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章 曙光与阴影

在寻找替代配角的焦头烂额之际,苏瑶突然想起曾经在一次表演培训班上结识的一位同学——李悦。李悦演技扎实,只是一首缺少机会崭露头角。苏瑶怀着一丝希望拨通了李悦的电话,详细说明了剧组的情况和角色要求。电话那头,李悦听闻这个机会,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当即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苏瑶如释重负,立刻将李悦推荐给林宇导演。经过简单的试镜,林宇导演对李悦的表现十分满意,当即拍板让她加入剧组。配角问题顺利解决,拍摄得以继续,剧组的气氛也从阴霾中逐渐走出,重新充满了干劲。

拍摄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苏瑶在高强度的拍摄下,身心俱疲,但她始终咬牙坚持。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她经常在拍摄间隙和编剧探讨角色的内心世界,不断挖掘角色的深层情感。每一场戏,她都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终于,在全体剧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电影顺利杀青。杀青那天,剧组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庆祝仪式。大家围坐在一起,回顾着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泪水,更多的是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苏瑶看着身边这些一起奋斗过的伙伴,心中充满了感动和不舍。

电影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苏瑶也终于有了一些休息的时间。这段时间,她和沈逸的关系更加亲密,两人经常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沈逸在苏瑶最艰难的时候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支持和鼓励,苏瑶对他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深。

然而,娱乐圈从来都是风云变幻,就在苏瑶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条负面新闻悄然在网络上发酵。有人爆料苏瑶在拍摄期间耍大牌,故意为难工作人员,还晒出了一些断章取义的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这些消息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指责。

“没想到苏瑶是这种人,还以为她是个努力的新人呢,真是看错她了。”

“耍大牌的演员就该被封杀,娱乐圈不需要这样的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苏瑶感到无比委屈和震惊。她第一时间联系林宇导演和剧组的工作人员,希望他们能帮自己澄清。林宇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纷纷站出来为苏瑶发声,他们表示苏瑶在拍摄期间一首非常敬业,从未有过耍大牌的行为,那些所谓的聊天记录都是恶意剪辑拼凑的。

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负面舆论愈演愈烈。苏瑶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大量的辱骂信息刷屏,她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广告商们也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情况,甚至有一些原本有意向合作的品牌开始考虑终止合作。

苏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着那些负面评论,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恶意攻击。沈逸一首陪伴在她身边,安慰她、鼓励她,让她不要放弃。

“苏瑶,别太在意这些不实的言论,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解决的。你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大家迟早会看到你的努力和付出。”沈逸紧紧握着苏瑶的手,眼神坚定地说道。

在沈逸的鼓励下,苏瑶逐渐振作起来。她决定主动出击,搜集证据,找出幕后黑手。她和沈逸一起仔细研究那些爆料的信息,发现这些消息最初都是从一个匿名的营销号发布出来的。他们顺着这个线索,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调查,终于发现这个营销号背后似乎与一家竞争对手的影视公司有关。

苏瑶和沈逸将调查结果交给了林宇导演,林宇导演十分愤怒,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苏瑶的权益。他联系了专业的律师团队,对那家影视公司提起了诉讼。同时,剧组也加大了对电影的宣传力度,通过发布电影的精彩片段和拍摄花絮,让观众看到苏瑶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和敬业精神。

随着电影宣传的深入,一些理智的网友开始重新审视这件事情。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证据漏洞百出,而剧组提供的拍摄现场视频和工作人员的证言却更具可信度。舆论开始逐渐转向,网友们对苏瑶的指责声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她的同情和支持。

就在苏瑶以为事情即将平息的时候,又一个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电影在参加一个重要的电影节评选时,评委们对电影提出了一些尖锐的意见。他们认为电影虽然在艺术表达上有一定的水准,但在剧情节奏和商业元素的融合上还有所欠缺,这可能会影响电影在市场上的表现。

这个消息对于苏瑶和整个剧组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制作这部电影,本希望能在电影节上获得认可,为电影的上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评委们的意见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按照评委的意见对电影进行大规模的修改,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还可能破坏电影原本的风格;但如果不修改,电影很可能在电影节上颗粒无收,上映后的票房也难以保证。

林宇导演再次召集剧组人员开会讨论,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苏瑶看着手中的电影剧本,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部电影对自己、对整个剧组来说都意义非凡,不能轻易放弃。但面对评委们的意见,她也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林宇导演打破了沉默,目光扫视着众人。

编剧首先发言:“我觉得我们的电影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和评委的口味而随意修改。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相信总会有观众欣赏我们的作品。”

制片人却忧心忡忡地说:“话是这么说,但如果电影在电影节上没有获得好的成绩,上映后没有票房,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我们还是要考虑市场的需求。”

演员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争论得十分激烈。苏瑶静静地听着,心中十分纠结。她一方面认同编剧的观点,不想让电影失去原本的灵魂;另一方面又担心电影因为不符合市场需求而遭遇失败。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苏瑶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她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电影核心剧情和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对一些细节进行微调,比如适当加快剧情节奏,在宣传上突出电影的亮点和特色,同时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既能保留电影的独特性,又能提高它的市场接受度。”

众人听了苏瑶的建议,都陷入了思考。过了一会儿,林宇导演点了点头,说:“苏瑶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大家再讨论讨论,看看具体该怎么实施。”

于是,剧组人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他们对电影的后期制作进行了细致的调整,重新剪辑了一些片段,优化了剧情节奏。同时,在宣传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电影的宣传海报、预告片和幕后故事,与观众进行互动,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然而,就在电影即将上映的前夕,又一个意外发生了。电影的发行方突然提出要降低电影的排片量,理由是电影的市场前景不明朗,担心票房不佳会影响收益。这对于苏瑶和剧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排片量的降低意味着电影能够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减少,票房成绩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苏瑶和林宇导演等人紧急与发行方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重新考虑排片量的问题。但发行方态度坚决,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降低排片量是降低风险的必要措施。苏瑶看着眼前的困境,心中充满了绝望。她不知道电影上映后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自己的演艺之路又将何去何从。电影上映在即,排片量却岌岌可危,苏瑶和剧组能否在最后关头扭转局面?而这部承载着无数人梦想与心血的电影,又能否在重重困境中突出重围,获得观众的认可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等待着他们的,是未知的挑战和命运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