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失亦剌秃合必赤儿子是咩扌然笃敦,咩扌然笃敦的涵义是忠厚和子孙延续。
从名字的含义,结合历史上关于咩扌然笃敦的相关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咩扌然笃敦是个守成的主君。
他是巴林失亦剌秃合必赤唯一的儿子,没人和他夺嫡,加上先辈威名的庇荫,因此他无内忧,外患也不迫切,个人的进取心也不强烈,总地看,在他执政期间,政绩乏陈,特别与祖先和子孙相比,更显得默默无闻。
可惜人生如逆水行舟,不思进取,往往就是原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历史惊人的相似,先有蒙古人祖先被突厥人击败,迁徙到斡难河流域,后有押剌伊而人被契丹人收拾,流窜到斡难河旁。
押剌伊而部在铁木真时期被归为迭列斤蒙古的一部分,为蒙古征伐大业出人出粮,还贡献了木华黎这样杰出的军事人才。
但在咩扌然笃敦时代,押剌伊而部则是差点断送孛儿只斤部落传承的强劲对手。
这或许就是孛儿只斤部最后能一统草原诸部落的重要原因: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逃难的押剌伊而部可没有卫星定位系统,也不会有前人经验的参照,为了躲避契丹人,肯定是哪里荒凉就往哪里跑。逃难路线竟然与蒙古祖先殊归同途,只能说明彼时到肯特山斡难河的这条线路,确实人迹罕至,足够荒凉。
话说押剌伊而部一路拖儿带口,缺衣少食,又要顾及众多伤员,数次向死而生,首到现在才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沃土草原,何况在孛端察儿蒙合黑加持下,土著们早己从采集狩猎者进化为畜牧小能手。
初来乍到的押剌伊而部众只觉眼前一亮,周围风高草低现牛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饥寒交迫的押剌伊而部众来说,遍地跑得哪里是牛羊,分明就是行走的食物,会跑的皮袄。
用常理推断,逃难而来的押剌伊而部人生地不熟,对当地主人性格实力更是一无所知,肯定不敢冒然交恶,因此拜山门,递门帖这些常规流程肯定是走过的。
但两方面没有合作基础啊!原因吗,有主客观两方面,从客观方面说:
一方面语言不通,以当时草原部落的经济基础和眼界格局,这些部落都不会专门养一批小语种专家;
另一方面押剌伊而人没有可用来交换的资源,与人合作,只能许诺空手套白狼,双方之间与其说是合作关系,不如说是押剌伊而人单方面索取更贴切;
从主观方面说:孛儿只斤部众对突然冒出来的押剌伊而部不感冒。首先风俗习惯差异比较大,相处时很容易触碰彼此底线,产生误会;其次逃难的押剌伊而部破衣烂衫,凄凄惨惨,人性吗,不就是嫌贫爱富,孛儿只斤人看到这群近乎乞丐的押剌伊而人,必然心生轻视,更不要奢谈满足他们的诉求。
但是对押剌伊而人来说,这些诉求能否满足却关系到部族的存亡,他们除了全力以赴,别无选择。
既然矛盾无法调和,利益无法统一,战争就成了唯一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