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
【由于地方政权的苏醒和恢复,大量世家重新回迁,秩序在这批世家的建设下,得到了稳固。】
【李徽麾下的五千将士在与瓦剌激烈的战斗中获取了大量的对敌经验,他们这次难得的作战经验使得其中三千骑兵进化成了一支王者之师。】
【大晟骑卫→白马义从】
原本在【云集响应】后的招募下,士气空前高涨,被评定为紫色品质的大晟骑卫,在平定瓦剌骑兵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画面上。
清一色的白马,雄赳赳的行军之姿,领头的骑士高举‘大晟’战旗,好不威风!
晋王握紧了拳头。
这样一支完美无瑕的骑兵部队,这可是她的梦想啊!
【天和元年七月,陆成安作为三军主帅,平定境内瓦剌之乱,尽数坑杀五万余众的瓦剌部众,陆成安之名威名远扬,整个南方百姓欢庆这次大战的胜利,更有人请来画师,将陆成安的人像画下,放入祠堂之中以此震慑邪祟。】
【至此,陆成安——威震四海!】
【史称‘三夷之战’!】
第0069章 君臣奏对,宁王痛惜曾经为晋王‘卖弄风姿’的陆君侯!
如此大捷,震慑北虏诸族的异心。
陆成安一班师回朝就进入了【君臣奏对】之中。
【君臣奏对】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皇帝有重量级的大事要和群臣商议,史官将其记录下来,进行保存。
像陆成安这种大捷之后,【君臣奏对】是属于收尾的工作,相当于是把这一场‘三夷之战’中的细节更好地流传下去。
还有一种,就类似于皇帝想让史官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故意让自己喜欢的臣子在史书上留一笔。
早前时期的君臣奏对,还是很具有‘格调’的事情,很多臣子为了有‘君臣奏对’的机会,疯狂进言劝谏,就为了让自己名留史书。
到了后来昏庸的皇帝为了一己私利,故意让史官给他展现‘完美’的一面,导致君臣奏对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成了互相之间的商业互吹。
而君臣奏对中,有公开场合和私密场合之间的奏对,只要史官在旁即可。
【寝宫——】
【陆成安缓步走入,在乾清宫内,天和帝已经在纱幔后静静候着,在宫内,一位史官坐着,准备记录两人之间的奏对。】
【“臣陆成安,见过陛下。”陆成安微微一躬。】
画面中的史官微皱眉头,抬笔开始指责‘丞相矜功而傲……’,这年头的史官骨头还是比较硬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记录什么事情。
天和帝接手的这个朝政,比秦王接手的朝政要干净许多。
秦王那会儿,大部分的臣子成分不明,什么派系的都有,‘天京之战’,长孙明带着大部分人南迁时,招贤令就凸显了充分的作用,宁王就趁机植入了大量没有背景的寒门。
而陆成安确实不喜欢结党营私。
像现在极为缺乏人才之际,陆成安都没有趁机组建什么政治联盟的党派,在朝中把持权政。
【天和帝苏芷凝走了过来,默不作声地把这一页撕了。】
【史官错愕,稍加思索后,‘丞相于百忙之中,进宫面见陛下,倦而不跪,帝宽厚,恕之。’】
宁王当然看得出来这个史官是典型的舔皇派。
对自己也算是忠心耿耿,但这未免也太不知道变通了。
第一次是说陆成安对待皇帝的态度不恭顺,你对他要求那么高干什么啊,宁王就怕操劳到自己的无敌臣卡,生怕陆成安哪天累着了,直接告老还乡,那就是整个朝廷巨大损失了。
第二次,她已经敲打了一通。
于是史官换了一种写法,意思是丞相劳苦功高,很是疲倦,陛下很宽厚,就免去了丞相应尽的礼节。
你搁这欲扬先抑啊?
宁王恨不得自己来写这个君臣奏对。
【天和帝勃然大怒,不满。】
【“此乃帝师,无需多礼。”】
陆成安其实感觉这个史官写得也挺对的,第一次写的,第二次被纠正后再写的,已经是个合格的史官了。
这多少有点欺负老实人了吧?
而陆成安转念一想,宁王登基为帝,好说歹说也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礼仪还是要做到位的,哪怕咱们之前是有师徒情分,可现在君臣有别,自己表现得太过于倨傲,也容易被猜忌。
晋王是个好人,可不代表宁王是个好人。
有这个机会当皇帝,你又怎么能确定她不会变心?
【“臣惶恐。”陆成安跪在地上叩安道。】
宁王顿时心态炸裂。
陆成安这一跪,意味着在陆成安的心里,已经是有了君臣有别的观点,这样强力的臣卡,她脑子是带点大病才会因为能力猜忌对方,弄死陆成安。
拜托!
她现在最大的野心就是把陆成安抱回家当老婆,陆成安对待她越慎重,越谨慎,越有君臣礼仪,意味着她越没这个机会。
本来计划利用‘君臣奏对’的方式刷刷亲密度和好感度。
现在一看,还起了反作用。
宁王一咬牙。
没关系,这日子还长着呢。
她又不是汉王那个笨蛋大姐,有人才不知道全力保护,哪怕你汉王当时没有这个能量,你好歹也多在人家身上留留心眼啊。
当然,她也不是晋王那个孽畜三姐,全力驱使陆成安干活,每天就想着拖后腿打空陆成安的全部精力,让陆成安过劳致死。
一想到陆成安在晋王刚刚登基的时期,早年,既要帮助晋王早朝处理各部大事,还要单独处理特殊的政令案情,晚上还得侍奉晋王,为这样的昏君‘卖弄风姿’。
农民都没有这么苦的日子好吗?
她完全是可以磨出最后的完美结局。
维持陆成安良好的身体状态。
【“丞相乃是朕的相父,何须多礼?!”天和帝伸手将陆成安拉起道:“此番君臣奏对,爱卿扬我国威,朕心中甚是欢喜。”】
【陆成安向着天和帝如实汇报了本次作战,所用到的军力、部署、对敌的方针、在整个对敌中,哪些将军有亮眼的发挥,按照整个军功,该怎么册封这些将士。】
【史官老老实实地把这些内容记了下来。】
宁王沉思过后,按照上面陆成安已经给她安排好的封赏执行了下去。
她想了想,感觉这其中还差了一些味道,点开物品栏中,她送出了一柄宝剑。
【“丞相匡扶社稷江山,难免有奸佞从中作乱,朕赐你宝剑督战,佑我山河!”】
【一柄宝剑落在了你的手上。】
【剑长两尺八,周身熠熠生辉,绚丽夺目,剑身刻有铭文,仅是看一眼,你就知道此剑来
关灯
护眼
第75章
错乱章节催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