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家三口也没特意早起。
不管是孩子还是她,都需要足够的睡眠来恢复身体。
起床后照例煮了浓稠的白粥,等吃过饭后尹春娇将门锁上,带着两个孩子以及一只狗崽子就出发了。
不过这次她选择走下面的路,得让村子里的人知道,她要回纪家了,以后有靠山了。
路过赖子家的时候,她媳妇看到她带着两个孩子下来很是惊讶。
赖子媳妇问:“你这是要上哪里去?”
原主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这里六年,很少下山,尤其是两个孩子,最多就走到赖子家门口。
原主也很少跟村子里的人打交道,平日里只跟赖子媳妇说话,有时候需要什么东西,也是委托她帮忙从镇上带回来。
原主刚生完孩子那段时间,纪母来照顾了几天,后面都委托给了赖子媳妇,算工钱的。
所以原主对赖子媳妇很是信任。
纪芙笑着道:“我哥考上了秀才,这不,带着两个孩子回去认认门。”
他们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外祖家呢。
赖子媳妇多少知道一点原主的事的,闻言很是替她开心:“那就好,父母有时候是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当子女的先低个头,不丢人的。”
“嗯,嫂子,那我就先走了。”
“好,你放心去,家里我替你看着。”
“那就麻烦了,不过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赖子媳妇就笑:“穷家也值万金呢。”
“知道了嫂子。”
纪芙牵着两个孩子,顺着土路一首往村子外走。
走了一半迎面碰到了村长。
她停下打招呼。
村长蹙眉:“不是让你少下山吗?”
他们娘三都是黑户,要是太招摇可不好。
纪芙也没生气:“我娘家哥哥去年考上了秀才,我才知道消息,就打算带着两个孩子回去祝贺一下,可能要多住一段时间。”
村长看他们三人穿的那一身破烂的样子,心道那是祝贺吗?明明是去打秋风的。
要是能打到秋风也好,这日子过的实在没眼看。
“那你让你娘家给点钱,你家那屋子,要是等到了梅雨季节,不一定能撑得过去。”
“好,多谢您提醒。”
说完行了一礼,牵着两个孩子继续走。
因为带着孩子,她也没办法背着或者抱着,更不敢在村子里叫牛车送,倒是狗崽子被三个人轮流抱着,享受了一把。
所以娘西个走到镇上的时候,都己经过了午时了,路上她己经给两个孩子吃了点零食喝了牛奶了。
就算吃过东西了,一下子走这么多路,两个孩子也都累惨了。
纪芙刚到镇上,就碰到了昨天送她回来的徐三叔。
徐老三没认出她来,纪芙正犹豫着要不要打招呼呢,徐三叔走了过来,端详片刻才问:“你家相公是不是跟桐梓镇纪家秀才是同窗?”
纪芙有些懵,“为什么这么问?”
徐老三:“哦,纪家老夫人委托我来接她儿子的同窗媳妇。说是带着两个孩子,我在这都等了一个多时辰了,也只看到你带着两个孩子,所以才来问问。那你家相公跟纪家秀才是同窗吗?”
肯定是纪母担心他们让人来接的,纪芙心里一暖。
纪老爹无情是一回事,但纪母还是尽到当母亲的责任的。
她本想带着孩子们买上新衣服再回娘家的,但如今人家都来接了,也不好再耽误时间。
她点头,“我家相公昨日才去看望了纪秀才,他有事要出远门,所以才让我们去纪家住几天。”
徐三叔打量了一眼他们身上的衣服,心道昨天那位小郎君给钱的时候很是爽快,没想到家里居然穷成这样。
不过也能理解,出门在外总要穿好点。以前还有人家穷的就一身出门衣服,谁出门谁穿。
“是就好,那就赶紧上车吧,早点回去。”
纪芙:“好,耽误老伯了”
徐老三笑:“那你们赶紧上来坐好,这就走了。”
纪芙把昨天穿的男装拿出来垫着,把两个孩子抱上去,狗崽子塞给他们的怀里,再把长袍拿出来挡风,然后坐上去。
牛车慢慢动了起来,纪芙偷偷拿出面包给两个孩子补充点能量,也给狗子塞了一点。
两人又分着喝了一盒牛奶,吃饱喝足后两个孩子就昏昏欲睡。
纪芙趁着徐老三没回头的功夫,把枕头给拿出来了,让两个孩子躺着,然后将袄子盖在他们身上,连同枕头都给盖住了。
今天阳光挺好的,牛车走的也不快,倒不觉得冷。
纪家说是说在桐梓镇上,但其实是在桐梓镇后面的村庄。
村子叫槐树村。
就因为村口那边有一棵需要西五个人合抱的刺槐树,据说有好几百年了,每年还有人来这里祭拜,有人来还愿。
牛车一到槐树那,就能看到纪母站在那等着。
纪芙心里热乎乎的,赶紧把两个孩子喊起来。
两个孩子都是懂事的,闻言赶紧爬起来。
安安还有些睡不醒的样子,眼睛眨巴几下,迷迷瞪瞪的又闭上了。
纪芙就没喊她了。
徐老三也看见了,就对纪芙道:“纪家人厚道。”
“是。”纪芙顺着他说:“不然我相公也不放心我们住到他家来。”
徐老三点头,没再多言。
纪母也看见了车子来了,就赶紧往回走。
牛车本就走的不快,所以等纪母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车子紧跟着也就来了。
纪芙跳下车,将东西塞进包袱里,然后将平平抱了下来。
最后才将安安抱起来。小丫头还没睡醒,趴在她的肩头继续睡。
纪母看着他们穿成这个样子,心里跟针扎似的痛的很。
过年那段时间她病的都起不来,她都差点以为自己就要撒手人寰了。
想让老头子把女儿接回来,可那糟老头子犟得很,就是不肯,说她要是敢死,这辈子都见不到女儿最后一面,就让她带着遗憾去,狠心的很。
她哪里放心的下,就这么熬着熬着,熬过了年,居然给她熬过来了,她本想等再好点就去看望女儿一家,结果儿子又出事了。
纪母忍着想咳嗽的冲动,清了清嗓子。
现在老头子让女儿回来了,既然回来了,她肯定不让她再走了,家里再难再苦,还有几亩田,饿不死他们娘仨。
至于名声,就对外说是亲戚吧,毕竟女儿户籍己经被那糟老头子给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