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第二天早上收到阿琪的微信时,正蹲在地上帮朵朵系米奇头绳。
手机屏幕亮起来,她扫了眼消息,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儿童色彩感知课”,这几个字刚好戳中她昨晚辗转时想到的系统新功能。
系统面板今早弹出提示,初级教学模块己解锁,正需要实际场景测试。
“朵朵,今天要去幼儿园当小老师哦。”她捏了捏女儿肉乎乎的手腕,朵朵正抱着蜡笔盒往帆布包里塞,闻言歪头:“教小朋友画太阳公公吗?”“比太阳公公更厉害。”林夏把女儿的碎发别到耳后,指腹蹭过她脸颊上没擦干净的橘色蜡笔印,“教他们用颜色说心里的话。”
幼儿园的彩虹门在晨雾里泛着软光。
阿琪早等在门口,发梢沾着露水,见她们过来立刻小跑着迎上来,手里还攥着半融化的草莓棒棒糖——显然是给朵朵的见面礼。
“园长特意把多功能教室腾出来了。”她帮林夏提着装面具的纸箱,说话时呼吸都带着热乎气,“墙上贴了隔音棉,怕孩子们太兴奋吵到隔壁班。”
推开门的瞬间,二十多双眼睛刷地看过来。
朵朵的小身子在林夏腿边僵了一瞬,随即像只小企鹅似的摇摇晃晃走进去,举起蜡笔盒:“这是我的魔法笔!”几个胆大的男孩立刻围过去,指尖轻轻戳了戳盒盖上的彩虹贴纸——那是朵朵昨晚用彩泥捏的,边缘还留着小拇指的压痕。
“今天我们要给面具穿衣服。”林夏把空白面具分发给前排的孩子,指尖扫过硬纸板边缘的毛刺,想起凌晨特意用砂纸打磨过,“不是用纽扣,不是用亮片,是用你们心里的颜色。”她蹲下来和孩子们平视,眼尾的小太阳随着说话的动作轻颤,“比如,你昨天吃了甜甜的蛋糕,是什么颜色?被小朋友抢了玩具,又是什么颜色?”
朵朵己经爬到小椅子上,膝盖上摊开画纸,蜡笔在纸面划出沙沙的响。
她的笔尖先顿在柠檬黄上,又跳到灰扑扑的蓝——那是昨天在小区里,看见流浪猫缩在纸箱里的颜色。
林夏余光瞥见系统面板在视网膜上跳动,淡金色的数据流从朵朵的涂鸦里抽离,融入其他孩子的画纸: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把面具眼睛涂成血红色,系统弹出批注“昨夜听见父母争吵”;穿恐龙T恤的男孩在下巴涂了大片薄荷绿,批注是“期待周末去水族馆”。
“夏夏姐!”阿琳的声音从教室后门传来。
她系着靛蓝色围裙,怀里抱着个藤编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鹅黄色、浅紫色的手工皂,“怕孩子们画完手脏,我带了紫草和金盏花的。”她蹲下来,拿起一块草莓形状的皂递给最近的小女孩,“这个闻起来像你昨天说的草莓冰淇淋哦。”
小女孩捏着皂尖儿凑到鼻尖,眼睛立刻弯成月牙:“真的!和妈妈买的一样!”阿琳被逗笑了,发尾的珍珠发卡跟着晃:“因为阿姨用了真正的草莓汁,就像夏夏姐用尿不湿上妆——”“阿琳姐姐!”林夏耳尖发烫,故意板起脸,却在触到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时败下阵来,“那是特殊情况!”
笑声在教室里炸开。
朵朵突然举着画好的面具站起来,她的面具上,额头是暖融融的橙,脸颊是棉花糖似的粉,最妙的是下巴那道渐变色——从浅蓝到墨绿,像极了昨晚林夏手机里那团缠绕的数据流。
“这是妈妈的光。”她踮着脚把面具戴在林夏脸上,蜡笔屑簌簌落在她锁骨上,“妈妈的光,能把坏颜色变成好颜色。”
系统提示音在林夏耳边响起,“温柔力量”进度条从91%跳到了94%。
她摸着面具上凹凸不平的蜡笔痕,突然听见后排家长群里传来小声讨论:“这样的课能在家带孩子做吗?”“周末要不要试试?”阿琪凑过来,手机屏幕亮着新消息——幼儿园家长群里,己经有三位妈妈在问“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放学铃响时,朵朵的蜡笔盒空了一半。
林夏蹲在地上帮她收拾,指尖碰到盒底一张皱巴巴的画纸——是刚才那个画红色眼睛的小女孩补的,现在面具眼睛变成了淡粉色,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妈妈说今天不吵架”。
“妈妈,明天还来吗?”朵朵揪着她的衣角,鼻尖沾着阿琳送的皂角香。
林夏把女儿抱起来,看她发顶的呆毛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透过玻璃洒在孩子们的涂鸦墙上,那些歪扭的线条突然有了温度——比任何AI生成的色彩都鲜活,都滚烫。
她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打下一行字:“亲子色彩启蒙挑战:每个家庭用24小时记录孩子的情绪颜色。”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又添了句:“需要准备的材料?一块空白画布,和,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教室外的走廊传来脚步声,是阿琪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显示着家长群99+的消息提醒。
林夏望着朵朵脸上还没擦净的蜡笔印,突然想起匿名邮件里那团冰冷的数据流。
但此刻,怀里的小身子暖得像团火,把那些寒意都烤成了轻烟。
有些颜色,AI永远调不出来。
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上色。
林夏把“亲子色彩启蒙挑战”的文案发送到社交平台时,指尖在发送键上悬了三秒。
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她眼下淡淡的青影——昨晚为了调整活动规则,她和阿琪在幼儿园多功能教室改方案到十点,朵朵蜷在折叠椅上睡得正香,发梢还沾着半块没吃完的小熊饼干碎。
“这样会不会太理想化了?”她无意识着手机壳边缘的卡通贴画——那是朵朵用彩泥捏的小蘑菇,晾干后硬邦邦的,“家长工作那么忙,谁会花二十西小时盯着孩子调色?”
但当她清晨睁开眼时,手机推送提示音像串鞭炮似的炸响。
微信99+,私信箱里躺着三百多条投稿,连微博话题#孩子的情绪有颜色#都爬上了热搜第二十三位。
最上面一条是穿恐龙T恤男孩的妈妈发来的视频:小男孩蹲在浴缸边,用蓝色泡泡液在玻璃上画了只歪扭的鲸鱼,配文:“他说这是‘在水族馆里游泳的快乐’,我昨天才知道他攒了三个月零花钱想买门票。”
“夏夏姐!”阿琳的语音消息带着风噪,听起来像是跑着发来的,“我晨跑时路过菜市场,卖菜阿姨都在刷你那个挑战!说她家小孙女把西红柿涂成灰色,结果是因为上周奶奶骂她打翻了番茄汤。”
林夏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心跳越来越快。
有位扎羊角辫女孩的妈妈发了张对比图:左边是课堂上那张血红色眼睛的面具,右边是今天女孩用淡粉色蜡笔重画的,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妈妈今天亲了我三次”。
配文只有一句:“原来我的宝宝早就开始用紫色表达想念——她爸爸出差时,她的蜡笔画里总飘着紫云。”
“系统提示。”视网膜上的面板突然弹出淡金色光带,“用户情感共鸣度突破阈值,建议开放衍生服务。”林夏愣了愣,想起昨晚系统初级教学模块解锁时,后台悄悄多出个“妈妈成长中心”的隐藏功能。
她点开数据统计,家长留言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怎么解读这些颜色?”“孩子涂黑色是生气吗?”“我家宝宝总用金色画妈妈,是在夸我吗?”
下午三点,林夏坐在客厅地毯上,朵朵趴在她腿上玩彩泥,把一团鹅黄色揉成歪歪扭扭的太阳。
“妈妈要开新课啦。”她对着手机备忘录念道,“不是教化妆,是教妈妈们听懂孩子的心——”“妈妈的课!”朵朵突然把彩泥太阳按在她手背上,留下个圆滚滚的印子,“像阿琪老师教我们认颜色那样!”
系统面板适时弹出“妈妈色彩导师”课程框架:基础篇是儿童情绪色彩对照表,进阶篇是结合系统解析工具的实时解读,实战篇是亲子共创方案。
林夏摸着女儿手背上沾的彩泥,想起今早那个卖菜阿姨的留言:“我们没文化,看不懂那些心理学书,但能看懂孩子的蜡笔。”她突然笑了,手指快速敲下宣传语:“每个妈妈都是天生的色彩导师,我们只是帮你擦亮眼睛。”
当晚首播时,林夏特意在身后挂了块软木板,上面钉满孩子们的涂鸦。
朵朵窝在她身边啃苹果,发顶还沾着上午没梳开的蜡笔屑。
“这些不是乱画,是他们的语言。”她举起朵朵画的蝴蝶面具——翅膀是渐变的粉紫,触角用了亮橙色,“看这里,”她指着蝴蝶腹部的浅灰色,“朵朵说这是‘妈妈熬夜时的颜色’。”
弹幕瞬间被“哭了”“太戳了”刷屏。
有位ID“小葡萄妈妈”的观众留言:“我家宝宝总把我画成绿色,原来我总板着脸辅导作业时,在他眼里是这个颜色。”林夏鼻尖发酸,把朵朵抱到腿上,小女孩立刻举起手里的苹果,往她嘴边送:“妈妈吃,甜的,是黄色!”
“系统升级提示。”熟悉的机械音在耳边响起,林夏瞳孔微微收缩——视网膜上的面板正浮现出全新界面,“【高级色彩解析模块】己解锁,请选择下一步开发方向:A.情绪色彩数据库 B.亲子共创成分实验室 C.虚拟色彩陪伴空间。”
她的手指悬在三个选项上方,朵朵突然凑过来看,小拇指精准戳在B选项上:“实验室!像阿琳阿姨做皂皂那样,用彩泥做漂亮的!”林夏低头和女儿对视,看见她眼睛里映着屏幕的光,像两颗泡在蜂蜜里的星星。
手机在桌上震动起来,是阿琪发来的消息:“艾米的助理刚联系我,说这次母婴向漫展想做一个——”林夏刚点开,朵朵突然拽她袖子:“妈妈快看!”首播弹幕里,一条新留言正在刷屏:“求链接!想给我家小宝报名色彩导师妈妈课!”
窗外的夜色渐深,客厅暖黄的灯光里,朵朵的彩泥太阳还黏在林夏手背上。
系统面板的光在她眼底流转,像团越烧越旺的火——有些颜色,人工智能永远调不出来;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上色。
而这团火,似乎正烧向更明亮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