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当前,完颜晟虽然才能不如完颜阿骨打,但私心却远过之,他一心想将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而不是胞弟完颜杲。
这就严重侵害了完颜杲和完颜阿骨打一系的利益。
完颜杲自不必说,而按勃极烈制度,完颜杲死后,国家权力还是要交回完颜阿骨打一系的。
更何况完颜昊和完颜阿骨打的后人没有一个是弱不禁风的解语花,他们在金国都有兵权,位高权重。
加之完颜阿骨打在金国的影响力无与伦比,现在尸体未寒,就要违逆他生前主张。其中风险,完颜晟自然明白。
于是,他没敢首接废除勃极烈制度,而是打了个擦边球,借以试探大家的底线。
完颜阿骨打在世时任命自己是“都勃极烈”,完颜晟是“谱班勃极烈”、完颜撒改(阿骨打的堂兄)是“国论勃极烈”、完颜宗翰是“阿买勃极烈”、完颜杲是“昊勃极烈”。
这些完颜阿骨打自说自话想出来的官职,汉人都不理解,后来就按照这些官职的职责权限,把都勃极烈对应为皇帝;把谱班勃极烈对应为储君,把国论勃极烈对应为相国;把阿买勃极烈对应为第一副相;把昊勃极烈对应为第二副相。
这种死搬硬套的对应缺乏想象力,根本不能反映勃极烈制度的内涵。
如果一定要套用大家都能理解的人事制度来类比,那么现代的合伙人制度显然更为契合;相比于中国古代史官们对应的皇帝,储君、相国等封建官僚体系的雇佣关系,由合伙关系产生的权力分配方式显然更符合勃极烈制度的核心要义。
至于当时汉庭那套官僚体系与勃极烈制度唯一的共同点,或许只有权力大小的对应关系。
话说完颜阿骨打死后,完颜晟就自动晋升为都勃极烈,按理下一步他就应该把完颜杲提为谱班勃极烈。
但完颜晟没这么干。完颜阿骨打丧礼一结束,他就把安排儿子完颜宗磐为谱班勃极烈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完颜晟的如意算盘是:先闯一闯,如果大家一怂,都默认了,那么我儿子继承人的身份就稳了,我也不需要再节外生枝。
但金国初期的群臣,可都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的真汉子,大家眼里都不揉沙子,于是一致反对。
可完颜晟不死心啊,他开始玩文字游戏。
他以退为进,先满足众人的愿望,把完颜杲的晋升为谱班勃极烈;作为妥协的代价,他将国论勃极烈,改称忽鲁勃极烈,并由完颜宗磐担任;把原来的阿买勃极烈和昊勃极烈变成了左、右勃极烈。
称呼变化的同时,相应的权力分配结构也进行了调整,于是完颜晟兵不血刃完地完成了权力架构的重新洗牌。
从而在法理上确认了完颜宗磐国内第二继承人和第一权臣的身份。
但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今后完颜宗磐在权力角逐中失败,导致完颜晟一支覆灭,如果完颜晟地下有知,肯定会后悔现在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