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57章 顺其自然

简简单单一个硬纸壳子,但是加上一段欢迎新生的寄语,盖上学校的印章,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次聚餐,饭菜是否可口已经不是众人关注的话题,前途,学业,才是热烈讨论的内容。

当然,廖荃的那个入学通知书出镜率最高,不管大人小孩儿,都要拿着端详一番,虽然上面写的是繁体字,但老一辈儿人本身对这种字体就不陌生,新生代单个拎出来或许认着有障碍,可连在一起就很轻松。

廖辉媳妇儿严静荷的大专学历,放在别处那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资本,可自从进了这个家门儿之后,她就再没提起过学历这个话题。

自己爱人廖辉是京城工业大学毕业,正儿八经的本科学士,大姑姐廖芸,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大学讲师,她身边那位更是不得了,京城大学毕业。

据自家公公私底下说,徐建军毕业之前是有机会直接就读本校的研究生的,可他不假思索就给拒绝了,本来以为他在意的是部委那个工作才放弃这个机会的,可他在那儿也仅仅坚持了一年多,就果断辞职。

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才慢慢地了解到这位姐夫哥的厉害之处。

听他的经历跟听天书一样,如果这一切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她铁定怀疑跟她说这些的人吹牛皮。

至于今天的主角,廖荃这个堂亲小姑子,能拿到港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年头多少人挤破头都要往外面跑,可机会却寥寥无几。

有太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依然想方设法往外考,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开放之后,大家终于看清了自己跟别人的差距。

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后,有的人戳破希望,直接变成屈服鼓吹一族。

有的人单纯的只是想享受在国内享受不到的福利待遇。

当然,还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格局更高,性格更坚韧,看着差距,唯一会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身努力,从而缩小目前来看无法逾越的鸿沟。

实际情况就是,后面这种属于极少数,那些费尽心机,争先恐后往外跑的,大多数人首要目的是先改善自身生活水平。

至于廖荃这个港大的入学通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直接省去了无数环节,提前实现了意图。

严静荷相信,在那儿上几年学,想留在港岛,或者通过港岛这个跳板去其他地方,都比在国内搏机会强太多了。

所以见自己儿子攥着小姑的通知书不放,严静荷就随口调侃道。

“你个小屁孩儿,连这是什么都不清楚,拿着干什么,将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和你小姑一样去这里上学。”

廖荃听了立马笑着回应道。

“辉哥还有嫂子都这么聪明,我小侄子将来肯定也不差,港大算什么,我们逸凡要上那种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怎么?”

廖荃说这个,主要是冲严静荷的,结果谁都没想到,她怀里的廖逸凡竟然脆生生地开口了,他那声拽拽的‘嗯’,把满屋子的大人都给镇住了,要知道这小家伙都还不到一岁。

“哎哟,我乖孙子口气还不小,看来以后得认真培养了。”

廖承勇说完自己都笑了。

“娘,看咱家后继有人,您老高兴吧?”

老太太今天话不多,但看她精神状态就知道心情不错。

年龄大了,所欲所求,无非就是后代出息,家庭和睦。

从这点上看,她曾经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

“高兴,我都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剩下的愿望没多少,还基本都实现了,再不知足,就属于不知天高地厚了。”

“奶奶,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您老一准长命百岁,以后可不能说什么土埋到脖子这种不吉利话了。”

见廖芸不依不饶地纠正自己,奶奶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徐建军今天也很少说话,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抢了廖荃这个主角的风头,所以干脆就以吃东西和逗小孩儿为主。

这样旁观众人反应其实也挺好,总能发现平时忽略的一些东西。

就比如这个老太太,对待两位儿媳妇态度就很有意思。

刘雪华属于比较强势的高知,平时在单位也是说一不二的领导,再加上她家庭出身的优越性摆在那里,很少会把精力放在聆听或者学着理解别人方面,性格就一言难尽了。

而廖荃妈妈,有基层工人的朴实,也有那种小市民的市侩,毕竟生活环境决定一切,有些东西如果你不去适应,会让自己生活过的一团糟,大家都那样,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而老太太跟这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的儿媳妇交流,竟然能够保持丝滑顺畅,该装糊涂的时候她就刚好迷糊,该装聋作哑的时候她就刚好耳背。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也不完全对,有的老人到躺进棺材的那一刻,都未必能活明白,他们的一些经验,只能阻碍家庭前进的脚步,懂得利用自身经验教训帮后辈躲避没必要的挫折,才是真的宝。

廖芸奶奶就有那么点意思。

她知道跟刘雪华只能保持一定距离,才能让她维系对自己的尊重,所以从没想到跑到大儿子这里享清福,没有过多的接触,就算双方有看不惯的地方,也都会忍着,一旦天长日久地生活在一起,爆发冲突是早晚的事儿。

而跟小儿子住在一起,老太太也能用自己价值,让儿子儿媳离不开自己,不说她一个退休老工人的工资,廖荃廖胜基本上都是老太太拉扯大的。

“太姥,我想喝那个汽水。”

徐莱这个小机灵鬼,发现只要太姥说话,自己妈妈就不敢有任何违抗,于是在挨打的边缘疯狂试探。

这次廖芸终于忍无可忍,拧着小丫头的耳朵。

“你都喝多少了还要?别以为太姥护着我就不敢揍你了。”

教训孩子,自然是不会太用力的,徐莱只是微微低下头,就挣脱了妈妈的制裁,一溜烟跑到太姥身后,完了还冲廖芸做鬼脸。

隔辈儿亲,如果隔两辈儿,那就更是亲的无所顾忌。

廖芸想伸手抓徐莱,直接被奶奶打在手臂上。

“对她那么凶干什么,你小时候比她还要馋嘴,我不也没打你呀,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小莱莱,给,喝吧,不过今天这可是最后一次了,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有营养的,肚子都被这些汽水填饱了怎么行。”

徐建军想当个隐形人,可实力不允许,当话题扯到港岛回归这个敏感问题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到他这边。

“建军,现在咱们的主流媒体,总喜欢报喜不报忧,整日里宣传那些港岛的爱国人士响应国家政策,投资的投资,捐款的捐款,但是负面情况却只字不提。”

“你去那边次数多,还在那里有投资,了解的肯定比我们多点,今天借着荃荃考上学的机会,咱们就敞开了聊聊。”

“让荃丫头深入了解一下那边的现状,对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

老丈人亲自发话,徐建军自然不能装作听不见。

“爸您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普通民众对回归的态度,还有那些富人资本家,是否会因为社会体制的不同,在没有回归之前就跑路?”

徐建军很想说港岛同胞都是心向祖国,期盼早日回归的,可这些话骗骗小孩子还行,只要是有点常识的都不信。

“资本家这个群体,看重的是利益,其他都是次要的,家国情怀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时候吆喝两声,不需要的时候就甩在一边。”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已经拥有的财富能否拿住,将来的政策是否能让他们创作更多财富。”

“至于普通民众,那就有点复杂了,说实话,港岛就像一个被人抢走的孩子,被仇人养大了,现在要回来。他”

“不管这个仇人以前是怎么对他们的,是打是骂,但只要对他们的态度好点,就觉得真不容易,不说感恩戴德吧,起码能自我催眠的过下去。”

“可面对自己亲生父亲的时候,如果诉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把养他那人好的一面无限放大,甚至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情绪不对就敢大吵大闹。”

用如此直白的比喻,把港岛的关系本质给诉说出来,正在吃饭的众人都有些说不出话。

毕竟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嘿嘿,我跟你妈上次去的时候就发现了,有些人一听我们说的普通话,态度立马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翻脸比翻书都快,明明同样是掏钱照顾他生意,但他们还要摆出一副看不起人的姿态,着实有些让人恼火。”

廖荃爸妈听了这个,刚刚的喜悦也被冲淡了一些。

“那荃荃去上学,不会也被那帮人看不起吧?”

廖荃生怕自己上学起什么变故,解释起来比谁都积极。

“妈,我粤语跟着姐夫练了很长时间了,现在虽然说的还不顺畅,但是听却没有一点障碍,等到那边全是粤语的环境再待一段时间,保准就能学会。”

“出门在外,只要说话这关过了,我不到处嚷嚷着自己从大陆来,谁闲着没事看不起我啊?”

“何况姐夫也说过,还是有很多人对我们态度友善的。”

“我跟小冯就很谈得来,她还计划着来我们这儿旅游呢,一直嚷嚷着让我带着她逛故宫,爬长城。”

廖承勇听侄女提到小冯,就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建军你跟他们冯家是怎么联系上的?他们为人怎么样,有没有那些港岛资本家的通病?”

“一开始是因为生意上的往来,熟悉之后,感觉这家人还算是能明辨是非,值得一交,于是就在更多领域有了深入合作。”

“他们家建国前就已经在港岛布局,经过三代经营,在港岛算不上顶尖,但也称得上中流砥柱。”

“比如符合我结交人的原则,毕竟对方如果实力太强,咱上赶着贴上去,对方要不认为你心怀不轨,要不认为你巴结他;实力太弱的那种,也没有合作的必要,因为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谈给合作伙伴出头。”

今天没有外人,徐建军也就没有说些好听的假大空套话,直奔主题,毫不不掩饰自己目的,算是把商业来往方面的本质给交代清楚了。

至于现场有几个人真正听明白,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咱们内地和港岛比,有什么优势啊?”

面对老丈人的问话,徐建军侃侃而谈。

“爸,您还是把港岛看的太重要了,这个对比没有任何意义。”

“您要是问,咱们跟呆英对比,有什么优势,这个倒是可以聊聊。”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也是落魄了,只能跟着老美的屁股后面吃灰,他们根本没有跟咱们国家硬碰硬的勇气,不然立马能把他大国的空架子展示给全世界看。”

“中英谈判虽然起了很多波折,但不管使用多少手段,大方向还是朝着咱们预期的方向在走,光从这点看,咱们立国之初那几场仗真没白打。”

“港岛这几年能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金融地位也受到认可,跟国内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它桥头堡定位密不可分,如果利用好了,几十年之内,他们日子过的都会相当滋润。”

回归之初的那段时间,国家对港岛那是真的好,生怕它受到一丁点的委屈。

那时候的港岛是购物天堂,是明星的摇篮,是无数内地人憧憬的存在。

可到最后却被有些人弄的彻底失去了路人缘,更是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甚至要被隔壁的深市处处对比下去。

“有些大方向的发展,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人无能为力,咱们也没必要在意太多,过好自己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有的时候真不适合以悲天悯人的姿态去改变什么,顺其自然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