
柯景澄转身抱住洛笙,“谢谢你带我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柯景澄彻底融入了古镇生活。
“外婆,这个粽叶要这样折对吗?”
柯景澄笨手笨脚地摆弄着翠绿的粽叶,米粒从指缝间不断漏出来。
“要这样,先折个角,米不能放太多。”
她布满老茧的手灵活地翻动着,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成型了。
“外婆能不能再示范一次?我这次一定认真学。”
“哟,小柯总改行当学徒了?”
“去去去!”柯景澄全神贯注地盯着外婆的手。
“我这是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你贫!”洛笙笑着把豆浆放在灶台上。
“外婆,王奶奶家屋顶漏水了,想请你找人帮忙去看看。”
外婆正要起身,柯景澄抢先站起来。
“我去吧!”
“你行吗?”
“男人不能说不行!”
柯景澄转头对外婆说,“外婆,借家里的工具箱用用。”
一个小时后,柯景澄灰头土脸地回来了,脸上却带着得意的笑容。
“搞定!王奶奶非要送我两斤自家腌的腊肉。”
洛笙递给他湿巾,“可以啊小柯总,深藏不露嘛。”
“那是!”柯景澄擦着脸,“对了,王奶奶说晚上请我们去她家吃饭,她孙子从城里带回来一只烤鸭。”
下午,柯景澄蹲在院子里研究土灶。
洛笙走过来,看见他正对着灶膛发愁。
“怎么了?大工程师被难住了?”她故意逗他。
柯景澄皱着眉,“这火怎么都点不着,柴火放进去就灭了。”
洛笙蹲下身,“要先放细枝引火,等火旺了再加粗柴。”
她三两下就点着了火,火苗欢快地跳跃起来。
“看来是我小看宝宝了。”
“那是!”洛笙学着他早上的语气。
“我可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柯景澄在她脸上亲了一下,“那我可捡到宝了。”
“少来!快帮忙添柴,外婆等着蒸粽子呢。”
外婆夹了一个粽子给柯景澄,“尝尝,这是你包的。”
柯景澄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虽然形状有点歪,但总算没散开。他咬了一口,“好吃!比超市卖的好吃一百倍!”
“因为是用柴火慢慢煮的,味道自然不一样。”
“外婆。”柯景澄突然正色道,“您能教我用土灶做饭吗?我想学几道您的拿手菜。”
洛笙惊讶地看着他,“你认真的?”
“当然!”
“等我们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我也要做这样的味道给我们的孩子吃。”
洛笙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低头猛扒饭。
外婆却笑得合不拢嘴,“好孩子,明天外婆就教你做红烧肉。”
临走前一晚,外婆拉着柯景澄的手坐在院子里。
月光如水,洒在三人身上。
外婆慈爱地看着他,“小柯啊!以后常来玩。外婆这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空气好,吃的也健康。”
柯景澄握住外婆粗糙的手,“一定常来,外婆做的饭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很少有机会体验这样的生活。谢谢您这几天把我当自己家人一样。”
外婆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傻孩子,笙笙喜欢你,你就是我们家的人。”
洛笙在一旁偷偷抹眼泪,柯景澄看见了,伸手把她也揽过来。
三人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最后的温馨时刻。
回程的高铁上,洛笙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
“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这么用心对待我的家人。”
“还有,谢谢你喜欢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柯景澄温柔地笑了。
“傻瓜,爱屋及乌懂不懂?”
——
新学期伊始,京北大学的校园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洛笙刚回到宿舍,就收到了表弟沈嘉树的消息。
弹指一挥:“表姐,我决定转专业去音乐学院了。”
内向小学笙:“舅妈知道吗?”
弹指一挥:“当然不知道。”
沈嘉树的回复带着他一贯的叛逆。
弹指一挥:“等手续办完了再告诉她。”
洛笙叹了口气,正想劝他再考虑考虑。
田恬风风火火地冲进宿舍,“笙笙!大新闻!学院邀请知名校友回来做宣讲,选中你当学生代表!”
“我?”
“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