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章 穿越九零

1997年8月,雾都,平场村9队。

太阳早已高悬,而刘小瑶却仍在床上眨巴着眼睛,沉睡不醒。

突然,一阵摇晃将她从睡梦中唤醒。

“瑶瑶,快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了。咱们得赶紧去送麻花。”

刘小瑶费劲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不是自已那五十平米的公寓,而是泥土砌成的墙壁,上方是黑瓦片。

愣了好一会儿,她才意识到自已这个30岁的大龄单身女青年,竟然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龙国雾都小山村,附身于一个同名同姓的13岁小女孩身上。

穿越就穿越吧,刘小瑶反而挺高兴的。穿越前,她孤身一人;穿越后,从记忆中得知,有了爸爸、妈妈和奶奶,这不就获得了一家人嘛。只是原身去了哪里,她还不清楚,但愿原身也能去一个好世界享受幸福。

可怜自已刚刚辛苦还清了公寓贷款,还喝了点酒庆祝,结果就穿越了,也不知道自已的公寓最后会便宜谁。

“瑶瑶,起来没有?”

“来了,来了。”

刘小瑶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穿好衣服,蹦蹦跳跳地走了出去。

刚走出房间,就看到一个七十几岁的农村老妇人,光着脚,旁边放着两个箩筐。

“瑶瑶,走啦。你来背麻花。”

这就是原身的奶奶杨素芳,如今也是自已的奶奶了。虽说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可从原身的记忆里,刘小瑶知道奶奶可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从记忆中知道,自已这家就奶奶和爸爸妈妈、自已四个人。爷爷已经去世了,就剩奶奶了,爷爷奶奶一共生了9个子女,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同族亲戚家的女儿,一共养了10个子女,但最终活下来的就3男4女。现在4个女儿都结婚了,留在农村的就只有大伯和自已家,大伯生了2子2女,除了小儿子外都结婚了,连小孙子和外孙都有了。

自已父亲排行老五,和大伯挨着住,都在农村务农。奶奶还有一个排行老7的儿子,没有结婚,在市里面的铜板厂当工人。刘小瑶很快就理清了家庭关系。

“好勒,奶奶。”刘小瑶笑嘻嘻地走到奶奶身边,背起了一旁的背篼。

奶奶也挑起箩筐,里面装着些碗筷和两桶粥。刘小瑶像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跶着跟在奶奶身后。

走出房间,刘小瑶兴奋得不得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左瞧瞧右看看。

“哇哦,这里真的是农村呀!”穿越前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刘小瑶,哪里见过这般农村景象,只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瞧那泥土房,多有生活气息啊!再瞅瞅农村道路旁的稻田,正值水稻成熟的时节,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一串串地挂着。

“哇,终于见到长在土里的大米啦!”刘小瑶越看越激动,开心得都快忘了背上背篼的重量了。

“吧唧!”正兴奋着呢,刘小瑶脚下突然一滑,差点摔了个跟头。

“怎么啦?”奶奶杨素芳听到声响,赶忙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关切地问道。

“奶奶。”刘小瑶瞅了瞅自已光溜溜的脚丫,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已竟然和奶奶一样,都没穿鞋呢。

再一看脚下,右脚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赫然粘着一坨鸡屎。

“哎呀,好恶心!”刘小瑶撇了撇嘴,连忙抬起脚,使劲地在旁边的野草上蹭来蹭去。

“哦,原来是踩到鸡屎了。来,奶奶给你擦擦。”奶奶杨素芳一点也不惊讶,放下担子,扯了一把野草,轻轻地在刘小瑶脚上擦拭着,不一会儿就擦干净了。

擦掉鸡屎后,两人继续朝着自家田地走去。

一路上,刘小瑶好奇地打量着附近的人,可看着看着,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不管是在田里劳作的,还是偶尔路过的,居然都光着脚丫,没一个穿鞋的。

“难道自已穿越的这个村子这么穷,连双鞋子都没有?”刘小瑶撅着嘴,心里越想越气闷。为啥别人穿越就能当白富美,自已穿越却连双鞋都穿不上,还倒霉地踩到了鸡屎。

“瑶瑶,走快点哦。”奶奶的声音打断了刘小瑶的思绪。

“好的,奶奶。”刘小瑶应了一声,加快了脚步。

没一会儿,两人就走出了村子,来到了一大片广阔的田地里。此时,天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洒在身上暖烘烘的。田地里种满了水稻,有好几处水稻田里,正有人在热火朝天地收割着。

前面一部分人弯着腰,挥舞着镰刀割水稻,割个四五茬,就得直起身子,活动活动酸痛的腰杆。然后把割好的水稻用稻杆捆成一捆,立在旁边。

后面有四个人,在一个大大的用木头做成的木斗里,两人一组,使出全身力气,挥舞着刚才捆好的水稻,朝着木斗里的木架子狠狠地摔打下去。通过这样摔打的方式把水稻脱粒。

刘小瑶不知道自家的水稻田在哪里,只能乖乖地跟着奶奶往前走。

走了一会儿,终于到了一处水稻田旁。

“大伙都停一停,打腰站咯。”奶奶杨素芳站在田埂上,对着田里忙碌的众人高声喊道。

听到喊声,田里正在忙碌的人们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收拾了一下,就朝着田埂这边走来。

“瑶瑶来啦,今天吃啥好吃的?”

“是不是又是麻花、包子馒头呀?”

“肯定是啦,现在谁家不是吃这个。”

“瑶瑶起来了啊。哈哈,肯定是刚起床吧,快把背篼放下,吃饭了。”爸爸刘天云光着膀子,大步走到刘小瑶身边,伸手接过了背篼。

“爸爸。”刘小瑶甜甜地叫了一声,心里暖暖的。

“来,瑶瑶,先吃点东西。”大伯刘天成用碗盛了一碗粥,递给刘小瑶。

“谢谢大伯。”刘小瑶笑着接过碗。

很快,大家就三三两两地坐在田埂上,喝着粥,吃着麻花、包子馒头,有说有笑,气氛格外融洽。

在村里,收割水稻也叫打谷子,都是村里熟悉的人相互帮忙。一般都是自家的亲戚和好朋友,今天你帮我家打谷子,明天我就去帮你家,大家相互帮忙,而且还不收钱,就管几顿饭。

农村打谷子可是有时间讲究的,太早了谷子没成熟,太晚了谷子就会倒在田里,容易坏掉。所以打谷子的时间就集中在这十几天里。

每家打谷子基本上都是一天的时间。家里田多的,就得忙乎久一点,田地少的,就能很快弄完。

主人家一天管四顿饭。早饭就是面条,或者粥和咸菜。到了上午十点左右,会再加一顿,也就是打腰站,都是包子馒头麻花和粥,中午和晚上就是普通的饭菜,再弄点肥肉,喝点啤酒白酒。

早上没吃饭,刘小瑶肚子已经饿坏了,风卷残云般地吃了一个麻花,一个大包子,还喝了一大碗粥。

吃饱喝足后,刘小瑶放下碗筷,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这些谷子,心里满是新奇。

她拉了拉刘天云的手,撒娇地说:“爸爸,我想打谷子。”

“啥?你会吗?”爸爸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不会我可以学嘛。”

“我们瑶瑶可真勤快,不像我家那小子,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你可别在这儿添乱了,跟奶奶回家去。”

“不嘛,不嘛,奶奶,我就要打谷子。”

“好吧,那你可别喊累哦。”

刘小瑶像个小战士一样,举起小手,一脸坚定地说:“奶奶,你就放心吧!我要打谷子,一点也不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