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6章 大雨停歇

“这到了西南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你想要媳妇还是过几年吧。”

楚飞噘嘴,他也想要个大嫂这样的媳妇。

多可爱,还挺陪他玩。

可惜大嫂除了龙椅上那个傻逼皇帝,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死光了。

不过,楚飞把视线看向角落里。

林逸之怀抱着五个月大的妹妹,正在哄她睡觉。

似乎是察觉到什么,林逸之抬头看过来。

对视上楚飞的眼睛,温柔的笑笑。

楚飞一下子怔在原地,耳尖不由自主的红了。

那天以后,楚飞总是积极的帮林逸之干活,虽然也没什么活干。

林逸之是文人喜欢看书,楚飞从小就不爱读书。

可是他又不能跟林逸之谈论功夫,一时之间抓耳挠腮的。

五天后,连绵不绝的大雨总算是停了。

他们要启程了。

宋迟掏出来三辆车,他跟楚潭还是走后面。

十日后,他们到达中原和西南的边界。

还未进城,官道上全都是百姓。

他们大包小包的背了不少东西,看样子是要搬迁。

“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杜若掀开车帘,看到那么多百姓赶着牛车还有不少徒步的。

“风宁,离开官道找个安静的地方。”

他们在不远处的大树下停下车。

林帆和楚飞去打听消息,没多久就回来了。

楚飞喝了口水说:“打听出来了。他们是准备逃荒的。”

原来。

大雨停后,所有人都以为灾难过去。

不少人开始返乡打算重新开始。

谁知道自那日起,温度一天比一天高。

堆积的水迅速褪去,土地开始干涸,就连河水都在下降。

靠天吃饭的百姓还有什么不懂的。

趁着现在还有水,他们不如早点离开。

不然等到彻底干旱就完了。

“看来这个王朝的气数真的要尽了。”

他们之前下雨的时候,楚潭存了不少水,这一路走来也一直在补充。

所以他们不缺水。

“大哥,咱们要去西南的丰都,不知道那里会不会缺水?”

“丰都靠山,山高林深,想必不会干旱。”

“爹,你不用担心。书上说凡深山都有湖泊,以前逃荒的时候也有很多人选择进山。”林逸之缓缓说道。

“是这个道理,那咱们接着走?”

“走吧”

两日后黄昏。

金水镇。

他们换乘一辆马车打算进城。

楚潭驱赶着马车,看到城外聚集着不少百姓,那些人全都是四面八方的村民。

楚潭不动声色的过去。

城门是关闭的,门口坐着几个带刀的官差。

有人排着队。

楚潭掀开帘子:“爹娘,你们别下来,我去打听打听。”

现在一家人都诈死,还不知道这里收到消息没有。

他们打算进城去探查一二。

“相公,我也去”

这种事情怎么能少了宋迟。

他来到古代,对什么都好奇心重。

楚潭牵着他下车:“一会跟好相公,不要乱跑。”

“嗯嗯”

楚潭揉揉他的脑袋,带着他往城门口走。

“官爷,求你们放我们进去吧。我是良民,买点粮就走。”

“少废话,想进城一人十两银子”

“官爷,求求你们了。我们真的没有这么多。一两银子成不成?”

“滚,这是县令制定的规矩。没有钱的赶紧滚。”

“官爷官爷”

被缠着的官差不耐烦的拔出刀,众人吓的后退一步。

“告诉你们啊,有钱就进去。没钱赶紧滚蛋!”

“再妨碍老子办事就砍了你们。”

这一阵威胁下,队伍顿时散了大半。

不少人垂头丧气的离开。

“真是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是啊,庄稼全都淹了,现在地里又干旱。”

“这些该死的官差又不让我们进城买粮,真是要断人活路啊。”

“朝廷到现在也不管,这是什么世道。反了算了!”

“快住嘴,这话叫别人听见还能活吗!”

一群人行色匆匆的离开,楚潭若有所思的看着他们。

“相公”宋迟见楚潭不走了,晃晃他的胳膊。

楚潭回过神:“没事”

只是原本打算一家人都进城,现在看来还是要露宿在外面了。

尽管进城费贵,但还是有人掏得起。

队伍很快就轮到 他们。

“一个人十两。”

楚潭掏出二十两:“我家两个人。”

官差收了钱扫了他一眼:“文书拿来。”

楚潭递过去。

官差扫了两眼,见身形差不多问了句:“当兵的?”

“是。”楚潭面不改色。

“行了进去吧”

楚潭回头对马车上的楚飞挥挥手,打了个手势。

楚飞回了个手势,楚潭带着宋迟进城了。

“爹,我们找个地方等哥吧”

“找个人少的。别离太远。”

“我知道。”

认识楚潭兄弟的可能不多,但是楚啸这张脸还是很多人认识的。

尤其楚啸曾经在西南也是赫赫有名的。

再说进城的两个人。

跟城外的百姓不同,城镇里面热闹依旧。

一点也看不出来天灾降临。

“大爷来玩啊。”

“大爷~”

秦楼楚馆的生意依旧火爆。

宋迟往里面看,美酒佳肴,笙歌燕舞。

还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两人去了粮店,楚潭看了下价格,比他们离开京城前涨了三倍不止。

依旧供不应求。

楚潭掏钱买了两袋,顺便打听消息。

宋迟在他聊天的过程中,也没有闲着。

他就在对门的点心铺子转悠,确保楚潭能看到他。

“客官,您要买点心吗?”

宋迟低头闻了闻,味道不错:“这鲜花饼多少钱?”

“一两银子”

“什么?”

怪不得门口连个人都没有,生意这么差。

见到宋迟惊讶,点心铺的小二解释道:“客官有所不知,现在中原大旱,吃的都是往年的余粮。这眼下所有的 粮食都翻倍。我们这点心铺子也快开不下去了。”

“这么严重”

小二慧眼识珠,打宋迟一进来就看出来他不是穷苦百姓。

毕竟这个时候还来逛点心铺的,家里肯定有余粮。

“是啊。我还听说啊。皇上不下令赈灾也就罢了,还把周围几个镇的粮食都调回国库,你说这么做。各地的粮价能不涨吗”

这还真是找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