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章 设立参议院

这八国联军是由 Y、F、D、M、E、Y、A 还有那可恶的倭寇,一共八个国家凑到一块组成的。他们给出的出兵理由,说是要保护自已国家的侨民,就联合起来出兵,要狠狠地打击镇压义和团运动。

而满清政府,官场腐败得不行。军队虽说人数不少,武器装备也还算凑合,可训练简直太差劲了。一碰上八国联军,那是一场接一场地打败仗。之前在大沽口、廊坊、天津这些战场上,八国联军都一路取胜,势头猛得很,直接就朝着京城这边打过来了。

这八国联军一路上那叫一个得意洋洋,八个国家的那些高层,都美滋滋地想着这次打进京城后,又能逼着满清签订什么样的条约。结果,在他们进军的过程中,先是倭寇派到京城的 15000 人,一下子就全军覆没了,接着,满清的太后和皇帝也都没了。这国家一下子就换了个当家做主的人。

各国公使刚开始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往自已国家送,还没等他们那边有啥反应,八国联军就在京城外围吃了败仗,而且是全军覆灭,一个都没跑掉。这下可好,公使们又急急忙忙地把这个新消息往国内传。

这一段时间,八国联军覆灭后,公使也在积极关注沈炼这边有什么新的动向,结果没有任何人理会他们。这一段时间,八国公使是坐如针毯,时刻关注新生的大乾帝国的动作。

另一边,沈大得了沈炼的指示后,一刻都不敢耽搁,马上就回到了内阁办公的地方。这地方以前是满清时候的总理衙门,现在被他们占了,原来在那里办公的人都给撵走了。

沈大进了门,就把沈二、沈三、沈四、沈五这几个人召集到一块,把沈炼的意思说了出来。

沈二一听,眼睛放光,兴奋地说:“大哥,这可是个让人激动的好消息啊!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还得召集各方各派的人到京城来,一起商量商量这条约怎么弄。”

沈大听了,点点头说:“对,就这么办!用那电报,把消息发出去,让天下人都晓得。同时,让各省选派 10 名代表,都到京城来商议这条约的事。”

沈二应了一声,接着又琢磨了一下,说:“大哥,各省代表离京城太远了,这一路上折腾,到京城一般都得两三个月,要是都跑京城来,太麻烦了。不如就让他们留在各省自已商量,用电报来回沟通,最后定出个条约来。”

沈大听他这么一说,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就点头同意了。

这时候,沈五有点担心地问:“大哥,我们现在提出来的条约,要是那些洋人不同意,可怎么办呢?”

沈大哈哈一笑,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我会跟主人汇报的。有主人在,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由不得他们。”

沈五听了,放心地说:“那就好。”

五个人商量完了,沈大又赶紧去见沈炼,把他们商量的办法跟沈炼说了。

沈炼听了,觉得可行,就同意了。沈炼一边听一边琢磨,突然想到,这些所谓的代表,这不就跟后世的议会议员差不多嘛。

于是沈炼就说:“那就下发命令,每个省都设置个省参议院,让他们有权力对省里的行政事务参政议政,暂时先每个省安排 10 名议员吧。”

沈大连忙说:“是,主人,我这就去传达您的命令。”

很快,通过官用电报,内阁就把这改朝换代后发布的两条重要命令传达到全国各地了。

第一条是全国 22 个省,每个省都得设置参议院,每个省的参议员名额就定 10 名;第二条就是商量对八国的条约这事。

短短三天时间,就靠着电报,这两条命令就传遍了全国各地。这时候国内特别有影响力的大报纸,像《江南商务报》《龙国日报》《申报》等等,都立即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这两条命令一下子就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革命党人高兴得不得了,觉得看到了国家的新希望。官场里那些思想比较开明、一心想着让国家富强起来的人,也特别高兴。可那些守旧的旧式官员,就非常不乐意了,一个个在那儿嘟囔着,觉得这世道变得太快,他们跟不上了,担心自已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在京城的一家茶馆里,几个百姓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刚传来的消息。

“听说了吗?朝廷要各省都设参议院,还要和洋人谈条约呢!”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激动地说道。

“真的吗?这参议院是干啥的?”旁边一个年轻后生好奇地问。

“俺也不太清楚,不过听说是能让咱老百姓也有说话的地方。以前哪有这好事啊,都是当官的和皇帝说了算。现在新主上来,这政策看着是要变天咯。”中年男子一边喝着茶,一边感慨着。

“这新主可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星啊!你看,之前让我们能进皇家园林和紫禁城参观,现在又弄这个参议院,说不定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一个老者也加入了讨论,脸上满是期待。

“哼,那些洋人能乖乖听话签条约?我看悬!不过不管咋样,我就盼着能少受点洋人的气,多点安稳日子过。”一个年轻人皱着眉头说。

在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里,革命党人也在热议着这两条命令。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黄星兴奋地拍着桌子,“新的朝廷现在要搞参议院,说明他们也意识到要变革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的理念传播出去,争取在参议院里有我们的一席之地,为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努力。”

“没错,而且和洋人谈条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软弱无能了。我们要让全国人民看到,只有推翻腐朽的旧制度,才能真正挺起腰杆和洋人谈判。”宋教人也附和道。

“大家要抓紧时间行动起来,联络各地的同志,积极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我们要让这次变革成为我们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领袖孙稳下达了命令,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斗志。

而在一些满清旧官员的府邸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简直是胡闹!祖宗之法怎能轻易更改?设置什么参议院,这不是乱了套吗?”一位留着长辫的老官员气得吹胡子瞪眼。

“大人,如今形势比人强啊。新主势力强大,我们也只能顺应。”一个年轻的幕僚小心翼翼地劝说道。

“顺应?我看这天下是要大乱了!这些乱党和新主勾结在一起,迟早要把我们这些老臣都排挤出去。”老官员忧心忡忡地在房间里踱步。

“大人,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办法,和新主那边疏通一下关系?不然万一被边缘化,可就……”幕僚试探着说。

“哼,我堂堂大清官员,怎能去讨好那些乱臣贼子?我就是死,也不会屈服的!”老官员一脸倔强,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