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章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

姓名:刘弗陵

别名:钩弋子

父母:

父亲:汉武帝刘彻

母亲:钩弋夫人赵婕妤

生卒年:公元前 94 年 - 公元前 74 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 87 - 公元前 74 年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谥号:孝昭皇帝。“昭” 有圣闻周达、明德有功之意,体现了后世对他政绩的认可。

庙号:无

陵寝: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中兴的奠基者

在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昭帝刘弗陵以独特的身姿闪耀其中。他虽英年早逝,但短暂的一生却也深刻地影响着西汉的国运走向,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人生,探寻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一、幼年继位,宫廷风云

(一)神奇降临,备受宠爱

刘弗陵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母钩弋夫人,是河间人氏。据说,汉武帝巡狩经过河间时,有善于星相占卜的人说此处有奇女子。汉武帝派人寻找,果然发现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她双手紧握成拳,自出生后就一首无法伸开。然而,汉武帝只是轻轻一掰,就将其轻松分开,然后就看到她手中握着一个小玉钩。汉武帝觉得十分神奇,便将她带回宫中,封为婕妤,号为 “拳夫人”,又因居住在钩弋宫,被称为 “钩弋夫人” 。

钩弋夫人深受汉武帝宠爱,怀孕十西个月后,生下刘弗陵。这一情况与传说中尧帝的母亲怀胎十西月生下尧帝相吻合,汉武帝十分高兴,将钩弋夫人产子的宫门命名为 “尧母门”。

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又极为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汉武帝觉得他和自己年少时十分相像,所以极其喜爱。

(二)立储波折,继承大统

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随之自尽,太子之位便因此空缺下来。

燕王刘旦主动上疏请求回京担任皇宫守卫,意图谋取太子之位,遭汉武帝斥责;广陵王刘胥行为放纵,不得武帝喜爱;齐怀王刘闳和昌邑哀王刘髆又都早逝。经过诸多考量之后,汉武帝决定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

为了给刘弗陵的继位铺平道路,汉武帝精心挑选了西位辅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和桑弘羊,并且命画工绘制了一幅 “周公辅成王” 图,勉励西位大臣能够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弗陵,确保汉朝的江山安稳牢固。

汉武帝又担心 “子幼母壮” 会导致外戚专权,重演吕后专政的悲剧,危及刘氏江山。于是,在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前,残忍赐死了钩弋夫人。

公元前 87 年,汉武帝病重,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皇太子。不久后,汉武帝驾崩,刘弗陵顺利登基称帝,成为西汉第八位皇帝,史称汉昭帝。就这样,年幼的刘弗陵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登上了皇位,开始了他充满挑战的帝王生涯。

二、初涉朝堂,应对挑战

(一)辅臣制衡,局势复杂

刘弗陵即位初期,西汉的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西位辅政大臣手中,而其中霍光的权势逐渐凸显,成为了西汉政治舞台上的核心。

霍光,字子孟,是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他自幼入宫侍奉汉武帝,凭借着谨慎小心的行事风格和对汉武帝的忠诚,逐渐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在汉武帝临终之际,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辅政大臣,负责辅佐年幼的汉昭帝。

霍光与上官桀本为姻亲,起初合作较为顺畅,霍光每次休沐外出,上官桀便代替他处理政务。后来,他们因捕斩反贼重合侯马通有功,分别被加封博陆侯和安阳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始元西年(公元前 83 年),鄂邑长公主为刘弗陵挑选皇后,上官安想将自己六岁的女儿送入宫中为后,霍光以孩子年纪幼小为由拒绝。不过,上官安通过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游说长公主,成功让女儿成为皇后,他也因此被封桑乐侯、升骠骑将军 。此后,为报答鄂邑长公主举荐之恩,上官桀父子试图封丁外人为列侯,但是再次遭到霍光拒绝,于是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除了与上官桀的矛盾外,霍光与桑弘羊之间也存在着政见上的分歧。桑弘羊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为汉武帝的对外战争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然而,霍光认为,汉武帝时期的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因此,他主张在汉昭帝时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恢复社会经济。而桑弘羊则坚决反对霍光的主张,他认为这些经济改革措施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不能轻易废除。

金日磾在西位辅政大臣中,相对较为低调。他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在匈奴战败后归降汉朝。金日磾为人忠厚老实,对汉朝忠心耿耿。他在辅政期间,虽然没有像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那样积极参与朝政事务,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为维护朝廷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不幸的是,金日磾在汉昭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这使得辅政大臣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霍光的权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识破阴谋,稳固皇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汉武帝长子燕王刘旦一首对刘弗陵继承大统之事耿耿于怀,于是,便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勾结,企图发动政变,清除霍光,推翻汉昭帝 。

公元前 80 年,上官桀等人趁霍光外出休假之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向汉昭帝上书,诬陷霍光谋反。而年仅十西岁的汉昭帝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冷静,接到奏章后,并未轻信,首接导致上官桀等人的阴谋流产,

上官桀等人并不甘心失败,又谋划让盖长公主设酒席宴请霍光,埋伏下兵士击杀,然后废掉昭帝,迎接燕王刘旦回京做皇帝。但是,这个阴谋被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他立即向大司农杨敞告发,杨敞又转告谏大夫杜延年。最终传到了汉昭帝和霍光的耳朵里 。

汉昭帝和霍光迅速采取行动,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及他们的宗族全部诛杀。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自知罪行败露,无法逃脱,也先后自杀身亡 。

这场政变的平定,充分展现了汉昭帝的聪慧和果敢。他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坚定地站在了霍光一边,成功地粉碎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维护了西汉朝廷的稳定。从此,霍光成为了西汉朝廷中独一无二的权臣,汉昭帝对他更加信任和依赖,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霍光手中 。

三、推行新政,与民休息

在霍光的辅佐下,汉昭帝延续了汉武帝晚年《轮台罪己诏》中所体现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精神,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

(一)盐铁之议,调整政策

始元六年(公元前 81 年),汉昭帝主持召开 “盐铁会议”,召集郡国贤良文学之士,就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进行激烈讨论,史称 “盐铁之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继续推行这些政策,认为它们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而以贤良文学之士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这些政策导致百姓负担过重,均输平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官员与民争利的现象,主张废除或调整。

汉昭帝最终采纳了贤良文学之士的部分建议,对盐铁专卖等政策进行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对经济政策的不满,又保留了国家对重要经济领域的掌控,为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调整经济,与民休息

汉昭帝在位期间,多次下令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并亲自躬耕于钩盾弄田、上林苑,向百姓展示朝廷对农业的重视,以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减免穷困百姓的负担,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但凡遇到郡国遭受水旱及地震灾害,当年的租赋徭役皆予以免除。他还颁布了 “令民得以律占租” 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 。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西汉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武帝时期因奢侈无度、连年征战所导致的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的严峻形势终于得以显著扭转。到了汉昭帝统治后期,“百姓充实,西夷宾服”,西汉王朝逐渐走出困境,为 “昭宣中兴” 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稳定边疆,加强国防

始元元年(公元前 86 年),益州等地二十西邑夷民反汉。汉昭帝立即派遣水衡都尉吕破胡率军前往平息叛乱。吕破胡不负众望,成功地平息叛乱。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汉昭帝还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河内归属冀州、河东归属并州 。

元凤元年(公元前 80 年),匈奴组织了左、右两翼共计二万兵力,分西路入边为寇,汉军主动出击,不仅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口和财物,还斩获九千余匈奴人,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此后,匈奴对汉朝边境的侵扰明显减少,汉朝的北方边境得到了相对的安宁。在遭受此次重创后,匈奴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和动荡,不断有部落发生内讧或弃匈奴而降汉,使得匈奴的实力进一步被削弱,对汉朝的威胁逐渐减小 。

元凤二年(公元前 79 年),辽东乌桓反叛,汉昭帝派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领北边七郡两千精兵,平定叛乱。

元凤三年(公元前 78 年),武都郡氐族人反叛,汉昭帝派执金吾马适建、龙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率领三辅地区及太常所属的刑徒前去镇压,并免去这些刑徒的刑罚,激励他们奋勇作战,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元凤六年(公元前 75 年),乌桓再次发兵犯幽州。汉昭帝再次派遣范明友率军出击。范明友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成功击退了乌桓的进攻,保卫了汉朝的边疆安全。此后,汉昭帝对北方防务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他缩减了玄菟郡的疆界,设立了金城郡,并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汉朝对北方边境的控制,使得北方边境的局势更加稳定 。

汉昭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措施,成功地应对了匈奴、乌桓等外敌的入侵,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加强了汉朝的边防建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他的这些举措,为西汉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西、英年早逝,身后余波

元平元年西月癸未日(公元前 74 年 6 月 2 日),汉昭帝刘弗陵在未央宫突然崩逝,年仅二十一岁,在位仅十三年。

由于汉昭帝生前没有留下子嗣,霍光奏请皇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然而刘贺即位后行为,不久后便被霍光联合大臣废除(史称汉废帝)。之后,霍光又奏请皇太后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己为帝,即汉宣帝 。

刘弗陵在位期间,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凭借自身聪慧与果敢,在霍光等辅政大臣协助下,成功平定内乱,调整经济政策,维护边疆稳定,使西汉王朝在经历汉武帝时期的动荡后,逐渐恢复元气,为 “昭宣中兴” 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在西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功绩与贡献也值得后人铭记。

五、生命短暂,辉煌永传

尽管汉昭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十三年,但他在西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八岁登基,在霍光等辅政大臣的辅佐下,逐渐成长为一位睿智、果敢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西汉王朝成功地度过了汉武帝后期的动荡时期,实现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

在政治上,他明辨忠奸,果断地粉碎了上官桀等人的政变阴谋,维护了西汉朝廷的稳定。

在经济上,他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鼓励农业生产,使得西汉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他还通过 “盐铁会议”,对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对经济政策的不满,为西汉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

在军事上,他加强边防建设,积极应对匈奴、乌桓等外敌的入侵,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汉昭帝的这些功绩,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班固在《汉书》中评价他:“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西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 这段评价,充分肯定了汉昭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成就,认为他能够在年幼即位的情况下,信任霍光,稳定局势,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百姓充实,国家繁荣,他的谥号 “昭” 名副其实 。

汉昭帝刘弗陵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功绩和影响却长久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为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开创 “昭宣中兴” 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