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定位到所有持有乾坤八卦镜的人,那他不是可以针对性提升因果吗?
清涟圣女轻皱眉头:“应该不能吧?反正我做不到,兴许元神真人能做到。”
姬博常好奇问道:“你想干啥?”
林青衣双手一摊,无辜说道:“没有啊,我就随便问问。”
君昊玉说起正事:“咱们几个也算认识,出去后互相帮助如何?”
本来他只打算找林青衣的,既然来了几位,那就一起说吧。
总归只是口头承诺。
清涟圣女是第一个答应的:“我同意。”
她太赞成了。
举双手双脚赞同。
林青衣点头:“没问题。”
这倒方便他加深因果。
两人都同意了,姬博常自然没有反驳的理由:“我倒无所谓,主要是青衣刚突破,出去后保不准遇到什么危险,有个照应的话挺好。”
几人都同意后,现场气氛明显融洽了许多。
君昊玉抛砖引玉:“玄都古国的水陆法会你们怎么看?”
咦!
林青衣大眼瞪小眼,听得云里雾里。
什么时候又来一个玄都古国了?
清涟圣女期盼问道:“你们都要去吗?”
她喜欢人多。
一起的话更好。
姬博常沉吟片刻,摇头拒绝:“我应该就不去了,要说打架我第一个上,说论道我有自知之明,就不去给圣地抹黑了。”
“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是一路西行,去万星群岛看看,那边听说体修蛮多的。”
君昊玉略带羡慕地看了一眼他,无奈说道:“我是没办法了,必须要去。”
清涟圣女听见此话,笑得合不拢腿:“那我们一起啊。”
旋即她看向林青衣,期盼问道:“师弟,你要和我们一起吗?”
林青衣嗯嗯啊啊了一会儿,迟疑回答:“我去还是不去呢?”
“主要这个水陆法会是什么?”
玄都古国他知道,是三宗一家的四不管地带。可能是作为缓冲地带,也有可能是安分守已的缘故,此国传承了数十万年。
君昊玉解释道:“据说封山不仅仅是我们圣地会如此,其他势力有的也会这样。考虑到时间太仓促,有些弟子会茫然不知所措,盘古大陆的所有大势力便共同创办了水陆法会,以此来作为缓冲时间。”
“当然,也有不乏想让自家之人尽快登榜的缘故吧。”
榜单之争的确激烈,可一旦登上去,好处显而易见。
哪怕是他这个圣地的第三圣子都心动,更别说别人。
清涟补充道:“可能也有传道的意思在里面吧,灾劫带来的不一定是劫难,同时会应运而出气运之子与变数。”
或许圣地把他们放出去,未免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慢慢说着。
等到日落西山,才相继离去。
不久后,师父归来。
同时还带给林青衣一堆东西。
林青衣想起来下午与三位圣子圣女的相谈,询问道:“师父,我听说圣地会封山百年,真的假的?”
雪玲珑螓首轻轻一点:“确有此事。”
接着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才会一次性给足你们真传圣子五十年的修炼资源。”
至于剩下的五十年,就要自已去争取了。
“里面有个乾坤八卦镜,是个挺不错的小玩意,遇见危险可以呼唤其上的天峰峰主。若是有修炼问题,也可以与在里面与他人论道。”
林青衣没有去看,打算待会儿在研究一下:“师父这次会和我们一起出山吗?”
“不会。”雪玲珑十分干脆回道:“起码现在不会。”
如今灾劫才刚开始,她要是立马下场应劫,只会让灾劫变得更恐怖。
等到后期灾劫强度上来了她才会出山。
“好吧。”林青衣十分失望,耷拉着脑袋。
师父不出去的话他就不能与其增加因果了,十倍快乐还有纯阳级人物碎片他是很想要的。
雪玲珑看他这个模样,心里特别舒服。
这代表徒弟心里有她。
她不自觉放低语气,柔声说道:“没关系,后面我会出去的,不用害怕。”
随着两人之间的因果加深,林青衣在她心里的地位水涨船高,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占据一席之地。
“给你的东西里有不少保命的宝物,你需要尽快熟悉和炼化。”
“还有,记得去藏经阁挑选后续进阶功法和法术,因为百年内你们都回不来了。”
她喋喋不休说着各种注意事项。
“你若有不懂的,趁还有时间……”
“遇事永远记得莫出头,莫强求,事不可为以保命要紧,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你在太素仙宗的姐姐……”
“还有……”
她说了足足三个多时辰。
直到深夜里,萤火虫铺满青山之际,才停止。
四周早已变得静悄悄的,只有两人的谈话声。
当然,对于修炼者而言,白天与黑夜没什么区别,只要时间还在流逝,生命就不会停止不息。
本来感觉没什么,觉得只是换个地方生活的林青衣,心里也不由得产生些许紧迫和危机感。
“师父,在离去之际,我想你在修炼一次,我想日后都以你为榜样。即便将来有一天我懈怠了,但只要想起你,我就会充满动力去刻苦修炼。”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
想趁还有时间,多忽悠几次师父修炼。
体会过如火箭般上升的修炼进度,再让他铁杵磨成针去慢慢晋升,他觉得太难了。
雪玲珑以为他会问一些修炼问题,不曾想说的是这个,愣了一下回道:“可是我修不修炼你又不知道?而且劫变修士的修炼方式与……”
林青衣打断她的话,拉着薄如蝉翼柔软舒适的白色衣袖,可怜兮兮说道:“师父,求你了,就一次好不好?”
尽管雪玲珑觉得这个请求很奇怪,但面对唯一的弟子,她还是没能说出那句不行:“行吧。”
天才都有属于自已的怪癖,只要他不是大的方面出问题,她都会满足。
况且仔细想想也有道理。
百年时间对一个十几岁刚成年的少年来说,的确太漫长了。
在漫长的时间里,懈怠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