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审讯,那几人对密谋刺杀林新之事全部招供。
老朱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他下令将那四个主谋五马分尸,将他们知情的家属全部斩杀,不知情的家属全部发配边疆。
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没收充公。
并且,将这些处罚昭告天下,以告诫其他人,若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会落到同样的下场。
老朱的做法令林新很解气。
短时间内,林新可能不会再遇到刺客了,但他仍然不能大意。
防身用的燧发枪还是要造的,只不过要分别制造枪身和弹药,有些麻烦。
那些现成的东西,军器制造局里都有,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就行。
大明朝正处于世界军事战争方式的变革时期,同过去纯体力格斗、冷兵器交锋不同,火药武器已经大规模运用到战争中了。
洪武初年,老朱就设立了军器制造局,制造包括火器在内的军用品。
后来军器局被拆分,其中制造军装、马鞍的权限划归新部门。
军器局则专门制造兵器,包括一部分火器。
而大规模的火器制造则交由内廷内官局的火药司和兵仗局负责。
老朱对火器很重视,严格控制,在这期间,火器制造为中~央专管,外官、外省少能涉猎。
但中~央产能有限,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火器需求,老朱将火器制造权限下放,各布政司也可以自己设置军器制造局。
自此,大明各省都有了军工厂,都能独立制造火器。
不过,各省想造火器,需要向兵部报备,并得到兵部同意。
应山只是个小县城,当然没有军械制造局,只有更高级别的州府才有。
离过年也没多少天了,到时候回京城,去京城的兵工厂,让他们先造几把出来。
顺便把改造的成品拿给老朱、朱标他们看看,让他们也见识一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也越来越冷了。
纪无忧的伤已经好了。
单羽也恢复的差不多了。
田地里也没什么好忙的,百姓们都在为过年做准备。
离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今年有夏原吉这个县丞留守,林新放心多了。
可以早点回京城过年,年后也可以晚点过来。
腊月中旬,林新就带着单羽、纪无忧,和杨超一起回京城。
又过了一年,林新比去年更出名,也更被老朱信任,所以想巴结他的人就更多了。
为了避免与那些人碰面,林新决定,还是和去年一样,在杨超家暂住一段时间。
回京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皇宫面见老朱。
林新在奉先殿见到了老朱,朱标也在。
时隔一年,再次见到林新,朱标高兴不已。
“林医师总算是回来了,一年不见,你更像个父母官了。”
“殿下过奖了!看样子,您这一年依然在坚持锻炼身体,越来越健硕了,身体也是越来越好了,看起来反而更年轻了。”
“哈哈,都是你的功劳,你那套健身法确实很有效!我现在已经习惯了。”
“殿下,只要坚持下去,对身体肯定是有好处的。”
“嗯,我会坚持的!对了,上次你们遭到行刺,听说小羽姑娘伤的很重,现在怎么样了?”
“多谢殿下关心,她恢复的差不多了。”
“那就好!以后你们还要多加防范。”
“嗯,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老朱看过林新的日记,知道他此行的目的。
再次见到林新,老朱还是像从前那样严肃。
“那些人已经被朕狠狠的处置过了,不过你还是得小心点。”
“多谢陛下关心!臣这次来是有一事相求。”
“你说!”
“臣想去一趟京城的军器局,让他们帮忙造几把燧发枪,用来防身。”
听了这话,朱标顿感好奇。
“燧发枪?那是什么样的枪?”
林新认真的回答道:
“回禀殿下,那枪跟火铳差不多,只不过它不用点火,直接扣动扳机就能发射弹药。
而且它的枪身可以做得更短,随身携带更加方便。
有了燧发枪防身,我的人身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火铳的制造原理是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推动铅弹或铁弹出膛发射。
使用的时候,要先在火铳中装填火药,然后再点燃火药。
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燃气,使子弹被压缩并弹出火铳膛口。
火铳有一定的威力,能造成致命的伤害。
但在这个时代,条件有限,火铳制造精度较低,不同火铳弹道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都不是很高。
而且,火铳装填需要较长时间,发射速度较慢。
另外,它还有爆炸风险,容易给使用者和周围的人员带来伤亡。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是使用火绳点火的,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正常发射。
点火时间也不好控制,有时还没瞄准,就过早的点火误放了。
林新本想制造出更厉害的枪械,比如左轮手枪、步枪什么的。
但以目前的条件来看,除了燧发枪,其他的还很难达到。
制造出精密的枪身并不难,难的是无法量产高精度的子弹。
所以,那些还是先放一放,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做。
在林新看来,在火铳的基础上改造出燧发枪还是很简单的,就是多加了一个燧发装置而已。
一个小小的燧发装置,就能解决点火的问题,大大的提高射击效率。
而且,以目前的技术,燧发枪完全可以实现量产。
林新曾在日记里描述过燧发枪,当时老朱也感到很新奇,现在有机会当面问他了。
“你说的那燧发枪,不用点火就能发射弹药?”
“回陛下,是这样的。”
“那是怎么做到的?”
“只需要在火铳的基础上稍加改进一下,添加一个燧发装置就行了。”
老朱点了点头。
“朕也不知道你说的燧发装置是什么,如果你说的那种火器真的能造出来就好了。”
“请陛下放心,只要让臣去一趟军器局,臣肯定能造出来。”
“那好吧!明天让太子陪你去一趟。”
朱标大喜道:
“父皇,真是太好了!儿臣也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