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4章 大明崇祯

明末世界,大明朝廷宛如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艰难挣扎。

不久前,崇祯皇帝朱由检满心欢喜,看到了大明复兴的曙光。历经数年的围剿,李自成与张献忠近乎被剿灭殆尽,这让他坚信自已治国理政的能力超凡卓越,大明江山在他的掌控下定能重回盛世。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北方的女真人便汹涌而至。起初,朝廷上下皆以为此次女真南下,不过是如往常一般,烧杀抢掠一番,抢夺些许财物后便会退兵北返。毕竟,以往女真人大多如此。

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女真人的胃口大得惊人。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州县皆被洗劫一空,其行军路线直指京城方向,看这情形,他们显然是冲着京城来的。

一时间,整个京城陷入了慌乱之中。

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道貌岸然的官老爷们,此刻再也坐不住了。一个个心怀鬼胎,暗中派人将自已多年搜刮来的巨额财产,偷偷转移出去。同时偷偷与女真人取得联系,积极卖国。

整个京城官场,人心惶惶,人人都在为自已的私利忙碌奔波,却唯独没有人将心思放在如何抵御外敌。

而崇祯每日都在乾清宫中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崇祯也多次在朝堂之上提出要出兵抵抗女真入,然而每次,都被那些自私自利的大臣们以各种理由劝住。只要一谈及出兵之事,大臣们便纷纷反对。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出兵打仗需要耗费巨额钱财,可如今国库空虚,早已捉襟见肘,这笔巨额军费从何而来?

而且大臣们平日里贪婪成性,视财如命,又怎会愿意掏出自已的腰包,为国家的战事出钱。

就在崇祯皇因大臣们的推诿而愁眉不展,满心忧虑京城安危之时,突然,乾清宫的大门被匆匆推开,一名锦衣卫快步走进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带着几分激动地禀报道:“陛下,大喜啊!我大明一支军队成功打下了旅顺,狠狠打击了女真人的嚣张气焰!”

崇祯眼眸瞬间亮了起来,猛地站起身来,急切地问道:“快,细细说来,是哪支军队?战况究竟如何?”

锦衣卫也不清楚具体是哪支部队,只知道有人打下了旅顺,但只要不是鞑子的部队,都可以算作是大明部队,反正崇祯也不会去核查。

接着,锦衣卫将自已编造、想象的战斗过程,部队情况说了一下,反正只要最后的结果是真实的,其他的过程根本就不重要。

待锦衣卫退下后,崇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转身对身旁大太监王承恩说道:“大伴,此乃天大的喜讯!将士们如此英勇,朕定要重重赏赐!”

王承恩微微颔首,恭敬地回应道:“陛下圣明,将士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理当得到丰厚赏赐,如此方能激励更多将士奋勇杀敌。”

崇祯皇帝在殿内来回踱步,思索着赏赐的细节,口中说道:“为首的将领,朕要封他为将军,赐宅邸一座,良田百顷,金银珠宝更是不能少。至于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们,每人皆赏白银百两,还要为他们记功,让他们的家人也能享受荣耀。”

王承恩听后,略微沉吟,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赏赐之事确实要紧,但如今国库空虚,如此丰厚的赏赐,恐怕……”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旋即坚定地说道:“即便国库紧张,这赏赐也绝不能少。朕身为一国之君,若不能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又怎能让将士们安心效命?至于钱财,朕自会想办法。”

王承恩连忙应是,又接着说:“陛下,除了物质赏赐,还可对这些将士进行精神嘉奖,比如在京城树立功勋碑,将他们的事迹铭刻其上,让天下百姓都知晓他们的英勇。”

崇祯皇帝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另外,着礼部尽快筹备一场庆功宴,朕要亲自犒劳这些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

就在崇祯满心欢喜,一心想着要重赏为夺回旅顺的将士庆功之时,却遭到了一众大臣的强烈反对。

内阁首辅温体仁率先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下不宜对沈俊等人进行重赏。如今国库空虚,此前围剿李自成、张献忠耗费巨大,如今女真虎视眈眈,边境战事随时可能再起,这每一处都需大量钱财。若此时对沈俊等人赏赐过多,日后朝廷拿什么应对其他危机?”

此言一出,众多大臣纷纷附和。有的大臣称:“沈俊不过是偶然取胜,若因此给予过度赏赐,恐会让其他将士心生不满,破坏军中平衡。”

还有大臣暗指沈俊功高震主,说道:“陛下,沈俊此次立下战功,若再以厚赏助长其威望,恐怕于朝廷不利啊。”

崇祯皇帝听着大臣们的反对之声,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他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地说道:“诸位爱卿,沈俊将军率部奋勇杀敌,为我大明夺回旅顺,这是何等的功劳!若不加以重赏,如何能激励将士们保家卫国?”

温体仁却继续说道:“陛下圣明,可臣等也是为朝廷的长远考虑。臣建议,此次赏赐意思一下即可,不必太过隆重。”其他大臣也在一旁连连点头。

崇祯皇帝心中烦闷不已,明白大臣们的心思,无非是不想让国库的钱花在这些将士身上,想留着钱财供自已挥霍。但他又不能轻易驳回大臣们的意见,毕竟朝堂之上需要平衡各方势力。

温体仁见状,急忙说道:“陛下,臣以为,可赐予他们荣誉封号,以彰其功。”

其他大臣也纷纷赞同。崇祯见此,微微点头,说道:“也罢,就依卿等所言。封沈俊为镇国大将军,其麾下将士皆按战功给予相应的荣誉封号。同时,着户部尽快筹备资金,用于扩充军备。”

负责掌管国库的户部尚书却突然跪地,哭丧着脸说道:“陛下,国库如今实在空虚,连用于扩充军备的钱财都一时难以筹备齐全啊!”

崇祯闻言,身体微微颤抖,在这尴尬的沉默中,思索良久,最终缓缓说道:“也罢,当下确实艰难。朕虽不能给予沈俊将军及将士们丰厚的物质赏赐,但他们的功绩朕铭记于心。朕决定,以口头嘉奖彰显他们的功勋。”

随后,崇祯皇帝命人起草圣旨,亲自斟酌每一个字句,将对沈俊及将士们的赞赏与期许融入其中。圣旨拟好后,崇祯郑重地交给王承恩,神情凝重地说道:“大伴,你带队前往旅顺宣读此圣旨,务必让沈俊将军及麾下将士感受到朕对他们的重视与倚重。”

“奴婢遵旨。”

王承恩带着大明崇祯皇帝的圣旨,冒着寒冷,前往旅顺,准备向大乾帝国国防军排长沈俊宣读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