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2章 调研村民

再闲聊了一会儿之后,刘春站起身来,对远哥说道:“远哥,你继续忙你的事情吧,我们就不打扰你了。”

远哥热情地挽留,说道:“刘书记,你们中午就在我这里吃饭吧,别客气。”

“不用了,远哥,你忙你的。”五人婉拒了远哥的热情邀请,向村里走去。

走了一段路后,谭伟忍不住吐槽道:“这些村民的想法真是朴素啊,他们就想着把钱分了。嘿嘿。”

刘春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有时候我们给他们讲道理,讲政策,他们就是听不进去。还是村支书厉害,一声吼,他们就听进去了。”

刘飞也笑了起来:“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工作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几个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另外一户村民家外面。

刘春指着这家,向大家介绍道:“刚才那户是低保户,这一户是五保户,我们一会儿还要走访一户有劳动能力的,能够通过打工获得收入的。这三种家庭都具有代表性。”

大家点了点头,跟着刘春走了过去。

从房子外面看去,这栋房子是一层红砖楼,面积不大,也就三十平方米左右,看起来样式像是政府帮忙盖的房子。

大家走了进去,就看到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

刘春首先打了个招呼:“华叔,在看电视呐。”

华叔转头一看,是书记来了,立即站了起来,“刘书记来了,快来坐。”

说完,华叔搬过来几张凳子,递给了刘飞几人。

“华叔,不要客气了,坐下来吧,我们聊聊天。”

“好的,刘书记。”华叔搬完了凳子,又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些瓜子花生,放到了桌面上,自已也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到了沙发对面,将沙发留给了刘飞几人。

“华叔,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其他村的驻村干部,这次到我们村来看看大家。”

华叔木木地点了点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机械地伸出手,指着桌子上摆放整齐的瓜子和花生,声音略显颤抖地说道:“各位书记,这些都是我昨天刚买的瓜子和花生,大家请随便吃。”

从他的神情和动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华叔此刻正感到紧张。刘飞见状,拿起桌子上的水壶,给华叔倒了一杯水,然后递到华叔的手中。

“华叔,你不必紧张,我们只是来随便聊聊天。”刘飞温和地安慰道。

“哦,聊天,聊天。”华叔接过水杯,虽然没有喝,却紧紧地捧在手中,似乎这样能让他感到些许安心。

这时,刘春开口问道:“华叔,你现在的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吗?”

华叔连忙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刘书记,我现在真的没有什么困难。”

“你每个月的收入有多少?生活过得怎么样?够用吗?”谭伟在一旁关切地询问。

“够用了,我都用不完。政府每个月都给我一千多块钱,平时刘书记他们还经常给我送米,到了年底村里还会发一些钱给我。我一个人生活,这些钱已经绰绰有余了。”华叔一边说着,一边露出满足的笑容。

“那你平时吃得怎么样?多久能吃一次肉?”刘春继续追问。

“我牙齿不好,吃得不多。但是现在政策好了,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真的很好,每个月都会给我一些钱,我用都用不完。我想吃肉的时候,就可以去镇上买。政府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华叔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华叔,你对村里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和建议吗?”赵睿也加入了谈话。

华叔显得有些犹豫,看向了刘春,不知道该不该说。

刘春微笑着对华叔说:“这几个书记都是从羊城来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出来。”

华叔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看着在场的各位书记,认真地说道:“各位书记,我们这边有几户人家住在山旁边,一到晚上就看不见路了。我们几个都是老人,眼神也不好。我就在想,如果村里有钱的话,能不能帮我们修几盏路灯,这样晚上我们几个老人就能聚在一起聊聊天了。”

刘春点了点头,确实,村民们现在物质生活有了保障,能吃饱饭了,但精神生活方面还比较匮乏。晚上大家都希望能聚在一起聊聊天。

刘春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认真地把这个建议记录在了笔记本上。

刘飞几人想了一下,也记录了一下。除了修路灯照明,还可以建一个给老人聊天的地方,或者邀请一些表演团队下乡,丰富一下村民精神生活。以前可能就光关注村民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忽视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

结束了在华叔家的走访后,刘春和其他几个人便朝着村内一栋二层小楼走去。一路上,刘春一边走一边向大家介绍道:“这家村民家里有五口人,现在住着两位老人,他们负责照顾一个小孩。家里还有两个成年人,其中一个上次去了长峰集团工作,现在已经正式上班,成为了一名搬运工,依靠自已的力气赚钱,每个月能有四五千的工资。他的妻子也跟着去了羊城,在一家餐馆找到了服务员的工作,每个月也有两三千的收入。可以说,这一家人的收入在村里算是比较高的了。”

五个人走到了大门,在门口敲了敲门。很快,便传来了脚步声。

大门打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家出现在他们面前。

“明叔,你的身体还好吗?我们来看你了。”刘春微笑着问候道。

老人迅速地打开了大门,看到是刘春他们,立刻露出了笑容,“原来是刘书记啊,你们来了,我身体好得很呢。你们快请进,快进来。”

刘春和其他几个人跟着老人走进了屋内,在客厅里坐了下来。

明叔热情地忙碌着,端茶倒水,又拿来水果招待大家。在大家的一再劝阻下,他才终于停了下来。

“明叔,现在村里又要开始实施新的项目了,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吗?”刘春开门见山地问道。

明叔沉思了一会儿,看了看刘飞和其他几个人,然后缓缓地说道:“刘书记,我听我儿子和儿媳妇说,现在外面的大环境不太好,生意很难做。我们的项目之所以现在没有出现问题,全靠你们的帮助。你们能保证永远不离开我们吗?”

刘春和其他几个人尴尬地相互对视了一眼,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人能够给出保证。

当看到刘春沉默不语时,明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我时常在思考,现在做生意真的太难了,把钱拿去投资,万一亏了怎么办?到时候村民拿不到分红,肯定会责怪你们,就算你们离开了,也会留下不好的名声。本来是想为村里做点好事,结果却遭到责骂,这对你们来说也不公平啊。”

“我就在想,你们还不如把钱拿去给村民修修路,修一修自来水管,装几个路灯,把村里环境弄好点。到时就算你们离开了,这些东西也会留下,村民也会记得你们的好。”明叔的一番话,让本来满怀激情,想要在村里留下庞大项目产业的几个人头脑都冷静了下来。

“明叔,你说得对,这方面我也会多听听村民的意见,我们也在调研,做项目,一定会慎重。”刘春认真地表态道。

不一会儿,结束了与明叔的座谈,大家向村委会走去。路上,刘飞感叹道:“我们今年才到村里,都想着大干一场,没有村里老人这么慎重啊。”

谭伟看了看不远处的村委会,想了想项目的事情,建议道:“要不我们与那些项目企业约约,明后天我们就不回羊城了,我们去项目企业那里看看。”几个人相互看了看,都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