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8章 崛起12

之所以他们宁愿向复兴的孛儿只斤乞颜部落表达忠心,也不愿意屈服新兴的其它蒙古部落,其实是人性使然。

人始终具有群居动物的一些天性,因此一旦认可了名分差距,轻易就不愿打破惯例;但对于实力相近的同事,却从来不缺相互倾轧的愿望,这就是幼年天子有忠臣的道理。

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孛儿只斤乞颜部越发展越快,人口数量也出现了暴增,原来的营地很快入不敷出。但想要扩建,地址怎么选,却颇费海都的心思。

因为蒙古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通常只有200毫米左右降水量,水资源稀缺是普遍现象,而部落周围除了斡难河没有别的河系,当时的蒙古还没有“打井”的技术,因此人群聚落只能设在斡难河边。

但此时斡难河的南岸己经没有足够的空地来扩展老营了,阿答儿乞歹(海都5叔合赤温的儿子)提议:干脆到河对岸建营。

这个建议却遭到大多数兄弟反对,大家认为:斡难河两岸交通困难,营地设在两边,一旦预警,势必难以相互支援,从而削弱了部落的实力。

阿答儿乞歹却是个见识广的,看到兄弟们目光如此短浅,他也不惯着,冷笑一声,说道:“一方面斡难河每年有近半年的冰封期,期间两岸交通如履平地;另一方面营地分设两岸,固然会分散力量,但也避免了一齐覆灭的危险。最关键得是,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众兄弟被问得默默无语,海都思忖良久,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将营地夹斡难河而设。

在海都与堂兄弟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下,孛儿只斤乞颜部的综合实力在短时间内就超越了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之间差距还在不断加大。尤其是部落的战斗力一项,更是出类拔萃,与其他部落的差距比孛端察儿蒙合黑时期更甚。

但夹河设营所造成的交通不便,却也使海都统一行使权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之所以两岸交通会如此困难,除了本身科技水平落后,还与当时的蒙古风俗休戚相关。

由于蒙古高原缺水,因此那里水的重要性被凸显,而水的自然属性就是能洗涤污秽,彼时的蒙古人自然就想到了赋予水神格,将水当作纯洁的象征,作为崇拜对象。

所以,在古代蒙古,是不能在河流里洗手、沐浴或者洗女人脏衣服的,也不准将不干净的东西首接扔进河里,更不用说首接泅渡了。

而受技术条件限制,古代蒙古人既没有建桥技术,也不会造船。

这就使得斡难河虽然平均深度不足两米,水流也不湍急,却也成了蒙古人眼中的天堑。

彼时,除了结冰期,孛儿只斤乞颜部的两岸营地几无往来。

就在海都对目前的困局苦无破解之策的时候,国际形势的变化,却给这道难题带来了意外的解决之道。

话说当孛儿只斤乞颜部为了能在草原上生存而与其他部落打生打死的时候,南边的辽宋两国经过多年战争,谁也奈何不了谁,双方被迫签定了澶渊之盟。此后两个帝国互相忌惮,都不敢轻起战端。

既然向南方发展暂时不可能,对领土野心勃勃的契丹人只好将注意力转向苦寒的漠北蒙古草原,为此还在当地设立了乌古敌烈统军司和西南路招讨司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