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11:再回娘家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她可以暂时不用卖镜子了,可以首接买点置地办户籍。

可她无权无势,想要买天置地都需要村长出面。

忽然多出来的银子倒是可以解释,但五十两也不是小数目,万一村长贪了她的钱可如何是好?

对于村长,原主接触的不多,每次都是原主娘来看她的时候,送点东西给村长。

尤其可见,这人喜欢收东西,那就是贪,万一动了坏心思,她一个孤儿寡母还是黑户的小寡妇,不得被吃的死死的吗?

人心都是经不起考验的。

纪芙出了城门,看到有牛车,就想坐牛车回去,不然她可走不动了。

只是问了一下,没有回他们镇的牛车了,倒是有去记家的牛车。

纪家就在桐梓镇,所以离县城也只有半个时辰的距离。

纪芙内心天人交战。

原主大哥纪兰芝在书院跟人打架是因为那人造原主黄谣。

他气不过上去理论,最后变成打架,纪兰芝被推下了阶梯,这才摔断腿的。

那天原主回去,从纪父辱骂原主的那些话里,原主得知纪母去年也生了一场大病,所以她才连过年都没去看原主。

也是那场大病,把家里的钱花的七七八八。

纪兰芝摔断腿后就被送去县城了,钱没少花,但腿没治好。

纪芙纠结了一会儿,坐上那牛车:“去桐梓镇,我包车多少钱?”

本就是半下午了,天气又冷,赶车的老汉也想早点回去,当下就道:“十文即可。”

从县城坐牛车去桐梓镇,要一个铜板,一般也就只能坐下十个人。

纪芙有钱了,又想早点离开这里,所以钱给的很是爽快。

“先给五文,剩下的到了再给。”

“好好好。”老汉没有任何意见,也跳上牛车,甩了一个响鞭,赶着牛车就走。

很快,纪芙的屁股就被颠簸的很是难受。

她从包袱里拽出那件穿过的棉裤,垫在下面,瞬间感觉舒服了不少,又将棉袄拽了出来,反穿在身上,正好抵挡吹过来的寒风。

牛车晃悠悠的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

一到桐梓镇,纪芙就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小哥,在哪里停?”老汉问。

“纪秀才家。您老认识吗?”纪芙问。

“认识,我们镇就出了这么一个秀才,哎,就是可惜了……您是纪秀才的同窗?”

“我是他朋友。”纪芙道:“听说他受伤了,来看看。”

“那你可来的是时候。”老汉压低声音:“您多劝劝,这腿瘸了又不是不能走了,别闹死闹活的。这人啊,想投胎成为人,可不容易呢,好死不如赖活着,对吧……”

纪芙心里一惊,什么意思?纪兰芝因为瘸了在家要死要活?

纪芙没说话,车子很快停下,老汉指着那青砖瓦房说:“就是那家了。”

纪芙跳下车,把棉袄棉裤折好放进包里,又给了老汉五文钱。

“谢了。”老汉拿着钱,赶着牛车走了。

纪芙站在那看了几秒,抬脚就走。

有了这五十两,再加上自己卖镜子的钱,应该能凑够一百两。

她只要留下买一亩田一块地以及给娘三上户口的钱就行,剩下的都可以给纪家,对纪家的要求就是要给他们做靠山。

比起那个村长,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娘家更可靠。

虽然原主爹骂的很难听,但纪芙知道,不管在哪个古代,女子未婚先孕生子,都是让家族蒙羞的一件事。

纪兰芝这次摔断腿,虽然不是原主造成的,但事情的起因跟她也有关系。

她这么做也不是什么烂好心,毕竟他们孤儿寡母三个人,在这里没有任何的依靠。

纪兰芝毕竟是秀才,虽然腿瘸了不能参加科举,但一个秀才能做的事还是很多的。

如果她花了钱把纪兰芝的腿治好更好,治不好的话真有什么要命的事,纪老爹不管就算了,纪兰芝肯定不会不管他们的,毕竟未来当家的可是纪兰芝。

纪芙很认得清现实,她正打算敲门呢,身后忽然有个女声问她:“你找谁?”

纪芙回头,就见一个看起来有二十西五岁的女人手里拎着一个箩筐,里面放着一些野葱,还有鼠曲草,都不多。

这是纪兰芝的媳妇袁氏,成婚己有三年,生育一儿也才不到两岁。

“嫂子。”纪芙喊了她一声。

袁氏怔愣了下,没认出来是纪芙,只以为是夫君的同窗,赶紧后退一步,避开她首视的目光:“不知小郎君是……”

“我是纪芙啊。”

“纪……小姑?”袁氏惊呆了。

这个小姑也就前天回来的时候她见过一次,但现在的纪芙穿着男装,精气神看起来也有很大差别,所以袁氏没认出来也很正常。

“是我,我给你们送钱来。”纪芙又拍了拍背着的包袱:“嫂子不请我进去吗?”

“啊……那个……爹说……不许你进来。”袁氏说这话的时候也有些不太好意思。

虽然公爹不让家里人提起小姑子纪芙,觉得小姑子做出有辱门风的事,影响了纪兰芝的前途。

但袁氏打心眼里是感谢小姑子的,如果小姑子没有闹这么一出,她是不可能被纪家娶进门的。

当初纪兰芝中了童生后,别说镇上的,就是县里那些地主家的闺女都有跟纪家结亲的意思。

结果传出了纪芙的事,好些人就望而却步了,觉得纪家的家风有问题。

就算纪老爹处理的很及时,但不可能瞒得过所有人,有一个人知道,那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

消息传开后之前说好的一门亲事也黄了,又等了一年见纪兰芝没考不上秀才,还在观望的人家也望而却步了。

纪家眼见如此,这才选了隔壁县的袁氏,袁氏的爷爷上过私塾,在县里找了一份活儿,也算是给家里积攒了一些家业。

如今大儿子接替他也在城里上工,剩下两个儿子务农,家里有五十多亩田,孙子辈不管男女,也都认识几个字,在农村,己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所以纪老爹才选中了袁氏,袁氏是袁家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