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1章 晋升正科

周日上午,大家继续回单位,走完了考察的程序。

副主任邓德海和办公室小吴两人,加班加点地整理材料,上党组会。幸好供销社单位人少,党组成员就刘锦敏和邓德海两个人,非常快速地就走完了程序,在周日下午五点左右就报组织部备案了。任职公示也在周日就贴出去了。

刘飞于周日下午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回到了村里,接下来的两周,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就不会回羊城了。

七天的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又到了周一。刘飞早早地来到村委会,正翻阅着一份份文件。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于敏的名字。

刘飞迅速接起了电话,:“于主任,早上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电话那头传来了于敏开心的声音:“刘主任,早上好啊!恭喜你了!你的任职文件已经正式印发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办公室主任,正式成为了正科级领导干部。”

听到这个消息,刘飞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刘飞意识到,从这一刻起,自已已经跻身于正科级的行列。而在驻村的天兰镇,人口近五万,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也不过是正科级,现在自已和他们站在了同一个级别上。

刘飞开心地回应道:“谢谢,谢谢。我也恭喜你,于处。”

于敏的声音依旧充满喜悦:“刘主任,我心里明白,这次我能晋升,全靠你给我的机会啊。从今天开始,我就是办公室的四级调研员,而你是办公室主任,你就是我的领导了。”

刘飞想了想,安排道:“我不在办公室的这段时间,办公室的工作还得麻烦你。”

于敏诚恳地回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刘主任,请你放心,办公室的工作我一定为你做好,绝不让你操心。”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挂断了电话。

紧接着,李德义、孙志强等人都发来了恭喜的信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也都纷纷发来祝贺,再次约定了聚餐的事情。

到了下午,刘飞晋升的消息迅速传到了连云市。市里面的唐云浩书记和潘镇市长,以及镇里的何书记、周镇长、张镇长都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到了晚上,驻村干部们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大家都没有在大群里公开讨论,但在各种小群里却炸开了锅。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议论的时候,充满了各种羡慕妒忌。

......

时间慢慢流逝,大家来回奔波在羊城和村里。转眼间,已经进入了九月份,大家都知道,帮扶资金即将发放,因此大家都在积极地寻找可靠的项目,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笔资金,为村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群里突然收到了刘春发来的信息:“明天就是周五了,大家上午十点左右来我这里,走访一下村民,问问他们的想法,下午我们再一起回去。”这条信息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好的,我明天上午过来。”

“收到。”

“好主意,先去问问村民的意见,比我们瞎想好得多。”

刘飞看到了群里的信息,也回了一句:“明天准时到。”

第二天早上,刘飞骑着小电驴到了镇上,等了一会儿中巴车,然后乘坐巴士来到了刘春那里。十点钟的时候,大家都准时到达了。

刘春作为地主,热情地带着大家向村里走去。一行五人,先是来到了山脚下的一户村民家外面。刘春指着这户村民的房子,说道:“这户村民是低保户,今年55岁,全家就他一个人。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在家里也就是种点地种点菜,再加上低保金生活,日子还过得去。我们进去看看吧。”

刘飞几人跟在了刘春后面,向村民家里走了过去。五人刚来到房子门口,就看到这户村民正在用竹子编着竹篮。

“远哥,忙着呢。”刘春在门口热情地打着招呼。

听到声音,村民抬起了头,看到了刘春几人,连忙放下了手中的竹子,站了起来,双手擦了擦,高兴地说道:“原来是刘书记来了啊,快请进。”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里面的屋子,搬出了几个小凳子,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

大家纷纷走进来,坐下来后。

刘春热情地介绍道:“远哥,这几位是其他村的驻村干部,今天是到我们村走走看看的。顺便找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啥就说啥。”

刘飞也面带微笑地补充道:“都是随便聊聊。我刚才看到你在编竹子,你是编好了拿去卖吗?现在能卖多少钱?”

远哥本身身体状况并不理想,除了耕种一些田地,最擅长的就是编织竹篮。现在听到刘飞的询问,他立刻面带笑容地回答道:“我编织的竹篮主要是拿到镇上的集市上去卖。那些小一点的竹篮每个五块钱,稍微大一点的则要十块钱一个。至于那种用来装载重物的大竹篮,两个五十块钱。”

“哦,真是了不起!”刘飞竖起大拇指,对这位手艺人表示赞赏。

谭伟也紧跟着问道:“远哥,你的竹篮卖得怎么样?销量多不多?”

远哥摇了摇头,略显无奈地说道:“现在镇上有很多塑料篮子,虽然没有我编织的竹篮结实耐用,但塑料篮子轻便、美观,使用寿命也不短。前几年每次赶集我都能卖出几十个竹篮,但现在每次赶集只能卖出几个,基本上都是那些老顾客才会买。”

刘飞粗略算了算,天兰镇每四天会一次赶集,一个月大约有七天的赶集日。如果竹篮卖得好,一个月下来也能有几百元的收入。虽然这笔钱不算多,但在农村地区,对于一个低保户来说,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农村吃的是自已种的,住的是自已的房子,这两方面花费比城市里面少多了。

赵睿环顾了一下房间的四周,微笑着说道:“远哥,你这个房间收拾得真是干净整洁啊。”

远哥开心地笑了起来,解释道:“我平时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家里也没有养鸡鸭之类的家禽,所以时间比较充裕。每次编织完竹篮后,我都会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打扫一下房间。”

刘春拿起水杯,轻轻抿了一口远哥送来的水,然后开口问道:“远哥,今年的项目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远哥急忙摆了摆手,连忙回答道:“刘书记,项目的事情可别问我,我真的没有什么想法。”

“为什么没有想法呢?”刘春继续追问。

“刘书记,我就是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一辈子都在村里生活,哪里懂得那些复杂的事情。我要是乱说一通,那不是害了大家吗。”远哥有些无奈地解释道。

刘飞和其他几人听了远哥的话,仔细想了想,觉得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刘春继续说道:“那我换个方式问你。村里现在已经有了几个项目,你觉得这些项目怎么样?”

远哥沉思了一会儿,这才缓缓开口:“刘书记,村里的这些项目虽然现在看起来都挺不错,每年都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分红。但是我就担心哪一天项目突然黄了,搞不下去了,到时大家不仅分红没了,连本金都没有了。”

“哦,你有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毕竟做生意嘛,哪有包赚钱的。”。

“就是嘛,所以我就在想,与其做项目到时亏了本金,不如现在就把本金分给大家。”远哥认真地说道。

刘飞和其他四人相互看了一眼,特别是刘飞和甘顺,他们瞬间想到了上次养猪场项目时村民们的担忧。看来很多时候,村民的想法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