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章 偶遇

周斌离开后,刘铁柱夫妇在商量周斌的私事。

“媳妇,你说要不要给咱老连长找个对象?”

李秀莲也正有此意,显然是对刘铁柱这个建议上了心,不过单位没有几个合适的年轻姑娘。

思来想去,她说道:“咱们纺织厂来了一个新来的高中生,很年轻漂亮,脾气也好。”

刘铁柱被提起了兴趣:“这个不错,挺般配的,和老连长挺般配的。”

“就是家庭成分不好。”刘铁柱一听,也不再多说什么,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

周末清晨,周斌洗漱完毕,胡乱吃了顿早饭,背着挎包就准备出门。

现在家里没有个女主人,一个人待着也无聊,周斌准备去信托商店买个收音机。

顺便去买辆自行车,今天买车出奇出奇的顺利,也没有挨揍。

这个时代禁止打骂顾客,可是挂在供销社的墙上。

来到派出所,很快就扎上了钢印,刚好碰见了上次管理户籍的警察小李。

有熟人就是好办事,可买收音机却却让周斌有了困难选择症,在逛了一圈之后,发现需要票,正准备回家,在信托商店看到了一台熊猫收音机。

他走了进去,收音机正在播放《松花江上》,这让周斌内心浮现起思乡之情。

另一个时空的地球是回不去了,周斌决定买下这台收音机。

就在周斌询问售货员的时候,门外进来了两位姑娘,看起来都在十七八岁。

一位圆圆的脸蛋上满满的都是胶原蛋白,眼神很清澈,另外一位身材高挑容貌出众。

两位姑娘走进商店,打眼一看,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眼眶微红,仿佛仿佛是收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吸引了他的心神。

看着他的样子,身材高挑的姑娘忍不住开口。

“这位同志,你在想家?”

周斌被耳边的话语惊醒,他转过头看着姑娘。

“是的,我在想家。”

周斌的眼神明亮,对视瞬间让姑娘芳心一颤。

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我不信。”

两人又聊了一会,姑娘似乎对周斌产生了好感。

“你在哪里工作?”

“我在轧钢厂。”

“你别骗我,你看着可不像工人。”

两人对视一笑,异口同声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下两人又笑开了,第一次相见就这么有默契。

等了片刻,周斌主动伸出右手:“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周斌。”

姑娘的眼睛笑得像一弯月。“我叫周心怡。”

这下两人算是正式认识了,站在的圆脸姑娘,周斌认识,她就是4合院中为数不多的好人娄晓娥。

周斌想着这名姑娘与娄晓娥相熟,也抱有好感。

再加上见色起意,于是就顺着话题往下聊,

“你也是来信托商店买东西的吗?”

“没有,我是陪朋友出来散散心。刚好她听见收音机播放音乐,就进来听一听。”

说着又把一盘看热闹的娄晓娥拽了过来,三人聊了几句,稍微熟络起来。

娄晓娥心里藏不住事,首接把散心的原因说了出来。

周斌有些好奇。“能给我们说说吗?说不定还能给你出出主意。”

娄晓娥的回答却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我是我本来想去铜锣巷95号院,我母亲给我找了个相亲对象。

听到这里,周斌感觉有点不对,电视剧开局是65年底,娄晓娥应该是1940年生人。

剧情开始,她与许大茂结婚也没几年,现在是58年。

这个时候两人相亲,难道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产生了蝴蝶效应?

一时想不通,周斌也不再多想。

“我就是住在95号院。你和谁相亲?给我说一说,说不定还挺熟。”

“我母亲让我和许大茂相亲,我今天出来,想去打听一下这个人。”

也许觉得周斌没有坏心眼,娄晓娥给他道出了实情。

娄晓娥接着又说道。“先不谈他了。您在轧钢厂是做什么工作的?”

周斌拍了拍自己的挎包。“我是轧钢厂的技术处的工程师。”

娄晓娥听到工程师三个字,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周斌。

又估计了一下他的年纪,看着周边白净的脸庞。

年龄也不好猜,只能随口找个话题一说。

“那你可是年少有为,这么年轻就是工程师了。”

周斌不想隐瞒自己的年纪,“我今年都24岁了。”

“你24岁了吗,我真看不出来。”

三人又聊了一阵,周斌提议去吃东来顺火锅。

周心怡、娄晓娥欣然应允,周斌付了款,提着熊猫收音机,两人推着自行车去了东来顺。

两人结束了愉快的晚餐,娄晓娥回到家中,她母亲知道了他偷偷去铜锣巷的事,于是问道:

“晓娥,对许大茂还满意不?”

娄晓娥解下了风衣:“妈,我自己的事心里有数,你先别管了。”

娄母不乐意了:“妈还能害你吗?都是为了你好。”

娄半城看着自家女儿的神色,作为过来人,他明白了什么,首接对娄母说道:

“女儿年纪还小,先别着急。”

娄晓娥对着自己父亲露了个笑脸,转身上了楼。

……

又到了工作日,周斌准备将热电偶项目提提速,他召集组员开了下会,询问了一下工作进度。

赵国柱那边己经多次做了试验,按正常进度来说还算可以。

但是周斌等了这么久,决定冒一冒险,把正确的材料配比给拿出来。

重熔电炉北方大国也在做试验,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

想来这自己这个吉林工业大学高材生的身份,也能遮一掩一些东西,为国家工业发展提提速也是极好的。

最主要的是,周斌想利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合理的方式方法,拿到轧钢厂的技术话语权。

索性快刀斩乱麻,先放个大卫星,后世作为工程院院士,他脑子里有的是知识。有的是方法提高当下工业水平,结合当前实际提速快步发展。

想到这里,周斌首接拿出了一份资料,上到制造方法、配比清单和详细的工作计划都首接罗列了出来。

有了这些东西,电热偶的研发速度首接就上了高速。

接下来的日子里,研发小组继续投入到试制工作中。

周斌让科研小组的人实际操作,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锻炼一下赵国柱、小李等人。

而而且现在厂里只有一个半的8级工,最主要目的还是要培养高级工人,否则日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