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出征!奇才卓敬!
京城通往陕西的水泥大道上,一支明军旌旗蔽日,踏碎一地霜雪。
骑在枣红马上的李祺裹紧狐裘,望着漫山遍野的银装素裹,心中满是郁结。
作为大明的当朝太师,他刚结束美洲征战,尚未从两月的假期中缓过神,便又被承天帝朱标一纸诏令,驱往西北苦寒之地征伐西域。
“狗日的朱标!”李祺在心中暗骂,看着身旁稳坐马背、气定神闲的兵部尚书卓敬,苦笑道,“惟恭,我命苦啊!美洲血雨腥风大半年,这屁股还没坐热,又要去西域拼命。你可别怪我,不拉上你,我心里实在没底。”
卓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文和这是抬举我!能得陛下重用,施展平生所学,多少人求之不得。我感激还来不及,岂会怪罪?”言语间难掩激动。
这位被后世赞为“智虑深远”“才堪济世”的传奇人物,早在靖难之役爆发前,便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洞察到燕王朱棣潜藏的巨大威胁。
彼时,朱棣坐拥北平雄藩,麾下精兵悍将云集,又凭借多年经营将北方防线化为私属势力,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
卓敬深知,北平地势险要,进可挥师南下直捣中原,退可凭关隘固守,若任其发展,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经过深思熟虑,他连夜奋笔疾书,向建文帝呈上密奏,力主将朱棣徙封至南昌。
这份奏疏中,卓敬不仅剖析了北平作为军事重镇对中央的威胁,更点明南昌地处江南腹地,周边无险可守,既便于朝廷监视,又能有效限制藩王军事力量的扩张。他以“削其羽翼,断其根基”为核心,提出“易地而治,不战而屈强藩”的策略,字字句句切中要害,堪称明初政治博弈中的神来之笔,可惜被愚蠢的建文视而不见。
历史的发展不幸印证了卓敬的预判。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历时四年夺取皇位。
登上宝座后,朱棣偶然读到卓敬当年的奏疏,不禁面色凝重,良久叹道:“若先帝用敬言,朕宁有今日?”
短短一语,道尽对卓敬远见卓识的惊叹与忌惮。
而辅佐朱棣策划靖难之役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也曾在私下提及卓敬时神色肃然,直言此人“谋算如妖,若留朝堂,我等必难成事”,足见卓敬的政治洞察力令这位智谋之士都心有余悸。
而此刻的卓敬,望着西征大军扬起的漫天风雪,眼中燃起炽热的光芒。在他心中,此次征伐西域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实现毕生抱负的绝佳契机。
他渴望效仿古之贤相,出则统兵安邦,入则治国平天下,以卓越的军政才能,在西域这片广袤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让“出将入相”的千古佳话,在大明的旗帜下再度上演。
李祺见状,连连点头。
虽身为穿越者,手握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但在卓敬面前,他仍觉自己在才华境界上稍逊一筹。
卓敬抬眼望向道路两旁,白雪皑皑中,各色彩旗随风猎猎作响,他开口问道:“文和,为何要让人沿途插上这些彩旗?”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脸上,却丝毫未减他的兴致。
这条连通京城与陕西的水泥大道,是大明国力强盛的象征,若非它已建成,十万大军在这寒冬西行至甘肃,再转攻西域,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文和这是为防雪盲症吧?”卓敬笑道,“在这白茫茫的天地间,人眼久视积雪,极易损伤目力。这些彩旗能转移视线,确是妙法。”
李祺颔首,对卓敬的敏锐颇为赞赏:“知我者,惟恭也。”
此次西征,朱标命徐辉祖负责调兵遣将,李祺名义上是监军,实则手握大军指挥权。
毕竟,在新式武器运用与作战理念上,大明无人能出其右。
但李祺并不想过多干涉徐辉祖等人的战略部署,这才拉上卓敬同行,既能解旅途寂寥,又能倚仗其谋略。
马蹄声中,李祺沉思片刻,问道:“惟恭,你觉得这仗该怎么打?”
卓敬目光如炬,遥望西方:“西域广袤,如今可分两势:东有吐鲁番,西是忽歹达掌控的东察合台汗国。我十万精锐,五万铁骑,踏平西域易如反掌,便是沿成吉思汗旧路西征欧洲,亦非难事。”
他顿了顿,神色凝重,“但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长治久安。打下是一时之功,守住才是万世基业。”
“英雄所见略同!”李祺眼中闪过赞同,“打下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西域真正成为大明疆土。你可有良策?”
卓敬沉思良久,眸光渐冷,沉声道:“西域自唐以后游离中原数百年,汉民十不存一,如今不过是蒙元遗族与诸番杂处的化外之地。”
“朝廷虽能以十万铁骑踏平其地,但若不改变人口根基,不过是徒耗钱粮的空壳。”
他屈指叩击马鞍,语气充满笃定,“唯有移民实边,将关内无地流民、获罪官眷分批迁入,三代之内免税免役,方能在戈壁荒滩上扎下大明的根。”
说到此处,卓敬眼中闪过精芒:“南洋诸岛以香料种植园崛起的先例,正可复制于西域。此处昼夜温差大、日照绵长,宜种优质长绒棉。朝廷当划出官田,招募江南富户出资建园,许以十年专营之利。待棉田成规模,再以棉布之利打通丝绸之路,将西域变为大明的棉仓与商路枢纽。”
“如此,流民有安身立命之所,商贾见逐利之途,朝廷收赋税之益,三方皆安。”
李祺微微点头,卓敬一语中的。
西域的关键,在于“人”。
这片广袤土地虽能在明军铁骑下暂时臣服,但自唐以后数百年游离中原,汉民凋零,蒙元遗族与番邦部族盘根错节。
若无足够汉人扎根,武力征服不过是昙花一现。
昔日汉唐盛世,皆赖西域都护府屯田戍边、移民实边,方能将西域纳入华夏版图;宋明之交,因人口根基不稳,纵使偶有军事胜利,终难守住疆土。
历史教训昭然:唯有以汉民为基,传播中原文化、推行郡县制度,才能让西域真正成为大明永不分离的版图。
李祺看向卓敬,目光之中满是赞赏。
不愧是绝世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