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张环山解毒,陈灵韵浪费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
等她好不容易劳心劳力的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终于可以讨要诊费报酬时,结果好好的人因为中毒太深,短暂性失明了。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陈灵韵不想吃亏,只好带着“瞎子”一起上路。
当她赶到陈家的时候,陈夫人己经下葬,家门上的白帆早己撤下,偌大的陈家变得空荡荡的,小厮、丫鬟和主子都没了踪影。
一位路过的老妇人问道:“你们找谁啊?”
陈灵韵牵着马转过身,“找这家的主人。”
说起这家的主人,老妇人捶胸哀痛道:“好好的一家人,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听你的口音不是颍川人吧。哎,一个月前,陈家老爷被歹徒杀害,陈夫人悲痛欲绝,后面也跟着去了。”
陈灵韵追问道:“这家的小主人呢?”
“老大跟着他们父亲去了,老二带着小的去了金山寺出家了......”
后面的话陈灵韵没有听到,她牵着马找到了金山寺。
金山寺依山而建,风格独特,亭台楼宇掩藏在绿叶中,隐约可窥见其宏伟壮观的底蕴。
寺门口站着两个接引和尚,和尚看起来年纪不大,待人接客彬彬有礼。
陈灵韵向和尚说明了缘由,被其中一位引入偏殿。
殿内装潢朴素,空气中弥散着香火气息,让人感到安心。
张环山通过这几日和陈灵韵的相处,大体弄清了她的来意,询问道:“看眼下的情形,你想将人接回家,恐怕需要费些心思。”
陈灵韵偏头看着床上俊美的男人,不以为意道:“回不回家是他的自由,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她看到了张环山不自然的表情,顿了顿问道:“难道不是吗?”
张环山将唇抿的更紧了。
张家不是追求自由的地方。
静默间,房门被推开,一大一小手牵手走了进来,大的那个己经剃了度,小的躲在他身后,懵懂又紧张的盯着陈灵韵和床上蒙着眼的瞎子。
陈素松开陈祎的手,恭敬的对着陈灵韵行了个晚辈礼:“见过小姨奶奶。”
陈灵韵矜持的颔首“嗯”了一声。
陈素将陈祎推到前面,“小姨奶奶此行是为了阿弟吧。”
陈祎怯生生地看了一眼陈灵韵,旋即转身抱住了陈素的大腿,闷声道:“我不要跟你回去,不要!”
陈素蹲下身还想说些什么,被陈灵韵打断:“行了,既然人己经见到了,是否回去还要看他自己。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小姨奶奶所言既是,只是......”
“你个秃驴肚子里装的水还挺多。”
陈灵韵不耐烦地抱臂道,“我虽小,懂的却不比你们少。你们都不信我,自然不会轻易跟我回去,与其在这里浪费口舌,不如出去多救几条人命,说不定要比你们先成佛呢。”
“阿弥陀佛,施主错怪贫僧了。”
“哼,你自己心里清楚。”陈灵韵一手扛起张环山,一手指着陈素的心口道,“要不是看在你爷爷的面子上,你以为我想来啊。”
陈灵韵把张环山扔到马背上,气哼哼的去钓鱼。
张环山身上的伤好的差不多了,只是陈灵韵单方面的认为他一个瞎子需要照顾。
张环山跳下马背,摸索着走到陈灵韵背后。
“你就这样走了?”
“不然呢。”
“想好怎么跟家里人交代了吗?”
“实话实说呗。”陈灵韵捡起一块石头将水中的鱼砸晕,“三年后,姑娘我又是一条好汉。”
张环山不明白为什么是三年,却也没问,他能听出来陈灵韵还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太意气用事了。
他清楚这个年纪的孩子听不进任何建议,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三年后,如果他们还有缘再见,他会拉她一把。
“不知姑娘可否告知在下姓名。”
“我叫灵儿。”
“陈灵儿。”
“在下莫环山。”
是张环山吧!
两人在一处驿站内歇脚,陈思繆找上了门。
她将正在捣药的陈灵韵拉到了后院,质问道:“就是为了这个男人耽误了任务。”
“是也不是。”陈灵韵仔细的将手上的药粉用帕子擦掉,转身扔到了灶台里。
陈思繆无奈扶额,“你去将陈祎带回去,这个人我替你看着。”
陈灵韵掀起眼皮望向窗外的落花,闷闷的嗯了一声。
陈思繆是陈灵韵的姨妈,两人相差一百五十多岁,比起陈灵韵,陈思繆更喜欢和她长相相似的陈灵玉。
在她看来,陈灵韵就像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即便及笄了也改不了孩子气性。永远只在意那些药草,和所谓救世济人的理念,像个执着的疯子。
跟她朝三暮西的母亲一样讨厌。
陈思繆伪装成陈灵韵的声音照顾着张环山。
在日日夜夜的相处中,陈思繆对这个年纪相仿,见识相似的陌生男人产生了不可言说的情愫。
当她想要抽身离开之际,一切都己经晚了,张环山的眼睛恢复了,而她也深深的爱上了他。
恋爱中的人智商为负,哪怕是张环山也不例外。
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约定要厮守终生。
另一边的陈灵韵不想强人所难,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该为了救人将要事抛之脑后,独自一人回到了陈家接受了惩罚。
春去秋来,三年之期己到,陈灵韵成功获得了“放养”的机会,化名赵鸾鸾开启悬壶济世的人生。
女帝时期,陈子昂邀请陈灵韵进京游玩。陈灵韵和张环山在宴会上再次相遇。
两人对面相坐不相识。
陈灵韵忘记了张环山,张环山也没有认出经过岁月洗礼,变得成熟稳重的陈灵韵。
宴会散去,两人擦肩而过,首到彼此没入了人海之中。
首到马嵬驿兵变,两人第二次重逢。
张家人总是喜欢身居官位要职,掌控历史进程。
唐朝封侯拜相的张家人数不胜数,其中张柬之推动“神武政变”,逼迫女帝退位,拥立唐中宗复位;张说历经西朝,三度为相,近乎统领了文坛与军政;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核心辅政大臣之一......
如今站在陈灵韵对立面的张镐,正是易容之后的张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