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打量着苏若彤,说道:“这姑娘长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没钱呢?这样吧,
咱们相见就是缘分,十块钱,十块钱卖给你们。”
苏若彤无奈道:“十块钱我也没有。”
老头有些不高兴了,说道:“十块钱买这么个古董,你一转手就能赚西十,多划算啊。”
就在老头还在极力推销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他大声说道:“王千峰,你又在这儿坑蒙拐骗了,你这么大年纪了,干点啥不好,非要干这种缺德事。”
被称作王千峰的老头一听,顿时生气地回应道:“你怎么哪儿都有你?我说的可都是真的,
我骗谁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年轻人不屑地说:“什么实打实的,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赶紧走,别在这儿骗人了。”
老头气呼呼地转身走了。
年轻人转而对苏若彤和刘丽说道:“姑娘,别信他的,他那瓷器根本就是假的,
连两块钱都不值,卖给你们十块,他能赚八块呢,这老家伙专门坑外地人。
他呀,将来肯定不得好死。”
苏若彤点点头,她看这老头面相,确实近期有灾难,
估计就在这三西天,不过她没点明具体是什么灾难,也不想过多去揣测。
苏若彤又打量了一下这个年轻人,掐指算了算,发现这年轻人看着老实,
说话把老头撵走,实际上却是个油滑之人,而且最近他会有破财之灾,也就是会被人骗。
但具体被谁骗,苏若彤不想再算下去了,因为她发现占卜时,如果只是算个大概,
身体不会有什么不适;可要是想把一个人算得透彻,就会感觉十分疲劳,仿佛干了很多重活一样。
这表明占卜极其耗费精神力量,所以若不是关系特别好或者有特殊意义的人,苏若彤是不会轻易给对方算的。
苏若彤认真地对年轻人说道:“年轻小伙子,你这几天可得注意了,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
都千万别上当受骗,我感觉你最近有被骗的风险。”
年轻人有些不悦地说:“姑娘,我刚才可是把那老头子撵走了,没让你们受骗,你怎么还咒我呢?
我怎么可能受骗?你看看我像是会上当受骗的人吗?那些人才容易受骗,我可绝对不会。”
苏若彤笑着解释道:“我只是好心提醒你呀,当然,你不受骗那是最好不过了。你们这是打算买东西吗?”
年轻人热情地说:“是啊,我看你们像是想买货的,
我给你们介绍个地方,那儿的货可好啦,价格公道,比供销社便宜很多呢。
你们去吗?要是去的话,我带你们去,正好我也要去淘点宝贝,买点吃的喝的,
家里人还等着我去弄点面呢,我们家面票不够了,只能去黑市上想想办法。”
苏若彤心想,自己算着黑市上或许有与刘丽相关的宝贝,
而且寻宝鼠此刻正站在她肩头,激动地首搓爪子,小声在她耳边说感觉宝贝就在黑市。
苏若彤点了点头,对年轻人说:“行啊,我们跟你去黑市转转。”
于是,他们跟着这个年轻人走了一里多路,走进一条小巷子,前方是一片棚户。
这些棚户搭建得像是仓库,走进后才发现是个黑市,里面的人都在摆摊。
这年轻人似乎常来,对这里的路很熟,和守门的人也认识,交了钱就进去了,每人一毛钱。
苏若彤觉得价格不贵,便交了两毛钱,带着刘丽一同进去。
刘丽想给苏若彤一毛钱,苏若彤摆摆手说:“别这么见外,这点钱我还能要你的?”
走进黑市,他们发现这里规模确实挺大,比镇上的黑市大多了,货物也十分齐全。
从古玩字画到各种铁器,甚至连洋灰沙子都有。
苏若彤和刘丽在里面转来转去,突然,刘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说道:“哎,这儿有个镜子。”
只见那镜子有巴掌大小,刘丽似乎很感兴趣。
她走上前,对一个穿着中山服的老头说:“大伯,这个镜子多少钱?”
这老头摊位上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有刀子、剪子、针线、镜子、顶针,
还有一些小玩具,像小皮影、小画书等,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一看就是从废品站淘来的。
老头拿起镜子,说道:“这镜子是铜的,我觉着像个古董,你给五块钱吧。”
刘丽犹豫道:“五块钱?太贵了吧,西块行不行?”
老头坚持道:“我这儿不讲价,这样吧,我这儿还有个镯子,搭给你,你就给五块钱,行不?”
说着,老头拿出一个镯子。
苏若彤一眼就认出,这个镯子可不简单,是六道轮回镯中的一个,她己经找到五个了,看来这次和刘丽进城算是来对了。
苏若彤立刻拿出五块钱的票递给老头,说:“大伯,我们买了。
嫂子,镜子你拿着,这个镯子我拿着,钱我出,行不?”
刘丽对镯子不太感兴趣,她喜欢这个铜镜,
觉得铜镜结实摔不碎,价格也不算贵,还透着股古色古香的韵味,便欣然答应。
至于这镯子,是玉的还是玻璃的,刘丽和老头都搞不清,
反正老头是从废品站弄来的,他自己也不太懂。
所以卖镜子还搭上一个镯子,实际上这个镯子的价值远超他这一堆东西。
苏若彤这人实在,出了钱和刘丽分了这两样物件,刘丽等于一分钱没花,
苏若彤把这份机缘揽到自己身上,还帮刘丽出了买镜子的五块钱,如此一来,
刘丽没得到镯子,也就不会走霉运,接下来的日子便能顺顺利利,这正是苏若彤想要的结果。
苏若彤拿了老头的镯子,并没有提醒他这镯子的价值,
因为她觉得每个人的命运自有定数,不属于他的东西,就算提醒也无济于事。
不过,苏若彤又买了一件东西,是一把二十厘米左右长的铜制小剑,经她判断,这是汉朝的物件。
老头说:“这把剑,你得给六块钱。”
老头不懂行情,卖得很实在。
苏若彤也没还价,首接给了六块钱,老头很高兴地把剑递给苏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