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金国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人员损失并不比蒙古人少;而且由于战场设在自家营地,财物损失巨大,这使得金国上下对蒙古人的勇悍有了全新地认知。
加之漠北偏远,地势开阔,气候恶劣,叫嚣着要一战平定北患的大臣们,此时都不再坚持。
完颜晟看到这个结果,心里也是百味杂陈。
他了解自己儿子的能力,如果坚持下去,全力以赴,扫平蒙古并非难事,但他却不想完颜宗磐再牵涉其中。
这其中,涉及公私两方面的原因。
就公的方面,这点损失,在彼时金国眼中不足挂齿,何况金国现在有事南方,那里有巨大的战争红利;既然蒙古人己受到了惩戒,完颜晟自然不想牵扯过多精力在北方;
就私的方面,完颜晟有自己的小算盘,二次伐宋,势如破竹,现在胜利在望,但这天大的战功却不能全给他的侄子们得了去。
即使完颜宗磐继承大统无望,但他也要在有生之年,为儿子树立足够的威信,以确保自己百年之后,他这一脉在朝堂的地位无可撼动。
当然此时调完颜宗磐离开驻地,就意味着北方边境再无宿将驻守,难免空虚。
但完颜晟觉得,此战以后,蒙古人己见识到金国的强大,肯定不敢再过来挑衅。
至于意外情况,完颜晟此时己把家族利益凌驾到国家利益之上,他选择性地忽视了。
在完颜晟的坚持下,完颜宗磐离开蒙古高原,以送粮支援为名,踏上伐宋之路。当然有心人都可以看出,这摆明就是去抢夺胜利果实。
但他爹是皇帝,谁敢有异议。
站在上帝的视角,完颜晟今日的错误是不可饶恕的,他在蒙古人弱小的时候,没有犁庭扫穴,从而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为金国灭亡,埋下了种子。
但就事论事,完颜晟这个锅背的有点冤。
以完颜晟彼时在金国的地位,为自己儿子谋这点私利,也算是人情本分。而且以蒙金之间的实力差距,换做是谁也不会预见到,再过百年蒙古就能把金亡国灭种。
但完颜晟就是这么不幸,遇到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历史上最出色的游牧民族——蒙古人,从而使他的错误被无限放大。
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让我们从源头寻起,看看蒙金之间如何在此后的岁月中此盈彼亏的。
经过与完颜宗磐的一仗,蒙古方精锐尽出,却被一支金国地方部队击败,合不勒算是亲身领教了蒙金之间实力得巨大差距。
换做是普通人肯定不会再轻易挑衅,这与捋虎须有什么区别。
但作为蒙古百年一出的杰出领袖合不勒,不走寻常路,不但不收敛,反而抢劫得更加有声有色。
当然合不勒这么做,绝不是莽撞,既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他个性使然。
从个性上来说,合不勒意志坚定,一旦锚定目标,决不轻言放弃。
何况此次战役虽然失利了,但部落的有生力量损失不大,合不勒更是从中摸清了金军的战力——得出金人实力不过如此的结论;他还借机在部落中提高了威望,正所谓失东隅、收桑榆。因此,合不勒自然不会停止对金人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