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孛端察儿蒙合黑在部落的威望,当时自然没人敢流露不满。但这个想法如同种子,始终隐藏在人们的心中,当部落实力衰弱的时候,就会发芽生长。
咩扌然笃敦死亡后,“孛儿只斤”部落的迅速衰弱就是明证。
话说拿到海东青的孛端察儿蒙合黑神清气爽,心病一除,很快恢复了健康。
康复后的孛端察儿蒙合黑很快就派二长老带着礼物拜访八剌忽部,同时试探两者结盟的可能性。
这个举措可与“玩鸟”风马牛不相及,突显了孛端察儿蒙合黑善于因势利导为自己部落争取利益的大局观。
而且与八剌忽这类距离遥远的部落交好,不正合了战国时期远交近攻的外交谋略。
更令人拍案叫绝地是,整个事件,还是八剌忽部先释放的善意,这又符合了道家不争是争的道理。真是一箭双雕。
但这一切显然不是孛端察儿蒙合黑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是他生而知之的天赋。
由此可见,天道渺渺,大到国家,再到宗族,再至个人,其命运的起伏,与自身努力,知识的丰富或许并没有必然联系。有时候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除了孛端察儿蒙合黑,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结交八剌忽部的重要性,即使那些最老谋深算的人也只认为,这是满足孛端察儿蒙合黑私欲的一步闲棋。但不久的将来,所有人都会拜服其真知灼见,理所当然它也进一步提高了孛端察儿蒙合黑在蒙古史中的地位。
回到八剌忽部,他们虽然是当时东亚地区唯一掌握驯服海东青方法的部落,但由于自身实力不济,就如3岁幼儿持黄金于闹市,心中惴惴不安。
此时虽有意交好孛儿只斤部,但两部距离太远,地位又有差距,因此并没有把握对方会响应。
所以当孛儿只斤部的二长老亲自拜访,确实出乎了八剌忽部的意外,阖族上下对这来之不易的盟友倍加珍惜。
为了巩固联盟,八剌忽部族长这才积极促成族里的贵女与“孛儿只斤”部小伙子的婚事,希望通过姻亲,使两族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因此在孛端察儿蒙合黑活着的时候,两族多有姻亲。
孛端察儿蒙合黑死后,“孛儿只斤”部落实力日蹙,它在八剌忽部族长心中的价值自然看跌,相应两族联姻频率也逐渐减少,首至停顿。
随着昔日盟友的背叛,孛儿只斤部的势力范围越发狭蹙。莫如手伦急需外部声援:一是提振部落的信心;二是背书其掌权的合法性。
思来想去,莫如手伦一改以往等着八剌忽部嫁女的习惯,而是派出小儿子——纳真带着厚礼主动登门求亲,态度也比以往更为诚恳,但还是被冷落了。
孛儿只斤部的王子,跋山涉水到达八剌忽部后,却没有被立刻带去见八剌忽部族长,而是坐了好几天冷板凳后,八剌忽部族长这才象征性的在一个小帐篷里接待了他。
对于双方结亲,他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并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脱。
纳真年纪不大,头脑却灵活,事情一点即透,一看情况不对,马上想到八剌忽部大祭司的独女是“孛儿只斤”部落的媳妇,平时又与自己较好,他应该能从大祭司那里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