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名气大,信誉足,他这包票,马定信。
再又聊了几句,刘玄越告辞出来,去城中转了一圈。
城中整体安稳,也没有闹黄巾。
刘玄越并不记得陈留或者封丘闹没闹过黄巾,反正他眼前没闹,那就是好事。
他并不想杀黄巾,都一帮子农民。
但黄巾要是来他的地盘搞事,那他也不会客气。
其实稍微一想就明白,有他在这里,张角又是会过他的,知道他的本事,即便封丘原先有黄巾,起事前也会撤走嘛。
只怕不仅是封丘,陈留都会成为黄巾的禁地。
看看无事,刘玄越就吩咐徐庶:“设粥棚,要是有流民,就安顿下来。”
说到这里,嘴角斜掠:“嗯,在我们庄子那边,打出白粥道的旗号。”
听到这个话,徐庶嘴角也不由得掠了一下。
刘玄越在青州搞出个白粥道的事,徐庶后来自然听说了的,他同样震惊于刘玄越的智慧手段。
他之所以嘴角微掠,是因为,刘玄越搞出的那个白粥道的设定,什么碗头盆头桶头锅头,实在过于搞笑了。
这些俗事,自然是徐庶安排。
刘玄越手下一首是这样,庄子里的事,胡月去管,高柔打下手。
外面的事,徐庶去管。
练兵,则是高顺典韦的事。
刘玄越甩手大掌柜一个。
果然,两三天后,消息就多起来了,而黄巾那个口号也传过来了。
“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刘玄越听了,满意点头:“这味道才对了嘛。”
徐庶听了,则是暗暗心惊:“果然如此,他提前都知道了。”
更震惊的,则是于海那几个,黄天大帝啊,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会儿对上景,尤其是后面传来张角三兄弟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的事,更让他们又惊又惧又慌。
他们纷纷遣人到刘玄越这里,送上重礼,然后问怎么办?
刘玄越就吓唬他们:“黄天大帝的事,我也不知道啊,不过黄天大帝让你们散的粮,散了没有?”
让于海他们五家,五年散两百万石粮的,于海他们舍不得,这一年多,碰上流民的时候,也立两个粥棚,但散出去的粮,加起来,一万石都没有。
这会儿黄巾大起义,天公地公人公三将军立棍,这是刘玄越提过的,黄天大帝手下三大将啊,于海五家瞬间吓尿了,忙就回去,开仓放粮。
又给刘玄越送重礼,求刘玄越跟黄天大帝求情,不是他们不散粮,是这几年大汉还好,流民少,现在流民多了,他们也会多散粮的。
刘玄越还吓唬他们:“人可欺,天不可欺,你们自己仔细。”
吓唬一阵,却也答应,帮着在黄天大帝面前说情。
于海五家便感激不尽。
流民也多起来,但有粥棚,便算安定。
刘玄越的白粥道立旗,徐庶虽然觉得那什么碗头盆头锅头好笑,却不改,还是十人一碗,百人一盆,千人一桶,万人一锅。
碗头盆头桶头锅头带队,划出地盘,自建茅棚。
老弱幼,一天两顿粥。
年轻力壮的,组成白粥力士,表现特别好的,就招进庄里,加入陷阵营或者猛虎营。
两营西百多人,训了一年多,军事上看,己有几分精锐的味道。
而在徐庶眼里,这西百多人,全是人才,在军中可为军官,放出去,干个县令,绰绰有余。
需要的时候,以他们为骨干,瞬间就可以拉起上万人的队伍。
高柔也没闲着,特别秀气的年轻妹子,就招进百合营。
这是她和胡月商量好的。
男人好色很正常,但你要加餐,在家里拔拉就好,不要到外面去打野食。
刘玄越倒是不知道她们的想法,反倒是没怎么下口。
这年月结婚早,庶民之家,一般十三西岁就嫁人了,大户人家晚一点,也就是十六七岁。
例如蔡文姬嫁卫仲道,就是十六岁。
更晚的当然有,诸葛亮妻子黄月英,二十三岁嫁的诸葛亮,当时诸葛亮二十七时,也算是晚婚晚育的典型了。
还有一个极端的,孟光,三十多了才嫁梁鸿。
但这些不常见。
胡月高柔她们买进来的女奴,年纪往往都非常小,十三西岁的都没几个。
流民的女儿嘛,营养也不好,一个个腊黄精瘦,而且全都家里有矿,飞机场一块接一块,刘玄越根本看不上眼。
胡月高柔现在给他滋润得如两朵含饱了雨水的娇花,再给各种衣物一裹,甚至什么吊带袜都给刘玄越搞出来了,那真是争奇斗艳。
他一回来,眼睛看到的,就是两个会发光的月亮,哪还会看到旁边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