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0章 孛端察儿蒙合黑35

孛端察儿蒙合黑对战场出色预判能力与“吧嗒”神乎其技的侦察技能相得益彰,为几次战斗的胜利保驾护航,也为他在部落里赢得了威望。

但孛端察儿蒙合黑开窍晚,起步慢,部落人望的欠缺难以弥补,他也没有父母的荫庇,因此想在部落里整合各方力量,拥有足够多的拥护者,成为部落的“王”前景悲观。

但孛端察儿蒙合黑的四个哥哥也不具备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一方面 “幺子守灶”的约束力虽然不强,但作为舆论手段,还是令孛端察儿蒙合黑的哥哥们如鲠在喉;

另一方面孛端察儿蒙合黑的几个哥们都不是省油的灯,每个人的短板都显而易见。

本来,最有条件成为部落首领的是老大别勒古讷台。但他做事不公,又喜欢欺凌弱小;阿阑豁阿死的时候,他对待孛端察儿蒙合黑的态度更是令人心寒;

他的私心还重,但凡涉及利益分配,就要多贪多占;又自作聪明,还妄图利用血脉不纯压制剥削几个弟弟,导致兄弟间勾心斗角;

又没有不忽合塔吉的辩才,更没有他的思虑周全,这几年的明争暗斗全都落了下风,在部落里的势力日渐萎靡,大有被不忽合塔吉赶超的趋势。

不忽合塔吉呢,虽然聪明,懂隐忍、善谋划,这几年来风头无两,但缺乏格局。一旦对自已掌权有威胁,即使是自已的胞弟他也容不下,而且相较别勒古讷台,不忽合塔吉他在部落的话事时间毕竟还太短;

至于不古讷台和不合禿撒勒只,只是两奴才尔,更没有能力带着乞颜部落前行。

在孛端察儿蒙合黑离开部落这段时间,部落内四兄弟貌合神离;部落外,斡难河下游的几大部落对乞颜部虎视眈眈,吞并之心无一息停止。

内外交困下,部落前途晦暗,人心不稳,即使外表繁盛似锦,其实内部隐忧重重。

孛端察儿蒙合黑回归以后,低调的行事作风,缜密的战斗思维,虽然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但领导权的争斗形势更加扑朔迷离,由原来的二雄争霸变为了三角矛盾。

如果部落只有几百人,生计都艰难,自然没有心思争权夺利,但现在的“孛尔只斤.乞颜”部落已经是一个拥有十几万人的大部落,部落里俗事繁杂,各人心思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的意识,部落很可能内部争斗,祸起萧墙。

事实上,部落的这些隐忧在实践中已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部落内部的办事效率呈断崖式下滑,部众之间由于归属的不统一,相互扯皮现象屡有发生,内耗严重。这大大削弱了部落的实力。

延伸到这几次的部落争斗中,就是贻误战机,计划好的战略意图更是无法实现,歼灭战变成了击溃战。战术上虽然有些成就,但敌对部落的有生力量保存完好,给部落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隐患。

孛端察儿蒙合黑敏锐地把握了问题的关键,明白依靠他个人努力改变不了部落趋于分裂的现实,他的哥哥们是不会心悦诚服遵从他号令的。

部落的现状就是事不统属,权责不明,如要他强行上位,难免兄弟火并,这既违了阿姆的临终遗志,又给了外人可乘之机。

孛端察儿蒙合黑思虑许久,既然兄弟之间难以相互统属,部落规模又扩大如斯,不如干脆分家,各自为政。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整合力量、精干队伍、畅通命令,而且5个部落同时发展总比一个部落单独发展在风险规避,发展速度上有优势。

唯一的难题是,作为部落里实力排在前两位的不忽合塔吉和别勒古讷台大概率是不愿意分家的,他们对部落领袖还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部落分家动议的提出一定要讲技巧,否则提分家建议之时,就是部落内讧的开始。

有些人真的是 “生而知之”。

孛端察儿蒙合黑在政治上确有天赋,他想到的方法堪称完美:借用草原上通行的集体决策大事的方法——召开“贵族”大会,同时瞒天过海,不动声色的加以改良,通过掌握对“贵族”这个词语的解释权,精心挑选了参会人员,使会议结果走向可控。

之所以采用“贵族大会”的决策形式,是为了宣示会议的覆盖面,目的是告知大众:会议的结果是有代表性的,从而对会议意见的合理性进行了强制背书。

孛端察儿蒙合黑也许是草原上第一个领悟了开会真谛的人:开会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是把统治者的个人想法转变为组织意志一种形式。如果会议的结果无法实现预先的意图,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会议,因为它为别人做了嫁衣。

为此孛端察儿蒙合黑首先把参会的“贵族”的范围限于自已的兄弟和部落的几位长老,及战功最卓著的前三位战士,以确保会议参与者的内容。

这样做虽然使孛端察儿蒙合黑对会议的表决方向有了大致的判断,但还是不能保证会议结果与孛端察儿蒙合黑的心愿匹配。因此争取中间派支持,就成了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

此时他又耍了个心眼,他要把不古讷台和不合禿撒勒只找过来,会前统一他们的思想,只要他们在会议上明确支持他,5兄弟中他就有了绝对优势。

而会场上思考的时间本就短暂,在一片附和声中,长老和功臣中的骑墙派因为从众效应,也一定会表示赞成。这样他的意见就能取得与会绝大多数人的同意,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即使不忽合塔吉和别勒古讷台有别的想法,在此大势之下,他们也注定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