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章 丰收的大头菜

吃完了饭,休息了一下,等到下午村民出去下地的时候,刘飞也在王绍平陪同下,到村里田地里面逛了起来。

逛了一会,来到了吴家两兄弟的田地旁边。

“吴老大、吴老二,快看,谁来了。”王绍平大声喊道。

两人正在田里忙,听见了喊声,看了过来。

“是委员,委员来了。”

“委员来了!”

两兄弟连忙放下了农具,从地里抱起一大堆大头菜,就跑了过来。

两人一来到刘飞前面,放下了大头菜,就立即跪了下去。

“委员,多谢你救命之恩。要不是你,我们家可就完了。”

“委员,我不会说话,我给你磕头了。”

“砰砰砰”,声音非常响。

“起来,快点起来。”刘飞吓了一大跳,连忙手忙脚乱的拉起他们,只是才拉起一个,另一个又跪了下去。

“快点拉起他们。”

柳楚悦和巴坚使劲去拉另外一个。

还是没有拉住,两个人硬是使劲磕了十几个头才站了起来。

刘飞这才松了口气,连忙向旁边看了看。幸好,幸好,没有举起手机的人。否则可就成网红了,要是有心人再编辑一个抢眼球的标题,比如乡干部欺压百姓,百姓跪地求饶。或者官威逼人,百姓求饶。要是这样发到网上,刘飞可就受不了。

“好了,感谢就不用了。还有,以后绝对不能再这样跪了。”刘飞严肃的说道。

“好的,我们以后不跪了。”吴家两兄弟不理解,但是听话。

刘飞看了看两人,全身都是泥土。

“你们现在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主要是这些大头菜。"

“收成怎么样?”

吴家两兄弟皱着眉头说道:“收成太好了。比往年多多了。”

“既然收成好,为什么还不高兴?”

两兄弟相互看了一下,又看了看支书。

“看我干什么,委员问你们,快说。”

吴老大才说道:“今年大家都丰收了,喂猪和自已做腌菜都用不了这么多。就算拿去卖,也卖不完。”

“你们往年也种大头菜,以前是怎么处理的?”

“以前主要是拿来喂猪和自已做腌菜吃。还有一部分就是送到县城的收购站卖。”

大头菜就是做榨菜的重要原料,在川省这边,榨菜可是非常出名的,川省的榨菜可是畅销全国的。

“现在收购站还收大头菜吗?”

吴老二摇了摇头:“不收了,早就不收了。今年丰收,根本就不缺大头菜。”

“是呀,委员,往年的价格都在1元一斤左右。今年的价格太低了,才七八毛,看情况,大头菜价格还会降低。”

“你们有什么打算?”

吴家兄弟两茫然的看着地里丰收的大头菜:“我们也不知道。”

“那行,你们先忙吧,我去其他地方看看。”刘飞说了一声。

“好的,委员。我们就不打扰你了。”说完,两兄弟,又抱起大头菜,转身找了一个竹筐装了进去。

“委员,这是我们自家种的大头菜,都不值钱。你拿去吃。”

“嗯,刚好我也想尝尝你们本地的菜。”话音一落,不等刘飞行动,巴坚就主动把竹筐接了过来。

柳楚悦也立即从包里拿出20元钱,递了过去:“这是委员给你们的菜钱,拿着吧。”

“不行,不行。”两兄弟连连摆手:“我怎么能收委员的钱呢,这绝对不行。”

“拿着吧。”

“我们不要。”

“小柳,把钱收起来吧。”吩咐了一声,刘飞从自已的包里,拿出两盒中华,一人递了一盒过去。

两人家里经济收入都不高,平时才抽点一两块的烟,此时看到中华烟,知道就是好烟,但是不知道多少钱。

“钱不拿,但是烟要拿。拿去抽吧。”刘飞强硬点把烟塞了过去。

旁边的王绍平看到了,羡慕得直冒烟。

刘飞接着又去了其他几家,在地里看了看,又去了村里几户人家里。走了一圈下来,确实整个村子都丰收了,但是却没有丰收的喜悦。

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回了乡政府宿舍。

接下来的几天,刘飞连续跑了几次三水村,把村里的情况摸清楚了。

一大早,刚上班,刘飞就去了段长风办公室。

“刘委员来了,有什么事吗?”段长风泡了一杯茶,递给了刘飞。

刘飞接过来喝了一口,说道:“乡长,我不是挂点三水村吗。这几天就走访了一下,结果发现村民丰收了,但是钱却没有挣到。”

说着,刘飞就把村子里的大头菜的情况讲了一遍。

“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是。今年的情况确实很麻烦,不仅是三水村,甚至我们乡,我们县的大头菜都丰收了。但是市场就只有这么大,需要的大头菜也只要这么多。现在谁能卖出去,就得看各自的手段了。”段长风也叹了一口气。

“乡长,我想我们既然是公务员,就要为人民服务,把群众的需求记在心中,努力去解决。我也知道现在全县都是这个情况,大家都难,但是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刘飞说道。

“我们能做什么?是你,还是我,或者是书记杨德全。别看我们都是乡领导,在流斌乡还算个人物,但要是出了我们县,啥都不是。我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段长风再次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只是我想去试试,万一成了呢。”

“刘委员,你们年轻人就是有激情,有热血。关于大头菜丰收的事情,前一段时间县里也召集了各乡开会商议,最后由县政府出面,才与收购商达成了协议,按照去年采购量8成的标准,在我们采购。”

“8成?今年大丰收啊,采购量竟然还降低了?”

"8成还算好的了。很多县都只有6成,甚至有的只有5成。而且价格越来越低了。"

“不是七八毛一斤吗?”

“七八毛一斤,那是以前的价格了,现在最新的价格是5毛一斤,而且还没有多少人要。”

想不到情况竟然这么严峻。

怪不得看到了村民大丰收,乡政府也没有派人帮忙销售,村民也不来找乡政府,看来大家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