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章 永恒珩光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穹顶下,聚光灯如银河倾泻。苏珩身着嵌有雨林叶脉纹样的白裙,站在诺贝尔环境奖的领奖台上,手中的水晶奖杯折射出万千光芒。当全息投影在会场展开,全球观众同时屏住了呼吸——曾经焦黑的亚马逊雨林重披绿装,南极冰盖下的生态监测站闪烁着蓝紫色微光,青岚保护区的云豹幼崽在全息镜头中舒展着矫健的身姿。

"十年前,我们站在生态崩溃的悬崖边缘。"苏珩的声音通过全球首播传遍世界,"但今天,我想让大家看看生命的奇迹。"画面切换到晏知行教育基地的实时影像,数百名青年研究者围在3D生态沙盘前,他们的指尖轻点,便能模拟出不同生态系统的演变。角落里,阿亚卡正用土著语言向外国学生讲述雨林的智慧,他颈间的玉龙纹银饰与苏珩的玉佩残片遥相呼应。

颁奖礼现场突然响起警报声。霍凛风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大屏幕上,这位国际生态护卫队的传奇队长浑身沾满泥浆,军刀上还凝结着战斗的痕迹:"刚刚在北极圈,我们拦截了试图重启0713项目的走私船。"他举起缴获的芯片,上面赫然刻着裴敛之的翡翠图腾,"但这次,他们的技术出现了新的变异..."话音未落,影像突然中断,全场陷入短暂的寂静。

苏珩握紧手中的奖杯,触感与玉龙玉佩残片的温润如出一辙。十年间,她带领团队建立的"微观守护者"计划己培养出三千余名生态研究者,他们分散在全球各个生态脆弱区,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土壤,用基因编辑技术复活濒危物种。此刻,她的卫星电话不断震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实时数据证明:全球森林覆盖率回升至31%,海洋塑料污染减少76%。

青岚保护区的瞭望塔上,林小满望着漫山遍野的萤火虫导航带。这些经过改良的发光生物不仅能指引候鸟,还能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塔下的生态博物馆内,修复后的玉龙玉佩在展柜中流转着温润的光,裂痕处镶嵌的翡翠早己与本体融为一体。参观者们驻足观看全息影像,画面中,晏知行的身影正在讲解生态链的奥秘,他的声音如今己成为多国环保教材的标准配音。

南极科考站的深冰实验室里,研究员突然发出惊呼:"古菌融合体出现自主进化!"苏珩通过远程会议系统看到,培养皿中的发光物质正在自发组成某种几何图案,与十年前陨石坑底部的神秘结构完全相同。更惊人的是,这些微生物开始分泌特殊酶,能将工业废气转化为可利用能源。

当颁奖礼接近尾声,苏珩播放了最后一段影像:世界各地的生态修复点依次亮起,从亚马逊的雨林灯塔到南极的冰原监测站,从青岚的萤火虫网络到非洲的沙漠绿洲,最终所有光点汇聚成璀璨的生态网络。画面定格在苏珩佩戴完整玉龙玉佩的特写,她的身后,新生的雨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真正的环保不是对抗,而是共生。"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柔,"就像这枚玉佩,破碎过,重生过,最终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观众席上,一位戴着兜帽的老者悄然起身,他的袖口滑落,露出与裴敛之如出一辙的翡翠纹身。

十年后的深夜,苏珩站在青岚的山顶,望着漫天繁星。玉龙玉佩突然发烫,她打开卫星电话,收到一条匿名信息:"游戏从未结束,0713的终极形态...正在苏醒。"远处,南极方向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诡异的紫光,与十年前陨石坑爆发时的光芒如出一辙。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冷冻舱的指示灯次第亮起,裴敛之的研究笔记正在被重新翻阅,新的危机,正在暗处悄然酝酿。