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04章

之王的毁灭之作。
这部灾难电影还没上映呢,但它在全世界已经火的一塌糊涂,烂番茄期待度百分之百,时光网所有影评人联名推荐,到最后连玛雅文明的研究者都站出来为这部电影撑腰,世界末日论喧嚣尘上,看这节奏,这部国际影视城大制作又是奔着十亿外币去的,就是打破《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全球票房纪录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同时期上映的电影,《九州国合伙人》跟它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不在一个档次上,到时候肯定要遭受碾压的命运,遭受吊打的命运。
狗屎般的主旋律电影、网友不看好、对手超级牛,谊化公司对叶新这部电影已经彻底绝望,根本没指望能在新年档收回票房。
说实话,他们参与纯当是给叶新这位爷增加名气的宣传手段了,谁叫这家伙是他们的财神爷呢!偶尔任性一下还是可以的。
因此他们将百分之六十的投资份额让给了“老实”的范晓彬工作室,他们跟中影只各占百分之二十的投资份额,将风险压低到最低限度。
当然,他们若是知道前世这部电影总共获得了6亿票房就不会这么干了,知道这部电影引怀就不这么干了!
可惜他们不知道,只能一次次的错过赚钱的机会,甚至将赚钱的机会拱手让给范晓彬工作室,眼睁睁的看着她发展壮大。
除了中影跟谊化公司这两家投资商,全国的娱乐媒体跟电影影评人们亦普遍不看好《九州国合伙人》这部主旋律电影。
他们纷纷在网上预言这部电影将是叶新的滑铁卢,将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将是他人生的污点之一。
网络上一片喧嚣,正主叶新对此却视若无睹,关注都懒得关注,更遑论为自己解释了。
现在他除了鄙视这些家伙的无知外,最主要的就是关注新电影的拍摄跟《那些年》的票房。
不管国内电影如何被国际影视城大制作压制的抬不起头来,不管媒体跟爱国愤青怎么骂九州国电影人不争气。《那些年》不在此列,它仍然璀璨无比,耀眼无比。
短短三个月,媒体预言的一年不可打破的记录成功作古,而且创造记录者仍然是之前的记录者,这多么具有传奇性。
“记录创造者叶新,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新华网》。
“叶新的作品一直追求的是最华丽的视觉效果,作品富有想像力。在每一篇详尽描述他生平的文句里,几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才华横溢”这个词。无疑,叶新是二十一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炎夏人导演之一,他已经两度创造电影投资回报率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九州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两部影片。总之,叶新是九州国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闪亮之星,并推动着九州国电影的发展。”——《娱乐壹周刊》。
“称叶新为“电影奇才”一点也不为过,这位以文艺片《失恋33天》而荣获国内票房榜第一的大导演,他的知名度却以歌曲、才华、搞笑为更多的影迷们所知,当人们带着这种印象涌向电影院去欣赏那部爱情电影《那些年》时,却发现了叶新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电影艺术的世界。”——《电影解析》。
“如果李安是擅长用影像魅力说故事的人,那叶新就是把文字跟影像玩弄于股掌间,熟稔于两者融合魅力的人。”——《电影大观》。

第788章 一个有逼格的人
随着票房记录被打破,一时间《那些年》成为了绝对的银幕焦点,成为了热搜榜的头版头条,成为了无数媒体争先夸赞的存在。
九州国需要英雄,特别是被阿美利加国电影压制的九州国电影更需要英雄,《那些年》的崛起恰在其时,正好弥补了九州国电影人缺失的一块。
它是所有炎夏语电影扑街的情况下唯一经典的电影,唯一对得起国人的电影,因此它显得那么的难能可贵,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
不仅媒体跟粉丝将它捧上了天,见状,广播局总局也当即勒令各大影院增加《那些年》十天的上映时间,以期能稍微为九州国电影争口气。
电影上映周期还剩10天,加上增加的10天就是20天时间,还有一半上映周期,许多媒体纷纷惊呼,《那些年》这部电影说不定真的能打破十亿票房奇迹。
舆论一片喧嚣,当然,对于《那些年》的强大所有人赞叹惊讶的同时也表示理解,毕竟叶新这个名字便代表了一切。
叶新号称7000万粉丝,只要他们有十分之一的人看电影,票房都不止二十亿这个数。
如果《那些年》扑了他们才不可置信,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年》本来就不是黑马,它是王者之姿,是无冕之王。
还有一周的上映时间,即使这些日子票房已经十分惨淡,但可以预见,加沪城外票房,《那些年》成为炎夏语影史第一部票房破十亿的电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以说,《那些年》真正做到了口碑票房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