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举的人,毫无骨气。
  孙太后不想说,因为这事儿实在丢人,她自己的情绪都有些稳不住了。
  陆成安顿时是顺势发挥道:“太后,莫不是皇上在敌营薨了?可恨我大明数十年江山社稷,竟崩殂于此战之中,臣欲死战于北京城,同京师百姓共存亡。”
  “势要为皇上报仇雪恨。”
  这话,直接就给孙太后放在火堆上烤了。
  她承认吧,就是默认朱祁镇死了,顺势可能就让郕王登基了,可是把急报上的内容说出来吧……
  可能还不如让朱祁镇死了。
  叹了一口气,孙太后道:“皇儿无虞,只是那也先拥了皇儿在宣府叩门,杨洪等宣府守将不允,故此特来急报向哀家请罪。”
  丢人。
  太丢人了。
  整个朝堂全部处于半个瘫痪的状态,纵观历史,朱祁镇做到了常人不所及的下限操作。
  这很难让人绷得住。
  真的能有那么没下限的皇帝存在吗?
  就连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内心也是大受震撼。
  这得多没脸没皮可以做到被俘虏后给自家人敲门让他们开门迎接敌人入城?
  朱祁钰觉得他做不到。
  他宁肯死在北京城的城头,宁肯一剑自刎,也不会让自己蒙受这样的屈辱。
  这会儿整个大殿都陷入了一种悲戚之中。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或许就是这种滋味吧。
  陆成安忽然拜倒在地上。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还请太后安社稷定江山平民心。”
  此时正是群臣对叫门天子朱祁镇失望的时候,主战派的人心里肯定也对朱祁镇的行为极为膈应,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朱祁镇这些操作,一般的贱畜都做不出来。
  有了陆成安这个人出头,主动抗下‘废立’这种叛经离道,极为犯忌讳的事情,其他人心里悲愤,也就一同附议了。
  一下子,群臣全部拜倒。
  孙太后面对如此重压,已经是扛不住了,加上朱祁镇的所作所为失了臣心,她一个妇道人家怎么扭转局势?
  真正的权利是在群臣和皇帝手上,皇帝不在,群臣也不支持,她的太后,名义上成了孤家寡人,又怎么反对群臣的意见。
  【剧情——扶持上位(已完成)】
  【剧情状态:完美。】
  【剧情内容:已收录展柜,可随时在大厅内浏览。】
  【属臣玩家陆成安奖励——‘战略大师’(仅限于主线模式、剧情模式中使用)、体验玩家苏瑜舟奖励——‘洞察万物’(仅限于主线模式、剧情模式中使用)。】
  【战略大师:使用该技能时,你在进入战场时,可以获得小地图提示框。】


第0021章 不仅敢惹事儿,也不怕事儿
  陆成安内心有一股止不住的兴奋感。
  谁没有意气风发少年时?
  陆成安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偏爱于品阅历史,畅读上下几千年,悠悠华夏,谱写的是一部又一部的英雄史,哪怕很多英雄都是悲剧性的,但是,这些人物身上,他们所行所事,是后人抹杀不掉的光辉。
  有些人知道自己做了这样大不敬的事情,是冒犯君上的事情,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这样去做了。
  因为他们心中的抱负,不是为了一位君主,一个朝代,而是心中的民族情怀。
  固然陆成安毕业以后,成了一个起早贪黑的社畜,每天勤勤勉勉地打工上班,下班之后玩玩手游消遣,但是真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候,陆成安的血还是热的,依然还是少年时的滚烫。
  真和‘于谦’,‘于少保’替换了身份,陆成安可能做不到‘于少保’那般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的效果,可是陆成安绝对不会对不起自己这一身骨气。
  而大明也是自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之后,才彻彻底底确定了整个国家的风气——‘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也就是大多数喜欢明朝历史的人最爱说的那一句‘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而上上下下多少代大明皇帝,除了叫门天子朱祁镇外,多多少少都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了。
  不过,废立皇帝这件事,整个礼法过程是很繁琐的,尤其现在还是大明头一回皇帝被俘,底下的臣属和孙太后全都是磨磨蹭蹭的。
  哪怕陆成安几乎是公开叫板,也没有立刻就着手想办法让朱祁钰上位。
  但,这件事情,哪怕其他人再磨蹭,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不久之后,陆成安就要升任兵部尚书,成为真正的军部一把手。
  至于为什么能有这个位置让‘于谦’顶上去,还真得谢谢朱祁镇。
  毕竟按理说兵部侍郎要老老实实混资历混几年,还要等到时任兵部尚书的官员寿终正寝才有机会上去。
  而这个原因很朴实无华,因为原来的兵部尚书邝埜在乱军之中被杀。
  是的,朱祁镇这次操刀的‘土木堡之变’,葬送的不仅仅是大明精锐之师,还带走了绝大部分靖难之役时颇具战功的武官勋贵和近半的文臣。
  这次御驾亲征,是朱祁镇把他全部家底全部梭哈的战役,这带来的下场就是朱祁镇一波葬送之后,他的亲弟弟朱祁钰接手这烂摊子的时候,根本无人可用。
  于谦能那么快掌控军队,一言九鼎,也是因为明朝的军部已经根本没有人可以制约于谦。
  当时的于谦既得到了文臣势力的支持外、勋贵集团几乎团灭,还有刚刚上位被于谦拥立的朱祁钰的‘蜜月期’。
  所以,这个剧情的难度是放在了新手教程上。
  首先,作为臣子,陆成安不需要担心被君主忌惮,限制发挥的空间,其次朝堂内外全部支持,顺应民心,此外还是守城之战。
  天时地利人和。
  唯一的问题就是陆成安并不懂怎么带兵打仗,但陆成安自己也不傻啊,他不会打仗,那就让会打仗的人去打。
  他又不是常申凯那样的微操大师,十万八千里还要指挥别人怎么去打仗,还要让阵地里的大炮挪一百米炮击别人。
  陆成安最大的优势甚至都不是这些内外的因素,最大的优势是信息优势。
  知道哪些人可以用。
  而他真正意义上要负责什么?
  其实就是负责稳住军心,提高北京城内将士的士气,接着只需要喊出一个字‘打’,光是做到这些就够了。
  至于瓦剌兵临城下,一炮不发就弃城而逃的事情,反正他是做不出来。
  等到老太监金英尖细的声音宣布退朝。
  陆成安头也不回地走出大殿。
  他等下要去郕王府,向朱祁钰索要一个‘放人’的权限。
  陆成安得去都察院监找一个人,之前就说过,术业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