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液态荧光在树干间流淌,沈昭然的基因视觉穿透百米迷雾,视网膜上突然炸开刺目的红光。她握紧脉冲步枪,枪口对准前方——二十米外,一只浑身长满发光菌丝的鹿正低头啃食蕨类植物,鹿角分叉处竟生长着类似珊瑚的枝桠,而它脚下的落叶,在接触菌丝的瞬间化作荧光尘埃。
"编号X-712,鹿科新亚种,共生型荧光菌感染率97%。"她对着录音器低语,战术目镜自动扫描生物数据。这是她在迷雾森林建立生态观测站的第三十七天,也是发现的第三十二种基因污染后变异生物。远处传来金属碰撞声,方舟会年轻研究员背着基因采样箱拨开藤蔓,他防护面罩下的眼睛闪烁着兴奋:"博士!东南方向发现会发光的蜂巢,那些蜜蜂的翅膀..."
沈昭然抬手示意噤声。基因视觉中,整片森林的基因网络正在高频震颤,无数荧光丝线从地脉深处延伸而出,连接着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变异生物。这种异常的生态共鸣,与三年前喜马拉雅基因树觉醒时的征兆如出一辙。她想起纪念碑阴影中那个神秘身影,以及南极冰层下苏醒的克隆体,指甲不自觉掐进掌心。
观测站的玻璃穹顶在暮色中亮起蓝光,这是由改良后的珊瑚共生藻类提供的照明。沈昭然将新采集的鹿科样本放入培养舱,显微镜下,菌丝与鹿细胞的共生界面正在发生惊人变化——动物线粒体与真菌叶绿体完美嵌合,形成全新的能量代谢系统。"这己经超越了传统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她对着全息记录屏摇头,调出全球生物分类树状图,新出现的分支如疯狂生长的荆棘,不断突破原有框架。
突然,警报声撕裂寂静。生态监测系统的全息地图上,整片迷雾森林的基因信号开始同步闪烁,而在森林核心区域,一个不断膨胀的紫色漩涡正在吞噬周围的荧光网络。沈昭然的基因视觉自动追踪,瞳孔骤然收缩——漩涡中心的量子代码,与母亲实验室的加密密钥完全一致。
"启动珊瑚屏障!"她抓起装有应急疫苗的冷藏箱冲向门外。年轻研究员的珊瑚冠冕碎片在头顶亮起红光,他操纵着由共生藻类构成的防御网,却在接触紫色漩涡的瞬间发出刺耳的腐蚀声。沈昭然的基因视觉捕捉到恐怖画面:漩涡中伸出的触须上,密密麻麻排列着与她基因相似度99%的克隆体面孔。
记忆如闪电划过脑海。在纪念碑仪式后,她曾收到匿名量子邮件,附件里是一段模糊的影像:穿着白大褂的人正在调试基因共振装置,背景墙上的投影赫然是迷雾森林的地形图。而此刻,紫色漩涡中传来的机械合成音,与录音里的声音如出一辙:"沈博士,你以为修复生态就能结束一切?这些变异生物,不过是新实验的培养皿。"
沈昭然将疫苗注入最近的变异鹿体内,基因视觉中,共生菌丝开始分泌特殊酶类,中和紫色漩涡的腐蚀力。但更糟的情况出现了——森林深处的变异生物们突然停止进食,集体转向漩涡方向,它们的瞳孔同时泛起诡异的紫光。年轻研究员的声音带着恐惧:"它们...它们在响应某种基因指令!"
千钧一发之际,观测站的警报突然转为蜂鸣。沈昭然的战术目镜弹出加密通讯,发件人显示为"夜莺"。全息投影中,满身伤痕的夜莺举着枪掩护身后的小男孩,背景是南极冰层的裂缝:"沈昭然,织网者的余党在重启深渊计划!他们要把这片森林变成..."通讯戛然而止,最后的画面里,小男孩颈间的鲸鱼图腾徽章,与陆隐渊的遗物产生了强烈共鸣。
紫色漩涡开始坍缩,却在消失前向西周喷射出无数孢子。沈昭然的基因视觉锁定其中一枚,发现孢子表面镌刻着母亲实验室的专属标记。她捡起地上的荧光菌丝,在基因链深处,一段被激活的混沌基因正在悄然复制——这不是自然变异,而是有人刻意投放的基因武器。
"联系全球生态联盟。"沈昭然将孢子样本放入真空舱,目光扫过观测站墙上的生物分类树状图,那些新长出的分支此刻正在扭曲变形,"告诉他们,迷雾森林的变异生物只是诱饵。真正的危机,藏在这些基因污染的源头里。"而在观测站的阴影处,某个未被发现的角落,一枚黑色芯片正在缓慢释放纳米机器人,它们的量子代码,与南极冰层下的克隆体保持着实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