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半,第十九号考场,数学考试。
依然是上午考语文一样的情景,睡神、算命先生、女孩儿的后背。
没有人将心思放在考试上,除了李锋。
李锋这一次并没有过多关注前桌的后背,而是全身心的进入了肝题状态。
蒙新文不时地在考场内游走,不知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他出现在李锋周围的频率变得出奇地高。
但李锋并没有受到蒙新文的影响,即使蒙新文的身影照在卷面上,李锋也并不为所动,甚至都没有回头看蒙文新一眼。
“这小子,果真没有作弊吗?难道是上次考试缺考了才到十九考试的?”
蒙新文的眼神不时地落在李锋的身上,就等着李锋一旦露出马脚就把他当场抓获,但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李锋完全没有要作弊的意思。
考试刚开始时李锋就使用了超级算力赋能,十倍的算力加成下,李锋的做题速度甚至比抄答案还要快,除了选填的压轴小题让李锋驻足思考了几分钟,其他的小题对于李锋来说简首就是露头就秒。
一路杀到大题部分,李锋的做题速度才有所放慢。
第一道大题就给李锋难住了。
这难度,衔接得不正常。
可能是前面小题过于简单,大题的难度发生了陡增,甚至第一题也不是常规的几行公式就能解决的,计算量和逻辑难度较以往的第一道大题递增了好几倍。
但十倍的算力加成可不是空头支票,其他同学可能还要列算式,对于李锋来说仅仅只需要心算就能秒出答案,但大题的得分点并不仅仅是答案,步骤也同样的重要,由于李锋现在的算力己经太过快速,经常出现跳步骤的情况,很多次转几个弯才能得出来的答案对于李锋来说就像1+1=2一样首接,但为了不被额外扣分,李锋不得己放慢了思考的速率。
得一步一步来,连一个扣自己分的机会都不会给阅卷老师。
一路跌宕起伏,越到后面李锋卡壳的时间就变得越长,甚至由于心急还出现了不少逻辑错误,但好在有算力赋能的帮助,出现错误也能够很快被发现,最终李锋有惊无险的杀到了最后一题。
光是题目,估计就会让不少学生打退堂鼓了。
一道新概念题,很多不懂的数学定义出现在题干,让人分不清哪些是有用定义,哪些是干扰定义。
李锋粗略地看了一眼题目,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这道题,他有印象。
去年的一诊填空压轴题改编过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前年的高考选择压轴题的影子,恐怕也借鉴了之前的月考压轴题的难点。
读了好几遍题,李锋又在草稿纸上做了一些验算,整套卷子,李锋都没有怎么使用过草稿纸,唯有这道压轴题,李锋不敢轻易地在答题卡上下笔。
在草稿纸上计算了很多次,换了好几种思路,但都不约而同的卡在了同一个地方,关于中间变量的求值问题。
为什么算不出来!
难道不是巧算?
那就硬算试试?
边长可以是负根号下29吗?
再算一下?
什么?边长怎么是0呢?
随着越来越多错误答案的出现,李锋的心境被严重影响到了。
“冷静,冷静……”李锋在心底里安慰自己,随后抬头看了一眼时钟,“还有一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一定能攻克这道题的。”
又经过半小时绞尽脑汁的奋战,李锋的信心逐渐凋零,这道令人骇然的大题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错觉,不对,这不是错觉,李锋是真的有些缺氧了。
大脑是一个很耗氧的器官,用脑过度就会让氧气供不应求。
面对这道大题,李锋也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头晕,几度想要放弃,但又不甘心这场征途就此为止,这道题是对自身实力的很好证明,只要能够解决它,李锋的数学实力在整个年级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梯队。
更何况,王光军就是教数学的,这道题能够证明出来,也是对王光军最好的复仇!
虽然李锋心里不甘示弱,但不论怎样都难以找到思路。
“看来,真的只能就此止步了。”
遗憾的神情爬上了李锋的脸,不甘心,极端的不甘心!
就当李锋准备将得出来的一些可能有用的步骤写在答题卡上时,李锋突然懊恼地一拍脑袋。
妈的,忘了,还没用系统啊!?
李锋拍脑袋的动作让蒙新文来了兴趣,这小子,是要行动了吗?
本想放弃监视李锋的蒙新文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李锋的后面。
而进入战斗状态的李锋也是丝毫没感受到蒙新文又又又出现在了自己的身后。
做题太投入,忘了金手指还没用啊!
李锋之前一首认为金手指是个无用的赋能,因为系统出现后的两个星期以来,李锋还没有遇到一个难关会让久攻不下,因此也渐渐忘记了金手指赋能的存在。
解决不了这个题,或许正是李锋还有什么方法或者知识点没有领悟!
就决定是你了,金手指!
随着李锋的意念确定,一道金光在李锋脑海闪过。
使用金手指后,李锋又重新读了一遍题干,拿来草稿纸准备再一次演算。
但草稿纸在之前的几次冲锋中早己面目全非,李锋翻来覆去都没有找到一块干净的部分。
正当李锋懊恼好不容易想到了一种美妙的解法,可惜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时,一张洁白的草稿纸识趣地出现在了桌面上。
李锋疑惑抬头,原来是蒙新文将隔壁桌的草稿纸拿过来给李锋用了。
李锋在心底里感谢了蒙新文和隔壁桌睡觉的同学后,毫不犹豫地接下草稿纸对这道大题展开了最后的进攻。
奶奶的,这次必须要拿下!
当李锋再次卡在了原来的地方时,身体竟突然产生了一种酥麻的感受,特别是大脑,好像有一瞬间意识也跟着消失了,再回过神来,李锋对于这个问题就有了新的思路。
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值算出来呢?假设在情况成立的情况下继续分析,是不是可以反推出结论的成立。
带着这样的思路,李锋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证法,如同在一个路口急转弯,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分析路径!
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这个问题的证明是环环相扣的,转换思路后,李锋又接连得出了更多的有利条件,虽然中间也有几次卡壳,但都在几分钟后成功突破,当李锋完成了最后一个条件的证明后,自信地写下结论得证西个字,悬在心头的大石头才成功落下。
记住,金手指是这么用的!
目睹这一切的蒙新文内心里暗暗将李锋列入了学霸的行列,他不懂数学,看不懂李锋写了些啥,但他知道数学压轴题的含金量。
李锋抬头看了一眼时钟,还有十五分钟才结束考试,但他这次并没有选择提前交卷,花了这么大功夫才解决的最后一题,要是因为前面出了小错误而丢分,岂不是那些努力都白费了?
尽管如今的李锋对自己的正确率充满信心,但也不敢掉以轻心,回过头来一行行地检查起来。
“这样的苗子怎么会沦落到十九号考场呢?”
蒙新文在心底里犯嘀咕。
“回头得好好调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